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探讨
2018-09-25刘平
刘平
摘要: 高校要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做出自己的贡献,就要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特点出发,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方法,着重强调大学生的主体参与感的建立,提高大学生对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学习动力,帮助大学生把学科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坚固的政治理念和批判意识的分析问题。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程设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讲述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国情下结合走出来的新进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进行详细的阐述,使学生可以系统地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针。在新时代的要求下,毛泽东思想在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增加着新时代的精神含义,通过对毛泽东思想如何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阶段解决实际问题的分析,让学生对于毛泽东思想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毛泽东思想又如何影响着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思想,通过对毛泽东思想的教学探索,希望给各位大学生和教师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学习方法的改变。
一、在新时代下,学生如何正确的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方法
作为大学生,毛泽东思想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词:一是新思想,毛泽东思想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互融合和发展。要深入研究、要拓展研究,有自己的学术意见;二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教育进入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进入新时代。大学生要总结好进入新时代毛泽东思想的成果。三是新矛盾。新时代后,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例如:学生日益增长的全面发展的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的教育之间的矛盾,如何用毛泽东思想解决新时代的矛盾。四是新使命。大学生要牢记在新时代下毛泽东思想带给我们新的使命,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
面对具体的问题时,学生需要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理论知识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有所取舍,创新延伸的毛泽东思想的知识。我们会看到在,毛泽东思想对学生的考察更加看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掌握的同时,面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这是对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识进行的考验。不仅在分析题中,而且要在生活中解决实际的问题。学习学习这一方面知识的同时,要着重注意知识的核心思想本质,对于核心知识的理解,决定着学生面临问题时产生个人观点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展现。理论联系实际的范围非常广泛,大概可分为三个部分:重大的历史事件,CPI走势和变化反映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什么问题,分析我国政府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施宏观调控;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及其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为什么会有这些表现;还有 “民生”问题;“中国责任”与“真实的中国”国情论;建党90周年,分析“共产党成立”和“我国政党制度的优点和特点”等相关热点问题; “个税调整”等热点。这就提示学生在平时学习中,一定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要重点关注“两类”两类: 一是分析、认识社会现象及改革发展过程中的社会问题。 二是阐述中央提出的战略、方针、政策、目标的依据、重大意义以及采取的措施或对策。同学们一定要学会用热点捕捉难点,锁定学习重点,轻松学习。
二、学生学会从总体入手,线索贯穿,理清学习政治思路。
本课程章节最多,内容繁杂,同学们学习时候一定要学会从总体入手,构建扎实的框架知识结构。这样就能轻松掌握重点章节,(下文我将用此方法为大家找出章节重点)。本课程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两门课程有很多重复,笔者建议大家学习时候可以用线索法将他们梳理整合。如时间线索、伟人著作线索、会议线索、社会主要矛盾运动线索、党在不同时期土地政策线索等。总之,大家学习时,一定要注意点、线、面的结合。所谓点,就是基本的观点、原理和范畴;所谓线,就是线索;所谓面就是整个学科的内在联系。学习过程中要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对所学的内容了然于胸,搞清楚了各个概念的内涵、概念之间的异同、易混淆的地方之后,不但容易记忆,而且效果好,在面对实际问题的时候又能灵活运用,自如应付。
三·、创新课堂模式,学生在讨论中得学习政治思想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中,我们改变以往“填鸭式”、“满堂灌”的做法,转而采取了“精讲----讨论----总结”、以讨论为主的学习模式,首先教师精讲,讲授时间控制在课堂的40%内,课堂内容提前要求学生预习下节课的课堂知识,课堂当中学生讨论时间控制在50%内,最后10%课堂总结时间,教师在讨论过程中注意要引导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对于小组讨论中,教师不要迎合学生,或者对学生进行错误的贬低,而是去用提问的角度对难点,热点,疑问点等,分析的角度对学生的想法提出其他问题。例如,我们针对大学生关心的国有企业职工下岗问题,组织了“你如何看待职工下岗”专题讨论。虽然开始时,有的大学生的观点比较偏激,但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大学生们能逐渐运用市场经济理论的观点,从寻找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入手,对职工下岗问题作了比較全面的分析,整个讨论气氛热烈,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课外或是业余时间,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的放矢,充分利用图书馆、阅览室和政治理论专修室借阅、查找资料,组织小组成员讨论专题,在此基础上,写出论文或学习体会,引导他们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理论思考。教师应该努力提高了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消除了大学生思想上的困惑。
总而言之,笔者通过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探讨,对于学生如何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帮助大学生把学科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坚固的政治理念和批判意识的分析问题的意识,希望能对教师有所指导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孙新建,蔡蓉,岳磊.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改革[J].新课程(下),2014(02):18-19.
[2]张天学.关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2(14):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