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输入为基础,输出为驱动”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2018-09-25许敏
许敏
摘要:目前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经实施了多年,并且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社会以及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外语人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需要进行再次创新与改革,因此本文对以“输入为基础,输出为驱动”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进行研究与分析,首先阐述了输入理论与输出理论的来源及研究现状,其次分析了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最后提出了以输出为驱动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输出驱动;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5-0155-02
一、前言
输入与输出是外语学习的两个重要方面,在英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英语的学习者主要是通过输入来掌握语言的形式与功能,因此在英语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而当学习者掌握了一定程度的英语能力之后,需要进行适当的输出,以促进其对学习内容的巩固。输入促进输出,输出对输入进行检验,从而使英语学习者的语言和能力同步发展。
二、相关概述
1.输入与输出理论的来源。输入假说是由美国的语言学家krashen(1985年)提出的,他提出学生在学习外语时应当首先接受大量的容易接受的语言,也就是输入语,然后再根据具体的情况来了解上下文的意思。输入假说有5个互相关联的假说构成,即语言习得—学得假说、语言输入假说、监控假说、自然顺序假说以及情感过滤假说。输出假说是由Swain于1986年提出的,他认为在某种条件下,输出可以促进二语习得,其方式虽然与输入不同,但是都可以增强二语习得的作用。他提出,可理解的输入在外语学习中固然很重要,但是学习者如果要获得更高的外语水平与能力,不仅需要可理解输入,更需要可理解输出。
2.输入与输出理论的研究现状。输入与输出理论引入我国以后,许多专家学者都对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赵培(2014)对此理论进行了讨论,并分析了该理论的作用以及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周丹丹(2016)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了输入与输出的平率对学习者效能的影响。支小来(2015)认为“输出驱动假设”中的输出比输入对外语学习者的驱动发展更大。习得的效率不仅取决于高质量的输入,更要依赖高驱动的学习过程。
三、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1.课堂教学以“灌输”为主缺乏活力。目前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采用的依旧是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学课堂缺乏足够的活力,逐渐成为了限制高校英语教学发展的瓶颈。大学英语课堂依旧没有脱离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以语言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这种模式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作用,同时也剥夺了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权利,不利于学生对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同时对于学生的评价方面也不够科学,使得学生往往只会死读书,死记硬背,只会考试不会运用。虽然在大学英语的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引进了计算机以及互联网教学,但是其范围并不统一,运用的层次也是深浅不一。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失去了大量的自主学习时间与独立思考的时间,因此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急需改革。
2.教学语言输入量不当。目前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尤其是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其教学环境有待改善。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在课堂中采用全英语教学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有利于营造英语學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虽然大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尽可能的在教学中采用全英语教学,但是据有关调查显示,在英语的精读课中,教师的讲解几乎占据了整个课程时间的65%以上,教学语言输入过多,究其原因是为了完成教学计划、“赶进度”,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讲解过多、重复过多造成的。这种教学模式虽然是全英语的教学,但是其对于学生的语言输入量过大,反而适得其反。教学语言输入量过当、非交际性的听力训练等,不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的热情,也不能够有效的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3.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功利色彩。受到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中小学时期主要学习英语的单词、语法等方面的内容,而英语的口语、实际应用能力在中小学中涉及较少,只要通过考试就可以。在进入大学之后,不少学生依旧抱有这种心理。大学英语统考的通过率与优秀率是检测学生学习成绩与教师教学成绩的目标与依据,因此也就促成了学、教、管等三方面的变化。它是目前我国比较权威的大学英语水平考试,在社会上也十分的注重此项结果,这就使得部分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就是应付考试或者是获得英语四、六级的等级证书,这种为获得证书而进行的学习有着明显的功利色彩。据有关调查显示,在大学生中具有这种“证书动机”的大学生高达45%,但是他们却不重视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四、以输出为驱动的教学模式改革
1.改变教学模式增加学生自我展示的时间。要改变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首先就要在课堂中增加学生自我展示的时间,这样才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也有利于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自我展示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课前预习或者学习成果的展示、本节课课堂学习成就的展示、对自身的学习行为进行自我评价。通过这些,既可以体现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又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使得英语课堂更加的丰富多彩,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这些教学模式的变革,有利于改变过去英语课堂上教得多、学得少,学得多、用得少的情况,从而从各个方面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2.在交际互动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输出。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要采用全英语教学,但是其语言的输出量要适当,要在交际互动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输出,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交际活动,尽可能的运用并体现“以输入为基础,以输出为驱动”的主题和教学理念。例如采用“卡片法”,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针对某一问题或者某一观点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并且还有效保证了学生的输出效度。又如,采用“任务教学法”,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激发探索与挑战的热情,并产生饥饿感与新鲜感,从而渴望知识的输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最终实现交际的目的。
3.贯穿文化转变学习动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文化的因素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要积极抓住大学生对多元文化的需要,也要抓住国家与社会对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需要。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出英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要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成为其日常交际时的智慧。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证书动机”,遵循“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交际目标”的培养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爱上英语,为运用英语而学习英语,为喜欢英语而学习英语,这样才能提高最终的教学效果。
五、结论
目前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语言知识为中心的模式。英语课堂上“满堂灌”,师生互动较少,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另外还有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有着明显的功利色彩,这些都不利于英语教学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提升,因此要以“输入为基础,输出为驱动”,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改变教学模式,增加学生自我展示的时间,在交际互动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输出,贯穿文化转变学习动机,从多方面提升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陶炀.大学英语“以输入为基础 输出为驱动”教学理念的理论支撑与现实意义[J].航海教育研究,2013,(04).
[2]罗海蓉.输出驱动假设下的高职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改革[J].成人教育,2011,(08).
[3]卢仁顺.“输出假设”研究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04).
[4]杨滕戟.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读写课中的应用——变“以读为主导”为“以写为主导”[J].海外英语,2016,(21).
[5]王玉,闫冰.“输出驱动—输入促成”理念对独立学院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启示[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1).
[6]贾萍.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