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出的智慧

2018-09-25董煦

赢未来 2018年8期

董煦

摘要:数学学科中所有知识都有规律和公式可以概括总结的。而规律和公式甚至是思维方法等能“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變化规律”,而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就成了最重要的学习过程—即模型思想的渗透关键在于“建模”的过程。

关键词:数学模型的构建、模型思想的渗透、建模策略

建模主要注意这两点:第一创设问题情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发现提出数学问题——为建立模型做准备;第二给予学生充足的数学资源和条件(3条以上),让学生自主整理信息,自己探究经历“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建模过程。

而从建模到用模也就是从“葫芦“到” 画瓢“、对号入座的过程。下面我就说一下在我的教学中是怎样通过建模来渗透模型思想的:

一、从生活实例中“模”出概念(概念中的模型)

我在执教《百分数的认识》一课中,在教学百分数意义环节,重点突出了模型思想,用建模处理概念形成的有效性。

如讲授百分数的意义:

1.先从较易理解的百分率的意义入手,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的投中率、肥胖率和达标率分别表示什么,从而通过直观观察红色部分和蓝色部分的联系,得出百分率的意义—部分是总数的百分之几。

投中率表示:投中数 是 投球总数 的百分之几

达标率表示:达标人数 是 总人数 的百分之几

肥胖率表示:肥胖人数 是 总人数 的百分之几

百分率表示:部分数 是 总数 的百分之几

2.再揭示百分数的意义:

通过提问:“下面红色部分和蓝色部分还是部分与总数的关系吗?”让学生轻松的总结出百分数意义的模型—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①丁家小学男生人数 是 女生人数 的 97%

今年我校近视人数 是 去年近视人数 的113.2%

我校男教师人数 是 女教师人数 的 34.5%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 是 另一个数 的百分之几

每组都有三个实例让学生直观分析,发现联系从而得出模型。从百分率到百分数的设计让整个概念的揭示更有层次。并通过对比百分率和百分数两个模型,让学生充分理解百分数意义的广泛性,更深刻理解百分率的特殊性,为后面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从过程中“模”出算法(计算中的模型)

《分数乘整数》教学中,我在处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算理和算法这三部分内容时,都分别用了3个平行算式、3组学生的图形和3个学生的计算过程,其实这三部分都有模型思想的渗透。

如第三环节总结算法,建立模型:

小结分数乘整数是怎样计算的时候,不是学生明白例题就让其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而是在明白算理后,多做几道,再通过学生做的这三道题,帮助学生直观的、轻松的总结出分数乘整数的算法模型: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三、从平行例题中“模”出解法(解决问题中的模型)

我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二)一课中,把双自主教学与建模思想相结合,将多几分之几和少几分之几的两个例题进行了整合,通过建模的角度将两课时的内容一课时完成。

如:复习旧知,勿忘旧“模”

“甲是100,乙是甲的 ,乙是多少?”回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一类的模型:“单位“1”×对应分率=对应量”。通过复习旧知,让学生有个初步的模型思想,有助于在后面小结时找到新旧知之间的联系与模型的关系。

建模的过程通过一个例题是不够的,它是学生知识经验总结积累的过程,所以我根据学生认识阶段特点,把例题做了调整,出现了三个例题,而且将条件简单化。通过“一例多用”、“一题多变”,把各类应用题构成一个整体,从整数倍、小数倍到分数倍过度,从而帮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从总结出的新“模型“,结合旧知还原成一个“模型“,也应了数学“以不变应万变“”换汤不换药“的归一思想。

四、从思想方法中“模”出规律(数学思考中的模型)

思想方法是数学概念建立、数学规律发现、数学问题解决的核心,是数学模型的灵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

例如在“植树问题”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机结合教学内容,善于引领学生运用多种思想方法,催化“总长÷间隔长=间隔数,间隔数+1=棵树”这一模型的构建,提升知识构建的理论高度。教师可以例举的思想方法,从简单的植树的例子入手,为问题的解决架桥铺路;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涂涂画画,为数学结果的验证提供依据,为正确揭示数学的变化规律作出保障;利用类比的思想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模型的解释和应用,为现实的数学问题找到知识的生长点,等等。因此,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才能帮助学生牢固构建数学模型。

其实在数学教学中模型都无处不在,模型思想的渗透在每个不同的知识内容中都存在。像概念教学里概念的归纳总结提炼是建模;计算教学中算理上升总结出算法的过程是建模;解决问题教学中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