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在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学法指导

2018-09-25罗久象

赢未来 2018年8期
关键词:漓江导语学法

罗久象

好的学法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或途径;是学生走向成功的道路;是通往胜利的桥梁;让学生终生受益。学生的学法之所以如此重要,古今就有论述。

老子就曾阐述过关于学法的重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前一句是给人以鱼吃,只能供人享受一时,后一句是交给人捕鱼的方法,能让人终生有“鱼”享用。体现了获得好方法的重要性,其中“鱼”就是传统模式下的教法和学法: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没有让学生去创新、拓展、思维的机会,而另一个“渔”就是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创新性,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不断进步。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為了不教”。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去如何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新课标》也明确指出: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所以教师要转变教育观点,变单纯研究教法为同时注重研究学法。自觉地把“学法”作为教学任务之一,落实在每一节语文课上,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法,就运用已得的学习方法去获取新的知识、新的技能,从而达到教而不教的目地。

我在教学中就教给了学生的一些学法,并运用于学生的学习实践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主要采用了单元学习法、举一反三法、思维提升法等。

单元学习法:小学语文是由各专题单元主成,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教学时抓住单元教学,把如何学好每个单元的方法介绍给学生,学生按照方法去学好每个单元。因为每个单元都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是起点明本组的专题作用,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就有精读和略读之分,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

在教学生学习每册的第一单元时,对导语部分要投入一定的精力,组织学生细读导语的文字描述,从读中领悟到这一单元的训练主题是什么,这样由扶到放,把学习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围绕单元主题学习课例。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中: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的多姿多彩,那奔腾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远广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这些动人的句子,迷人的风景,让人心旷神怡,我就带着学生的学习激情去领略祖国的江南风光、北国风景、奇洞之美,每个课例就是围绕导语展开的,体现了祖国的山河之美,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达到了单元主题训练的目的。第一单元学后,学生就感悟到了学习方方法的重要性,学生就把单元学习法运用到其他单元中去,学生学习时心中就有数了,怎样学,学什么,学生有目的地学习了,在后面的学习中教师就显得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我认为就是学法的效应了。

举一反三法:小学课文不外乎大多是写景、写人、叙事的文章。写景主要是如何抓住景物特点,按怎样的顺序去写。写人是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细节描写体现人物的某种品质。叙事抓住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让学生学会有条理的叙事。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在学其他课文时,就能够轻松地运用所学得的学法去学习其他课文了。

在组织学生学习《桂林山水》一文时:我让学生反复读第二自然段的内容,给学生如下自学题:1、作者是不是开门见山写漓江的水的?作者在写漓江的水时运用了那样的修辞方法?3、作者抓住了漓江水的哪些特点写的?4、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在小组内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兴趣盎然的解决了自学提纲,学生知道了作者在写漓江的水时,不是直接写出来的,而是从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娓娓道来,然后用一个“却”字转折,说明这些美景虽美,但都无法与漓江的水相媲美,显示出漓江之水是多么的迷人!接着运用排比句式,比喻等修辞方法,准确而鲜明地渲染了漓江水的三大特点:静、青、绿,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水的思想感情。当学生触景生情,学习兴趣正浓时,我要求学生按此学习方法去学习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学习作者是怎样描写桂林山的特点的,学生仍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学生通过学习,有豁然开朗之感,把桂林山的特点说得淋漓尽致,生动美丽,同时抓住了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这就是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这也是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的学习效果,正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适合新课改下的学法指导。

思维提升法:思维提升就是教给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读书方法。常用的思维方法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逻辑思维,还有形象思维。掌握这些方法,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读书,也就是能读懂书。如《自然之道》这一课,对于海龟的生存之道,就要采用一定的思维方式,才能领会人类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规律。教师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各种读书方法,如学习字词的方法一定要结合语境,上下文联系起来进行理解,不能脱离篇、段、句,赤裸裸的去单纯理解某一个词语的意思。理解句子的方法,要求精读原文,细读句子,理会意思,感悟情感,把握含意。如《中彩那天》有一句母亲安慰我说:“不要烦恼,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就要结合事情的前因后果进行理解,才能把握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接受是否诚实的考验。学会读书,学生将会终生受益。读童话要善于想象,读寓言善于感悟,读古诗善于去品味,读科普课文善于去发现,感受科学的魅力等学习方法。还要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边读边记的习惯。只有把这些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的分析、概括、综合、归纳、分类、比较、演绎、领会等思维得到训练、巩固、提升,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养成了善于读书的习惯。教学中坚持持之以恒地给学生传授学法,也就完成了新课标中要求把学法指导作为教学任务之一的任务。

总之,教无定法,学无定论。我们只有在教学中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努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尽量把学习中的“渔”传授给学生,体现新课改下的学生学法指导。

猜你喜欢

漓江导语学法
导语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漓江情画
阳光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本期专栏导语
导语
月下漓江
漓江夕色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