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特币十年

2018-09-25刘霞

中国周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中本记账比特

刘霞

中本聪是谁?没有人知道。这个创造了第一个去中心化的,由用户自己掌控,无需中央管理机构或中间人的电子货币网络的人,仿佛从来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一样。但是他创造的数字货币——比特币,却在深深影响着这个世界。

在2013年的雅安地震捐赠中,众多的捐赠名单中赫然出现了比特币的身影,这是比特币第一次在中国成为捐赠物,自此,比特币逐渐被中国公民所熟知。

比特币的由来:去中心化

在比特币研究专家、火币网COO朱嘉伟看来,要说清比特币的由来,不得不先提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大多时候使用到的记账式货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在很多人出门几乎都不带钱包,带一个手机扫扫二维码就可以了。之所以这么方便,是因为我们大部分时候使用的是记账货币。比如发工资只是在银行卡账户上做数字的加法,买衣服只是在银行卡账户的数字上做减法。整个过程中不需要见到纸币,所有的过程都是在记账。记记账,就可以完成發工资、购物等,这么轻松的事,到底由谁来负责呢?在我们国家,就是各家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和央行来负责记账,央行拥有整个国家大账本的记账权,这是一种中心化记账的方式。”

朱嘉伟认为,谈论这个记账的过程,就是为了找到比特币产生的历史原因。

20世纪初期,奥地利经济学派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在他的《货币的非国家化》中第一次完整的阐述了一种去国家化的非主权货币的构想:废除中央银行制度,允许私人发行货币,并自由竞争,这个竞争过程将会发现最好的货币。限于当时没有强大的计算机,也没有互联网,如何从技术上完美实现这一构想,一直悬而未决。

直到互联网诞生,上世纪90年代,一个名为“密码朋克”的自由主义密码破译组织开始致力于创建电子货币;同时期的密码破译者大卫·乔姆创建了一个名为“电子现金”的匿名系统,但并未成功。之后比特金(bit gold)、RPOW、b钱(b-money)等各种电子货币不断出现,但均告失败。直到2008年,一个自称中本聪的日裔美国人发现,在当年爆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中,美国政府向华尔街和底特律的汽车公司注入美元,美联储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基本上就是印钞票以刺激经济,因为在这个体系里只有它有记账权。中本聪觉得这样很不靠谱,于是他思考能不能有这样一种现金支付体系:不需要一个中心来记账,大家都有记账的权力,货币不能超发,整个账本完全公开透明,十分公平。这就是比特币产生的原因和动机。

朱嘉伟指出,记账货币必须有一个记账方,这个记账方多数时候是银行或第三方支付机构等等,这是一个中心化的记账方式。“中心化是由银行或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信用来担保的,如果银行受到类似黑客的攻击,数据是有可能会被篡改的,并且它高度依赖银行的信用,如果银行失信,会存在不安全的可能。”

而如果由一个中心变为多个中心,由原来只能由银行记账,变成人人都能参与记账,是不是就可以化解这个问题呢?朱嘉伟的回答是肯定的,他说,这也就是“去中心化”概念的由来,也是中本聪发明比特币的由来。

比特币实现了在一个没有中心化机构记账的情况下,能够安全地进行比特币的发行、记账和激励,“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发明,它完全有可能重新定义这个世界”朱嘉伟说。而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正是区块链。

朱嘉伟认为,区块链除了去中心化,还有一个极其“牛”的特点,就是价值的传递,这不同于互联网的信息传递。“互联网不依赖于某一机构、或者某一国家而运行。在这个网络世界里,你可以很轻易地传送信息。不论你是在美国,还是在非洲,甚至在太空上,只要有互联网,就能实现点对点的信息传递,互联网传递信息的方式是复制。假如你有一张照片,传给了朋友,其实不是传给了朋友,而是发给了他一份副本。照片传递给你朋友之后,你手里还是这张照片,只是你朋友手机里多了一张照片的副本而已。”

互联网这种副本的信息传递方式,在朱嘉伟看来会在诸如版权、货币、票据等价值载体的传递中出现问题。“因为你不能传递给别人一份带有版权的文档之后,自己手里还有一份。举一个极端的例子,你给别人转过去一笔钱,你自己将不可能再拥有这笔钱的。”

朱嘉伟认为,价值的传递和信息的传递,不同之处在于:价值的传递要求信息的传递与价值的转移同时进行。而区块链就是这样一个在没有中心化机构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全球范围的价值的传递。“如同互联网将人类社会带入了信息时代一样,区块链有可能成千上万倍加速人类资产的交换,人类社会将有可能会进入一个全新价值交换时代。”朱嘉伟说。

得之不易的比特币

中本聪勾画了比特币系统的基本框架:这是一种开源的、基于网络的、点对点的匿名电子货币,它的发行和支付没有中央控制中心,货币转账是由网络节点进行集体管理,交易各方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

中本聪在它构架的世界建立了这样一个游戏规则:所有参与比特币游戏的人,都可以去抢答一道数学谜题,抢答成功者系统将会自动奖励50个比特币(每4年减半),抢答成功率与电脑算力成正比。

2009年1月3日,中本聪在芬兰赫尔辛基某小型服务器中“挖”出了50枚比特币,这也被称为“创世区块(genesisblock)”。那么,比特币是怎么产出的呢?

