APP下载

关于高校跨校网络选课的思考与实践

2018-09-25李慧珍曹晶陈鑫

赢未来 2018年8期
关键词:资源共享

李慧珍 曹晶 陈鑫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高校跨校网络选课的三种典型模式,强调了扩展网络资源数据库、加强双方教师沟通、建立基于学生主体差异性的弹性考核机制以及实施线上-线下双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为辽宁省乃至全国的跨校修读学分进程提供参考,真正实现跨校选课成为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重大定位。

关键词:跨校选课;网络授课;资源共享;选课模式

一、前言

跨校选课获取学分是共享精品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有助于实现高校间优势互补,拓宽学生知识背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复合型特色的现代化人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更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各省市、院校也逐渐重视MOOC教学[1]。在“互联网+”这一大思潮的社会背景下,打破高校间特别是区域内高校间的教学壁垒,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深化数字化教学模式改革正逐渐成为教学工作者的共识。

二、跨校网络选课的典型模式

目前,国内典型跨校网络选课模式有 “零星模式”、“大学城模式”和“跨省市包络线模式”。

1、零星模式

“零星模式”指两所定点院校间签订课程共享协议,实现选修课程开放以及学分互认。零星模式是实现高校校际选课的基础,可操作性强。对于初步进行跨校网络选课的学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零星模式跨校选课的主体单一,常存在于某一专业或学院,普及型不高,需要扩大合作院校数量,整合更多课程资源和互动,实现“集团化”管理。

2、大学城模式

“大学城模式”是“零星模式”的地域性再升级,大学城中的各高校突破外在界限和物理隔绝,通过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等实现片区内高校资源整合。随着大学城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有的大学城高校间甚至成立了共同编写教材,共同创建专业,共同拥有教师资源的“三共”模式,真正实现了资源利用和信息共享最大化。大学城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跨校选课主观能动性不强,政府财政补贴不足,教师资源匮乏和奖励机制不完善等[2]。

3、跨省市包络线模式

跨省市网络线模式,是更深层次、更彻底的课程资源共享模式,虽然操作难度大,财力、人力成本高,但却是真正意义上的跨校网络选课形态。本世纪初,为了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改革、构建远程教育平台的号召,上海、陕西和浙江三地的多所高校就开始了跨地域、跨校际网络选课的尝试[3]。管理过程中,劣势院校可以输出自身其它相关优势学科或者有偿引进促使跨校选课和学分认可的实现;而优势学校也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双方合作,积累学校品牌,发扬社会责任感,共同助力中国教学资源改革和教育兴国。

三、跨校网络选课的关键要素和改进措施

针对上述现阶段国内跨校网络选课的典型模式和不足,结合近5年在高等数学、线性的代数等跨校选课的工作实践,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扩展网络课程数据库

网络课程是MOOC教学的核心内容和“血液”,其质量直接决定了MOOC的实施效果和推广程度。为了真正实现国家教育质量提高,学校要积极开发更多课程,所设置网络课程不一定非得有“国家级”、“省级”等“帽子”,只要是学生喜欢的又不违背社会道德的课程完全可以纳入进去。

2、加强双方教学团队沟通

受教和施教学校的教学团队是跨校选课实施的实施者和“大脑”,整个跨校选课过程的顺利实施要求双方团队协调各方面的因素。选课前期、过程中以及课程结束后,双方团队均必须定期沟通、反馈,把学生的状态和意见及时让双方团队知悉,并及时调整课程内容或者进度,做好总结工作,为下一期跨校选课积累经验,规避失误。

3、建立弹性课程制度

由于双方学校学生知识储备、课程兴趣点以及专业需求等的不同,要求授课教师对待网络课程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以我们所实施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为例,对待不同专业课程的学生教师会适当调整例题,强调专业背景等。而学生基础较弱或者专业要求不高,网络课程应该适当减低难度,以增加学生上课积极性;同样地,课程结束进行考核时,也应该选择难度不大的试题为主,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增加出题库内容,适当调节阅卷严厉程度等。

4、实施双“线”教学

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并不是“對立事件”,相反,在实施跨校选课过程中应该双管齐下,双“线”操作。网络授课是主要模式,针对课程中的某些内容可以采取课线下当面授课,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度。比如,针对当下数学建模和计算机仿真的重要性,在线性代数授课过程中,可以将方程式求解和应用进行线下授课,让学生真实操作电脑和MATLAB软件,切身体会计算机在方程组求解和优化中发挥的重大作用。

四、结语

本文总结了现阶段跨校网络选课的三种经典模式,并结合我们在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跨校网络课程的实践基础上,提出了全流程协同控制思想,扩大课程数据库、保持双方教学团队积极沟通、建立弹性课程制度和实施线上-线下双重教学等,助力中国教育新模式的开发和改革。

参考文献:

[1] Bo Zhang and Changxian Lan. Sharing high quality teaching resources among capital universities. 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 [J], 2010:171-174.

[2] 庄三舵,朱红斌.地方政府在大学城发展中的角色重构[J].现代教育科学,2016(4):7-11.

[3] 李逢超,孙维君.论高校新一轮学分制改革的特点[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87-92.

猜你喜欢

资源共享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如何处理教学局域网资源共享中的常见故障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公布
新疆:发展远程医学 促资源共享
政府部门间G2G信息资源共享的演化博弈分析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
大学城体育课程资源共享初探
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道、势、术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