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策略的研究
2018-09-25黄超育
黄超育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练习是主要组成部分。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这一部分时,两者都会从中得到经验和学习。可以说这是一个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方面互相鼓励增进、能力都得到提高的过程。以课堂练习为媒介,学生可以将老师教的东西作用于作业中,融会贯通,这不仅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掌握的程度,也可以让老师了解到学生的掌握情况。本文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关于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方法策略
前言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育相关部门明确要求,全体学生都要接受数学教育,人人都要认识到学习数学的好处,爱上数学,让数学教育富有多样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层层递进,教师已经把这种理念加入到了教学环境中,也渗透到了每一节课中。如何将新课程改革与课堂练习联系起来,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数学与生活相关联,注重实用性
数学这一学科应该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最终在生活中得到升华。就是在涉及数学的教学活动中,一定要遵循历史的发展,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真真正正地将数学与生活相联系,做到合为一体。教师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让学生真正的了解数学、认识数学、接受数学、热爱数学,让数学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设计时联系生活实际,有助于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数学的作用,体会到生活中到处都是数学,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就反映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只有让他们知道数学是有趣的,他们才会觉得数学是有用的。
例如:学习了图形面积后在课堂练习中,我出了一道这样的练习题:“一块长20厘米,宽10厘米的菜地,它的面积是多少?”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都能做出这道题,只要他们记住了面积公式就能很快解决问题,接着我又出了一道题:“将这块菜地分割成两个面积相同的正方形菜地,如何分割,面积是多少?”百分之五十的同学画图形解决问题,百分之三十的同学则找出纸张模拟菜地实际操作,百分之二十的同学灵活的运用面积公式做了出来。不同解决方法的出现多是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不同,生活经验不同造成。我发现,多多进行这样的练习,不但可以使学生加强对数学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并非假大空,而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这种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数学应用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合理分配练习时间以及批改作业时间
课堂练习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如何进行练习,什么时间进行练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分情况来应对:假如本节课的新知识简单容易接受,并且可以在三十分钟之内讲完,那就将练习时间设在剩余的十五分钟之内,如果大部分人都能做完那就将练习题交给老师,老师课下进行批改;如果新知识较难,花费了将近一节课的时间,那就将练习题作为课下作业布置给学生,并提醒他们下节课由学生对答案并进行简单讲述,这样间接的成为了老师批改作业,也促使学生自己思考,防止抄袭。批改课后作业是老师的难题,学生们基础不同,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相同,教师收取学生作业的时间应以大多数人能够完成时间为标准,小部分不能完成作业的学生,老师应找出原因而不是一味地斥责,每个学生都差不多处于一个平均水平,如果真有个别能力较差学生老师应适当的多给予一些时间。课堂练习是以质量为目标,而不是追求速度,而且练习题内容也应该以课本为基础,出一些基础原理题,再出一些联系实际题,课本与生活相结合。
三、抓住重点,注意针对性
有的放矢地设计练习,是提高练习和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平常,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对老师所教学的新内容很快表示理解,并对模仿性的练习做得很好,但是,在做综合练习或拓展题时,很多学生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错误,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一知半解。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可以设计一组这样的判断题: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3.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4.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5.平行四边形是特殊的梯形。()
通过这样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含义,避免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出现的错误,使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循序渐进,注意层次性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我们所有的练习设计都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分层施教的原则,应该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存在,在练习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上做一些改动,使练习具有层次性,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练习设计中的层次性,就是指练习有坡度,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基本练习到变式练习到综合练习,再到实践练习、开放练习,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
如学习“用计算器计算”时,只要把数和运算符号按顺序输入就能得到正确结果。小兰在用计算器计算“69×7”时,发现计算器的键“6”失灵了。聪明的小兰灵机一动,很快还用这个计算器把正确结果算了出来,她是这样算的:70×7-7。你还有其它算法吗?用算式把你的想法表示出来,试试看,你能写出几种不同的方法。此类习题让学生设计一、兩种方法并不难,设计三、四种则稍有难度,在此基础上,还可再设计出创新性合理方法,使中上等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展示,从而使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能获得与之相应的成功体验。
结束语
老师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练习,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有计策、有规划、循序渐进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只有这样,学生知识的掌握、学习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培养才能有所提高。这种课堂练习,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再教育有良好的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许中丽.提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综述[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5,(03):92-95.
[2]张伟.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海峡科学,2014,(04):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