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法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耐力、审美能力和自律力

2018-09-25唐忠辉

赢未来 2018年8期
关键词:自律写字注意力

唐忠辉

自2015年我致力于书法训练对学生的行为素养的教学研究以来,在书法教学实践中,我细心观察,认真对比,不断总结。我发现书法训练有利于学生注意力、耐力、审美能力和自律力的提高。

一、书法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的,“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养成这样的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注意力,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行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

1.书法线条和基本笔画的训练要求,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学生生刚开始学习书法,从最基本的线条和笔画练习开始。横和竖的线条练习,要求学生线条直而粗细均匀,不宜太粗。圆圈练习线条粗细均匀,尽可能画的细而圆一些,9×9厘米方格毛边纸,每个格子画12个圆圈算达标。基本笔画的起笔、收笔、顿笔、行笔都要按所要临帖的笔画形状书写,达到形似或神似,都需要认真观察,注意力集中,才能达到要求。日积月累,学生的注意力就能得到提高。

2.书法严格的书写法则,让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

书法有严格的书写法则,少年儿童,尤其是小学阶段,主要是识字,在学习文化的同时又学习书法,既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能促进文字书写水平的提高,把字写得更加整洁美观,又合乎规范。

少儿学习书法可以既练心又练手,时间一久自然会养成具有专心、耐心、细心、恒心的好性情。而专注与恒心的性格,是成就一切学问的基础!通过书写的练习放松肌肉,一心专注可释放学习压力,静定内心使儿童的性灵得到净化,进而因情绪的平复、内心的安定,注意力更加集中。

书法是一项十分精细的活动。要想把字写好,必须要全神贯注,凝神静气,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并要脑、眼、手相应,准确控制运笔的轻重缓急。这样久而久之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养成沉着、镇静的习惯。

3.学习书法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

正确的握笔方法,正确的坐姿,每日定量、定质的书法练习,读法帖,读书法史,定期完成书法作品等等。这些良好的学习书法的习惯,对学生学好书法是重要的保证,对学生的专注力是很好的锻炼。书法训练,可视为一种操作过程。在这种操作过程中,人体的神经要进行不断地传导,手的操作感觉被及时传递到大脑,大脑的思维活动不断地发出指令,纠正改善着操作过程。幼儿在操作活动中逐步学会了合乎逻辑的积极思考,因此书写毛笔字能够促进儿童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书法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律力。

1.自律是一个人写好字,练好书法的前提。

学生刚刚踏进校门,要学习就离不开学写字,而且是每天都要练习。这时,他们又是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如果没有良好的写字习惯,就会对身体造成巨大的伤害:比如近视眼、驼背、歪头等等,就连写出的字也会跟着一起歪起来。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就成为了一年级教师的一项艰巨的任务。他们也明白坏习惯的危害,可是他们就是做不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平。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往往会出现集中注意写好字就不注意自己的写字姿势的现象。在写字之前要让学生检查一下自己的双手,看看是否干净,以保證作业的整洁,还可以让学生背诵一遍写字歌诀:头正、身直、臂开、足平,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沿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并且按歌诀的要求摆好自己的姿势,做好写字前的准备工作。这一切就是要学写字的人要自律,没有自我约束力,不能静下心来,连坐姿、握笔的姿势都不对连写字都谈不上,更谈不上书法了。

2.书法本身要求练书法的人要自律。

书法是字的艺术。字有规矩,所以书法就应该有规矩。不论楷书、草书,不论古典、现代,不论什么风格,不论什么流派,每一个字都应该有所宗,有其源。每一个字都应该让人认得出,让人想得到。每一个字都应该在艺术的范围内,在美的范围内,遵循美的规矩。不要认为很多读者不认识篆字,写篆字的人就可以“胡编乱造”;不要认为很多读者不会写草书,写草书的人就可以“胡搅蛮缠”。如果你是书法家,就应该把每一个字写对;如果你不是书法家,就不要相信书法家笔下无错字。书法有规矩,所以书法家就应该懂规矩。懂规矩,就是自律。对字的态度端端正正,对书法的态度端端正正,对书写的态度端端正正。自律,就是要维护汉字的规矩,就是要维护书法的规矩。

