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与航模运动的美好回忆

2018-09-25路甬祥

航空模型 2018年1期
关键词:模型飞机皮筋兴趣小组

路甬祥

在宁波上初一时,我加入了航模兴趣小组。母亲很支持我参加航模活动,额外给我零花钱购买航模材料。清楚地记得,我制作的第一架模型是弹射模型飞机。第一步制作机翼,我根据图纸和制作图示说明,先在3.5毫米厚的桐木片材上画出机翼轮廓,再用钢丝锯锯下,然后用木工锉锉出翼型,并用木工砂纸打磨光滑。由于弹射模型有上反角,因此我按图纸将左右机翼翼根端面锉出对接角度,以便最后粘接出上反角。水平和垂直尾翼的制作比较简单,只需用单面剃须刀片从1毫米厚的桐木片材上切下,再用砂纸将前后缘打磨圆滑即可。机身用5毫米厚的松木片材放样锯切成形,再锉削打磨。按照图纸,在机身背部前中段适当位置,用刻字刀开出安装机翼的V形槽,在下部适当位置用丝线绑扎上用直径1.5毫米钢丝弯成的弹射钩,并用胶粘牢。当时使用的是自制快干胶(用废乒乓球的赛璐珞片溶化在“香蕉水”醋酸正戊酯中做成),按制作图示分别将机翼、水平和垂直尾翼、机身装配胶合。组装好的模型放置一个晚上后,胶水便会完全固化。

做好的模型不能马上试飞,还需要调好重心。先将模型倒置,然后用两根铅笔笔尖分别在左右机翼前缘约2/3翼弦处为支点顶起,调整机翼和尾部,使左右两翼、机身前后达到平衡。重心调好后,先进行手掷滑翔试飞,观察模型飞行姿态并检验重心是否平衡。若模型飞行轨迹下沉,说明机头偏重,应在机头部位锉削减重;若模型飞行轨迹呈波浪形,说明机头过轻,则要在机尾处适当减重。反复多次后,模型调试完成,方可进行弹射试飞。

试飞前,我用20多根女孩扎头发的牛皮筋自制了一个弹射皮筋环。试飞场地就是学校的运动场。当时,我和一位同学合作弹射试飞。他面朝迎风方向,抓紧弹射皮筋的一端并高举过头;而我负责放飞模型飞机。具体过程是:先将模型弹射钩挂在弹射皮筋的另一端,用食指和大姆指抓住模型机尾下部,并向后下蹲,使模型飞机、弹射皮筋与地面形成30°左右的弹射角;之后用力将弹射皮筋拉长,积蓄一定的弹射势能后,再突然松手;模型飞机迎风弹出至一定高度后,会转入自由滑翔飞行,划出一道弧形飞行轨迹后高度逐渐下降,最后着地。整个飞行过程十余秒,高达几十米。

模型第一次试飞成功,带给我喜悦和自信。从那时起,做一名飞机设计制造工程师的梦想就像一颗种子,深深地埋在了我的心里。

初一第二学期,我转入上海复兴中学。由于环境的变化,中断了航模兴趣小组活动的我,转而加入了无线电兴趣小组,但心中对航空和航模的热情并未减退。期间,我阅读了许多有关苏联齐奥尔科夫斯基、莫札依斯基和美国莱特兄弟的书籍。周末,我还常到四川北路横滨桥的两家航空航海模型商店徘徊。店里的模型琳琅满目,既有模型飞机及配件、器件和制作工具,如橡筋动力、自由飞、线操纵等模型飞机和1.5cc、2.5cc压燃式模型发动机;又有船模、航模无线电遥控器等。在这里,我不仅增长了知识,还进一步激发了对航空航天科技的兴趣。

初三下学期,我随母亲转回宁波读书,又重新加入了学校航模兴趣小组。宁波二中历来有航模活动的传统,并且将航空、航海模型活动列为了重点支持开展的课外科技活动和运动项目。校友周康生、张益余等人后来都成为我国著名的航模专家和教练。初中毕业后,我免试升入高中。由于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因此我可将很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航模活动中。在学习航模时,因为表现出很好的学习领悟能力,制作调试模型和实际飞行成绩也不断提高,所以我很快成为了学校航模队的骨干。在做好一架一级橡筋动力模型后,我选择了专攻三级牵引。

1957年,我正读高一,就代表学校参加了宁波市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得知1958年暑期我国将举办航空模型全国分区比赛后,我开始积极备赛。比赛前,宁波市体育运动委员会决定在宁波一中举行选拔集训,由陈庆兰、张益余二位老师担任指导。当时,和我一起参加集训的有陈合传、余经常、李萌、韩则凤、刁琳琳等同学。

为了参加比赛,每位队员需按选定的参赛项目制作正副两架模型飞机。机翼和机身采用桐木片材和松木条材,粘合剂用自制的快干胶,机翼蒙皮用棉纸制作,并涂上“涂布油”(硝基稀料溶解的硝化纤维)使其张紧。为了携带方便,机翼分为左右两半,且绘上自己设计的图案标记,到现场后再插固在机身上。制作牵引线时,最初选用了二胡老弦线,但考虑到牵引线必须轻,要有足够的强度,且弹性适度,后来改用了尼龙线。

模型完成后,我们利用周末闲暇时间到栎社机场训练。训练中,我们充分利用了牵引线和机翼的弹性,以争取模型脱钩后获得更大的高度。为了利用好场地的上升气流,我们将模型的盘旋半径调到50 - 100米。由于模型在静气流中的理论留空时间为180秒,因此为了避免遇到上升气流后留空时间过长,随风飘远,我们特意为模型制作了限时迫降机构——火绳(由牛皮筋、固定棉线和浸渍过高锰酸钾氧化剂后晾干的粗棉线做成),以控制水平尾翼在模型脱钩后210 - 230秒时翻起,实现迫降。尽管如此,试飞过程中,模型仍会飞远,甚至摔坏。所以我们常常追着模型跑,寻回模型后,还要连夜进行修复。

1958年5月,我们前往杭州参加浙江省选拔赛,并结识了杭州代表队的章湘义、胡祖福等队友,他们的参赛项目是自由飞和三级橡筋动力模型等。1958年暑期,以杭州和宁波同学为主组成的浙江航模代表队赶往南京参加全国第三分区航模赛,成绩优异。比赛在南京航空学院的御道街机场举行,南京航空俱乐部还做了雅克-18教练机的飞行表演。赛后,南京航空学院组织大家参观了学校实验室和院史陈列馆。航空学院的教授、飞机设计师还和我们进行了座谈,鼓励大家毕业后报考航空学院,献身祖国航空事业。

高中畢业后,我被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系水力机械专业录取,从此开始从事流体动力与控制工程技术工作。如今我已年过古稀,回忆起青少年时期参与航模运动的点滴,美好的情景仍历历在目。航模运动不仅让我学到了航空材料、结构、制造工艺、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等方面的知识,还培养了我严谨、认真、求实的处事作风。航模路上,成功的喜悦带给我勇气和自信,失败的挫折教会我坚持和勇敢,这些都不是单纯依靠课堂和书本就可以学到的。

猜你喜欢

模型飞机皮筋兴趣小组
封二、封三/马兰开花二十一
会跳高的猫
皮筋小船
周末加油站(V)
卷纸套皮筋
静谧的降落
春江水暖
飞向太阳
不落心外的雨
妙求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