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变化
2018-09-25潘楠
潘楠
摘要:研究性学习的开设,要求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者到平等参与学生课题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从仅仅关注教科书到同时关注本学科知识与实践的联系、本学科的前沿知识、本学科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及懂得科研;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到关心学生的终身发展,等等。教师的角色和以往不同,要求发生较大的变化。概括起来,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他将成为下文中几点。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教师,角色变化
1、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教师以平等的身份主动参与学生的课题研究,是他工作的前提条件。作为参与者,教师的任务就是经常深入学生课题组的活动,了解学生的需求,倾听学生的需求,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认可教师为他们中的一员,愿意没有拘束地一起交谈和讨论,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对课题的积极参与,师生间如果能有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教师就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同时也正是在参与中,教师可以从中学到很多新东西,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指导。
2、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教师首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但这里的指导与以往学科教学中的指导有很大不同。以往指导主要是找出学生问题所在,然后通过解惑、解难,最后把学生引导到教师心目中早已有的标准答案上来。但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研究的课题各不相同,教师对学生课题最后得到的答案事先并不很明确,因此所谓的"标准答案"事实上已不复存在,将学生引导到早已有的标准答案上的指导路径也已经失灵。那么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指导什么呢?归结起来,大约为:研究思路的指导、研究方法的指导和信息资料来源的指导。这种指导要求教师一方面能抓住学生思想的火花,送风吹氧,让它能燃烧起来,另一方面则是运用老师的知识积淀、经验和智慧,给学生一种点拨和启发,即所谓的"点到为止",将思考和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
3、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
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活动是分散的、自主管理的。由于学生自控能力的差异会导致各组活动的管理组织和活动质量有较大的不同,由于各组工作侧重点的不同而会出现了不同的困难、问题和经验,在小组研究中学生还会各种发生意见分歧和情绪波动,如此等等,需要在教师指导学生的同时,还要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协调工作。具体来说,如创设轻松和谐的活动环境,及时组织课题组之间的汇报和交流,一旦发现课题组活动质量有问题要找学生谈话,教育学生相互尊重和相互欣赏,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树立信心、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持之以恒的积极性等。
4、共同指导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研究性学习的出现,使教师已不能单独地驾驭对学生在知识、方法、技术方面的所有指导工作,因此教师要保持他的竞争力,就必须与自己的同事合作工作。当教师以指导小组一员的身份参与对学生的指导工作时,需要他能够既展示自己的才华,又虚心地学习其他老师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欣赏其他老师和与其通力合作。就像一位教师所介绍的那样:"学生开题报告取得圆满成功,来自学生的精心准备和主动参与,也离不开课题组老师的通力合作。传统的教师关系往往是文人相亲,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自视清高甚至嫉妒等。而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一直渴求合作,乐于合作。研究性学习一开始,我们就进行了具体的分工。由于我们的课题涉及营养学方面的知识较多,当学生感到迷茫时,生物老师主动承担了这方面的指导任务,同时还聘请医院和卫生防疫站的专家加以指点;当学生拿了一迭统计数据不会处理时,数学老师及时加以指导;当学生撰写开题报告有困难时,语文老师伸出了援助之手;当课题的英文概述翻译有误时,英文老师热情地指点迷津,等等。我们经常在一起备课,商讨实施过程中碰到的一系列问题,研究下一步工作,真正理解了'团结就是力量'的真谛,感受到了文人相亲、愉快合作产生的魅力。"主动积极参加教师指导小组的工作,是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主要活动形式之一,它有助于教师提高自己的备课质量,也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协调。积极参加这样的活动,是教师职业责任心和学术胸怀的体现。
5、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的开拓者
教师以往所熟悉的主要是教科书和教学参考资料,对除此以外还有哪些资源可以成为教学的素材并用来教育学生,则很少关心。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学习内容在时间空间上的开放,与学生周围社会和社区的密切联系,要求寻找、发现和利用更多的教育教学资源。教师是这些教育教学资源和材料的主要发现者和开拓者。他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去寻找:一是校内,如视听材料、多媒体教学软件、图书杂志以及本校其他老师的学术专长等;二是校外,如家长的专业和职业、学校周围的公共文化教育机构、文化遗址、社区特色、企业团体等。教师不仅要了解情况,而且要为与这些部门建立联系而作必要的努力,这些关系对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必不可少。教师在这方面的努力,反映了教师的开放意识、联系社会实际的愿望和办事的能力。
教师上述角色的变化,反映了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一个只會把教科书的内容搬到学生头脑中的教师显然已经落伍。以研究性学习为开端,教师将从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工作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挑战自己、改变自己和完善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性学习是提升教师素质的一个良好契机。
参考文献:
[1]高述佳.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实践途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05):69+71.
[2]张春艳,方春霞.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35):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