3.书法追求道德修养本身就是自律的一种体现。

书法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被赋予了一种责任,一种厚重的社会道德关怀。观历代书法,内容多涉及人文修养、道德自律,但注重书法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注重书者的道德操守、君子品格的养成,正所谓书品如人品。这也是古代一些书论中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并为许多人所推崇. 如明代的项穆在《书法雅言》中认为:“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余今曰:人正则书正,故论书 如论相,观书如观人。”刘熙载在《艺概》也有很多相关的论述:“扬子以书为画,故书也者,心学也。心不若人而欲书之过人,其勤而无所 也宜矣。”“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这一思想在古人对书家墨迹的评价中亦体现出来。书法对道德修养的重视和中国古代的养生文化重视道德修养是一致的。因此,书法追求道德修养本身就是自律的一种体现。

三、书法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1.书法审美能力的提高,必将提高学生整体审美素质水平。

英国哲学家体谟认为,在审美能力方面“要提高和改善这方面的能力的最好办法莫过于在一门特定的艺术领域里不段训练,不断观察和鉴赏一种特定类型的美。”书法具有“意味形式”的线条,在诸艺术中所具有的典型性和相通性。因此书法教学的目的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技巧外,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和审美能力。” (《写字指导纲要》中指出)只要书法审美能力提高了,必将带来整体审美素质水平的提高。

2.书法教学是一种以视觉艺术为对象的艺术教学。

眼睛的看在整个审美活动中具有头等重要的位置,整个教学程序的设计也应以“视”为第一性。落实到教学上,当我们对学生大谈“中锋用笔”、“蚕头燕尾”、“侧锋取妍”这些万劫不移的规律时,学生照样可以瞪目不知所对,最好、最省力的办法就是亲手拿起毛笔来做一遍示范动作给学生看。有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还可以用不同的线形不同的效果对比展示,让他们有清晰的认识。学生再反复的进行书法训练,找到把字寫美的方法过程中,有了自己真实的体验。只有在后天审美实践活动中不断体验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才得以巩固和提高。

3.书法文化的学习,让学生的注意力得以升华。

因为汉字是由线条组成的、具有审美价值的方块文字。书法实际上是以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运笔的疾缓来抒发情感和描写意境的。在练习过程中,首先,要按正确的笔顺去写,注意笔画间呼应的规律,力求先将字写正确、规范、整洁,再是美观;进而,通过名贴欣赏和书法技能学习,逐步感受到汉字的形体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懂得什么是美的,怎样才能更美;最后,美感染了练习者,就会激发追求美、创造美的欲望。学习书法使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和综合文化艺术素养,形成书法特长及爱好;写字是小学生的基本技能,写的比一般同学好,容易获得老师的青睐和在班集体的威信,使少儿增加自信心。孩子从小受到良好的书法教育,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书法素养和艺术修养,而且对培养严谨而踏实的学习态度、自觉刻苦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一个人的文化素养,道德情操,性格的形成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书法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耐力。

耐力素质在少年儿童身体素质自然发展过程中,是较薄弱的环节。只有通过实践锻炼,也只有依靠惯性和反复的自我控制训练,大脑神经才有可能得到完全的控制,人的心情才能得到平静。从反复努力和反复训练意志的角度上而言,自制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习惯的形成。写字是小学生的基本技能,书法训练就是一种一举两得的教育活动:既练好了字,又培养了学生的耐力。

运用书法培养学生的耐力, 最有效方法便是每天抽出1小时的时间来在书法老师反复讲解、示范和精心指导下练习书法。因为在练书法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放下心境,平恢心情,丢掉浮躁,心无旁鹜,ー而再、再而三的练写同ー个字,这可真是名副其实的苦差事,所以在这过程中你就可以得到磨练,从一开始的新鲜到讨厌到痛苦到渺茫再到进步的喜悦,只要你坚持,随着心境地慢慢调节,你的忍耐力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到最后成了一个习惯,成了日常行为的一个部分,不用强迫自己,成为了自然而然的习惯。这样通过每天书法的“磨练”,使学生的自律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猜你喜欢

自律写字注意力
自律使人脱颖而出
让注意力“飞”回来
我学写字
自律成就美好
知耻自律
学写字
写字好看,需从小“练”起
我学写字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
以他律促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