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09-25曾祥端

赢未来 2018年8期
关键词:逻辑思维能力问题导学教学效果

曾祥端

摘要:对于初中数学而言,其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问题导学法应运而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过程当中,导学是应用这种方法的重点和关键。如果想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应用这种方式并且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特征,对问题进行合理的设置,同时,将教学重点放在导学上来,引导学生正确的分析和处理问题,进而更好的学习知识,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逻辑思维能力、问题导学、教学效果

一、问题导学法应用的必要性

1、问题导学法可以有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是课堂学习的中心,教师应用的也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以考试的结果作为最终的目标,缺乏对学生思想意识的考虑,也没有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身上。再加上数学自身就是一门逻辑思维性比较强的学科,是十分抽象的一门学科。这种强行灌输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逐渐丧失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导致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问题导学法将教学的重点放到学生身上,通过提问的方法将学生带入到课堂学习环境当中来,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散是十分有利的,可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思考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问题导学法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就中国而言,国外的教育方法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教学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与学生之间有着很多的课堂互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教师作为客体,学生作为主体,使得学生的主动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在旁边只是起到了辅助和指导的作用。这种教学方法与问题导学法有着很多相同的地方。他们共同发挥着积极作用,让学生们可以自由的发表意见。

3、在教学手段方面,问题导学法符合创新发展的需要

只有首先提出了疑问,才可以让人有解答的想法。假如掉到牛顿头上的苹果不能引发学生的思索,也就不会有他之后的思考,也就不会有万有引力产生。这就充分体现了问题导学法在思维上的引导作用。所以,在课堂上设置问题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进行研究,促使孩子们可以自主的发展问题。

二、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1、注意问题的高效性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设计问题与提出问题的情况对整体教学质量又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只有正确有效的提出并且发展问题,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教学内容,更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课堂教学就是要求教师要通过有限的时间得到很好的教学结果。对于和课堂学习内容关系不是很大的内容只要简单的说明一下就可以了。比如在学圆的面积公式时,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注意问题的高效性,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较快的理解公式,老师可以给出圆的公式、半径长度,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主动融入到课程学习中来。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们更加热爱数学。

2、要有计划的去提问

要提高课堂效率,必须把课堂提问列入教学计划中,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精心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在设计问题时,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和学情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做到难易适度。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预先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标,突出教学重点、难点,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三角形边的性质”时,针对总结归纳三角形边的性质,可设这样的问题,“如果任意给出三条线段,它们一定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吗?”通过此设问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及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性质,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

3、要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提问

提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老师只有学会耐心等待,学生才会有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出现,学生的成就感也会增强。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问题,因为教师面对的学生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是学习的主人,但学生个体之间又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多层次立体化的问题,对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发展训练。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尽量要他们回答较为基本或较浅的问题。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对学习成绩较好,能力较强的同学,适当安排回答较难、较深的问题。达到逐层落实教学目标的效果,例如在一堂“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用10米长的木条制作一个长方形风筝架ABCD,为使风筝不变形在中间订一根平行于长方形长AB的木条,当宽AD长为多少时,长方形面积为4平方米?这时老师便不可让学生们一次性的去回答所提问的问题,而要由浅入深,去有计划的引导学生去深入,第一,先询问用一根10米长的木条制作长方形风筝架有几种方法;第二,在询问这几种制作方法中,他们的长宽发生了什么变化,第三,什么时候面积最大;第四,为使风筝不变形在中间订一根平行于长方形长AB的木条,设宽AD=x,则AB等于多少;第五,当x等于多少时,风筝架是一个正方形;第六,当宽AD长为多少时,风筝架面积为4平方米;第七,风筝架面积能达到5平方米吗,为什么。这样的设计既降低了难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的机会,又使得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当他们在考场上遇到问题时,也就会不自觉的使用这种问题拆分法,将问题由难化易。

结束语:

作为初中生,其还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教师是学生对于事物认知的关键纽带。在数学教学中,要想更好地使学生接受教師所讲授的内容,前提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是在学生能够接收范围内的设定,其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分析能力,将数学科目所学到的知识良好地应用,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往后的学习中,遇到类似的问题,便可以通过自身的分析,将问题完美地解答,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与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任栋.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及实施策略[J].新课程(下),2018,(01):84.

[2]徐利娟.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内蒙古教育,2018,(02):63-64.

[3]赵红霞.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导学法应用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7,(01):204.

猜你喜欢

逻辑思维能力问题导学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