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2018-09-25熊益民

赢未来 2018年8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师

熊益民

摘要:初中阶段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发展学生人文能力的黄金时期,可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其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影响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强化的重要因素。因此,若想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则需要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研究。对此,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为课题,从讲解、提问、反馈三方面对其进行简要分析与着重探讨,旨在进一步优化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切实有效的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行为

前言: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生本理念、合作理念、素质理念等新兴的课程教学理念逐步出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组织者、教学方案落实的实施者,如何在课堂空间范畴内实现新课程理念与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是值得其深思的重要问题。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学策略的实施、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目标的落实均需要借助教师的教学行为得以彰显。由此可见,加强对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对教学质量提升、新课程理念落实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对此,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为题,对其相关内容做出简要分析与着重探讨。

一、课堂讲解教学行为研究

讲解是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主要方式,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具有极为重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讲解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适当性的缩减教师课堂讲解时间,将课堂教学的绝大多数时间交到学生手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研究并达到解决语文文本问题的效果。其次,课堂教学的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构建具有生活化特征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观察生活的精神品质。最后,教师要吃透教材,把握所讲解文章内容之间的关系逻辑,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调整,合理优化各部分顺序结构,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

例如,在鄂教版《神奇的纳米》、《济南的冬天》、《灵洁九寨沟》、《苏州园林》等课文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于课前搜集与文本主题有关的资料、信息等,在课堂中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讨论,了解其在现实生活当中的应用,或者明确在现实生活当中这些景象的特征,在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的同时,还可以使得学生明确知识与课文之间的联系,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效果。

二、课堂提问教学行为研究

提问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的主要方式,其本质价值在于通过沟通加深师生双方的了解,从而获得精神上的理解与满足。第一,在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环节中,教师要正确认识提问的价值,明确提问的功能,将提问看做是加强师生互动、了解学情、激发学生思考动机的主要方式,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初中语文课堂学习活动当中。第二,教师要科学设置所提问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学生认知为水平为依据,将问题的难易程度控制在学生可以接受的范畴内,在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同时,使得学生的解决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均得到一定的发展。第三,教师要创新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方式,如直接式、比较式、质疑式、激趣式等,从而达到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效果。

例如,在鄂教版九年级下册《鄒忌讽齐王纳谏》这一文言文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以“从邹忌的‘三问、妻妾客的‘三答中你发现了什么?”、“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了邹忌劝谏技巧的高超”、“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全文的同时,更好的品味邹忌身上所蕴含的独特精神品质。随后,教师要需要为学生设置开放性且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邹忌讽齐王纳谏》更为全面的了解,如“百里奚的‘唇亡齿寒、庞恭‘三人成虎都是劝谏之作,但是与邹忌相比为何他们失败了?”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达到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本节课的教学实效性。

三、课堂反馈教学行为研究

现阶段,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反馈行为的呈现以语言方式为主,多通过口头语言对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表现评价。但是,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如果长时间以单一的口头语言反馈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降低反馈的实际效能。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在口头语言反馈方式的基础上,重视非口头语言反馈方式的应用,如眼神反馈、点头示意、微笑反馈等,在增进教师与学生情感沟通的同时,还可以确保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在发挥反馈激励作用的同时,还需要借助反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潜力,使得学生明确自身在语文知识点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达到重新构建语文知识框架的目的。

例如,在鄂教版九年级上册《威尼斯商人》的讲解过程中,教师会为学生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因学生看待问题角度的不同在阐述观点的时候不免会出现差异,此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启发,鼓励学生从《威尼斯商人》中多个对话、动作、字词等细节之处发现人物性格的特点,在文章的仔细阅读过程中论证自己的观点。如果学生的回答有误,教师则要告诉学生为何为出现此种错误,鼓励学生自主发现自己存在错误的地方,从而获得更为全面的认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教学行为贯穿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并且通过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优化设计可以达到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效果,对学生终身学习观念的形成、教师专业化发展均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讲解、提问、反馈等环节对自身的教学行为作出优化设计,确保新课程理念充分落实到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当中,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逯新英.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研究——评《语文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及案例》[J].教育评论,2017(08):168.

[2]高建.城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策略探究[J].山西农经,2016(18):68.

[3]陈沛.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理念与课堂教学行为差异的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02):56-59.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教师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最美教师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大山里的教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师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