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精髓是创造性劳动

2018-09-25白帆

赢未来 2018年8期
关键词:林斯基苏霍姆创造性

白帆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即是让劳动的魅力融于学生的精神生活及集体生活中去,使得学生对劳动的热爱,成为其兴趣培养的重要内容。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的精髓是 “创造性劳动”,通过手脑结合的劳动不仅使学生的潜能开发,更能塑造“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当下,我国初中劳动教育日趋边缘化,社会各界忽略劳动教育。研讨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借鉴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启示,益于扭转当下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情形,更益于初中生的身心健全发展,通过创造性劳动形成自我服务意识,树立劳动自信心。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

一、关于“创造性劳动”理论的理解

创造性劳动也要求,用科学技艺替代传统劳动体式,用机械化替代手工。创造性劳动要求劳动者手脑结合,襄助劳动者提升精神。当劳动者的道德情操和精神素养得以擢升,也将发挥其反作用,帮助劳动者劳动的创造性日益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希望,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某一行业的良工巧匠,为自身拥有一双精巧的手而感到自豪。正是因为这干一行爱一行这种“工匠精神”,将帮助学生在工作中,赢得成就感,进而推动了学生读书的干劲。

二、“创造性劳动”是学生潜能发展的基础

(一)“创造性劳动”充裕学生的精神生活,更是美的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教育除了具有其社会意图之外,更深层次的是,思想教育意图,即通过劳动使人的精神生活充裕,人的道德修养抬升,人生兴趣的泉源是劳动而不是享乐。

“创造性劳动”是一种美的活动。使得劳动者的劳动意图凌驾于创造劳动产品这一纯正的功利意图,实现了劳动者身心的解脱,获得了自由。

如何使创造性劳动成为学生生活中一项美的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令人热爱的劳动才能成为创造性劳动的先决。应当属意于培养个人的劳动爱好,并力争创办令人爱重的劳动处所,使其热爱的劳动占据心灵。

(二)“创造性劳动”帮助学生个性得以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笃信:“要帮助每一个人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使他看见、理解和感觉到自己身上的人类自豪感的火花。”在帕夫雷什中学,每个人都能觉察并醉心于自己热爱的兴趣。

教育的职责是挖掘和培植学生的兴趣,这项工作是非常困难的。没有明显昭彰禀赋的学生,就必须特别属意培植这部分学生的材干。要悉力激发创造性的發轫,在创造性劳动中,教会学生制伏繁难的志气,遇到波折不消沉的精神。

(三)通过研究性学习等创造性劳动方式激发学生潜能

大多数学生之所以学习有繁难,无法事半功倍地搞定疑惑,取决于运用概述性的知识来判辨问题的能力力有未逮。而系统的知识是相互衔接的,学生无法从宏观角度谛视问题,就是因为他们习得知识的过程中没有经过推算、推理的次序,而是照本宣科得来的。

而研究性学习的真正意图,是希冀学生去推敲和剖视那些“冰山”。许多相互关联的因果联系及规律正如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仅仅是在恰当的关节点提供恰当的指点。再经由学生手脑结合的劳动,致使大脑加倍灵便地觉察这些因果联系和规律。

三、“创造性劳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一)“创造性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关系

劳动教育是实现德、智、体、美育整合的平台。劳动教育,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稳固和擢升德育成果。苏霍姆林斯基笃信,如何勉力儿童的大脑和学习兴趣,务必借助劳动向儿童揭示客观世界的因果干系、法则,使智育劳动得以创造性应用。劳动教育实现体力与技巧的贯串,户外劳动对于每一个学生都是举足轻重的。学生在参与经历中,创造了美,也造就其审美能力。在劳动历程中发掘了物质劳绩具有审美价值,也在创造中展现出自己的禀赋和才干。

(二)“创造性劳动”教育联系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痛斥学校就是为培养统治者服务、劳动就是使人变为奴役和压迫人的工具的观点,使得脑力与体力教育相分离。劳动实现学校与社会相关联的无可比拟的路径,学生在创造性劳动中,展现自身的个性、才能。

(三)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实现自我跨越

在人的一生所要经历的各个阶段的精神生活中,学习仅是小我精神生活中的局部畛域,而真正能够向世人完全展现自我的畛域是数不胜数的。“没有任何才能的人是没有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许多在数理学科表现比较优秀的学生,在语言学科的表现极为差强人意。但精通数理学科的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往往异于其他学生。

而隶属于“潜在益处尚未被发现或思维还没有觉醒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的要素不胜枚举,而教师的职责是发现其潜在的益处,并发掘其潜质。在帕夫雷什中学,有许多这类学生,在学习方面似乎先天缺乏有效能力,但是可能在园艺、制造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天赋。创造性劳动,不仅可以发掘其潜在益处,更能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在自己真心热爱的爱好上发展更好,不断提升。

可是当今劳动行为在校园中已然成为一种惩罚,表现不好,罚做清洁等等抹杀劳动教育措施层出不穷。人们也普遍认为,初中毕业后没有升入高中学习,而选择在职业学校研习手艺的学生便是学习战场里的失败者,而这部分学生可能仅是学习理论知识不如研习技艺那般得心应手,以致于在选拔性考试的结果上表现不佳。但他们同样可以通过学习自身嗜爱的手艺,找到自己的潜藏的益处,赢得建树,竖立自信,深入实现自我跨越。

参考文献:

[1]B.A.苏霍姆林斯基著,赵玮、王义高、蔡兴文、纪强译.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02月第1版.

[2]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06月第2版.

[3]李真.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初探[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

[4]白连顺.当前农村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问题的研究—基于南京市江宁区农村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现状的问卷调查[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林斯基苏霍姆创造性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冰人”杀手:残忍杀害200多人,家人一无所知
他为什么令人敬仰
纪念苏霍姆林斯基让教育更美好
O.B.苏霍姆林斯卡娅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苏霍姆林斯基学前教育思想探析——基于“快乐学校”教育实践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