其实,这是一个网络开源程序,它不依靠特定货币机构发行,而是通过中本聪设计的一套“机关”——依据特定算法,通过大量计算产生。不论世界各地,只要拥有一台接入互联网的电脑,接入系统,运转“机关”,你就能够成为一名“掘币人”。

在比特币的算法中,新的比特币的产生是有周期和数量限制的。据中国人民银行长春支行经济师于江介绍,系统运行内建的机制会在平均大约每10分钟确认一个区块。每个区块的币值在最初的21万个区块中是50BTC,之后21万区块是每区块25BTC,然后是12.5BTC、6.25BTC,以此类推。区块的总数乘以每个区块的比特币值就是现存的比特币总数。所以在最初的四年里有1050万比特币被制造出来,这个数值每四年减半,在第二个四年中会有525万比特币被制造,在三个四年中会生产262.5万比特币,因此最后一个产出比特币的区块大约会在公元2140年前后发生,届时流通中比特币的总数将恒定维持在2100万个。

于江同时指出,参与比特币产出活动的人数变动,也会影响其产出的难度,但人數的变动并不影响比特币的产出总量。因此比特币产出的难度与一定时间内全网投入制作工作的平均运算能力相关。单一个体“发现”新区块的可能性是建立在其计算能力与全网计算能力的综合比较之上的。

比特币得之不易,那如何交易,如何管理?

于江介绍说,比特币背后的交易可谓异常复杂,交易双方需要类似电子邮箱的“比特币钱包”和类似电邮地址的“比特币地址”。和收发电子邮件一样,汇款方通过电脑或智能手机,按收款方地址将比特币直接付给对方。但这个地址的复杂程度岂是一般的银行卡能够比拟的?比特币地址是随机生成的一串由字母和数字组成的字符串,而每一个地址都有一个对应的私钥,这就相当于银行卡号和对应密码。只有同时拥有两者才能管理卡里的钱。举个例子,当小张想要给小王转币的时候,就用私钥来签署一段信息,其中包括输入(这里面记录了最初小张拥有的这些币是从哪个地址转给他的)、数目(小张到底给小王转了多少个比特币)和输出(小王的比特币地址)这三项内容。这样,信息广播到比特币网络上,“矿工”就可以验证这次交易,把交易加入区块链中了。

设计电子货币面临的核心挑战之一便是如何解决重复支付问题。“传统解决方案是应用中央票据交换所,通过将所有交易汇总成实时总账,防止电子货币的重复使用。但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前提是必须要有有信誉的第三方机构进行管理。”而比特币则通过公开分布总账突破了第三方机构的制约,即中本聪所说的“区块链”。于江介绍说,比特币的交易数据被打包到一个“数据块”(block)中后,交易就算初步确认了。当下一个区块链接在前一个数据块之后,交易会得到进一步的确认。在连续得到6个确认之后,这笔交易基本上就算是不可逆转地得到确认了。

参与处理交易块的终端可以得到一定量新发行的比特币以及相关的交易手续费。为了得到这些新产生的比特币,参与处理交易块的终端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计算力,这个过程非常类似于挖矿,因此中本聪将交易处理者命名为“矿工”,将交易处理活动称之为“挖矿”。用户乐于奉献自己电脑的CPU、GPU力量来“挖矿”,并形成一个网络来共同维持区块链。在这个过程中,它们也将产生新的比特币。这些新产生出来的比特币可以报偿系统中的交易处理者,是他们的计算工作保障了比特币交易网络的运作。交易会散布到这个网络上,运行软件的电脑会竞争破解不可逆的密码谜题。这些谜题包括来自于好几个交易的数据。第一个解决谜题的“挖矿者”会被奖励50比特币,相关的交易区块会被加入链条中。

暴涨暴跌的疯狂

作为商品而言,比特币在短短几年间,价格波动巨大。据于江介绍,2009到2010年初,比特币毫无价值,2010年4月开始交易的头半年,1比特币的价值低于14美分,2010年夏天比特币交易开始进入黄金时期,由于供需悬殊,网上交易价值开始上升。到11月初,比特币在29美分处沉寂多日后窜升至36美分。2011年2月和美元的兑换率达到了1:1。

2011年3月到2011年4月,比特币的发展历史再一次出现重大转折点——比特币与英镑、巴西币、波兰币兑换交易平台上线,随后《时代周刊》、《福布斯》等美国主流媒体相继发表比特币相关文章,来自更多国家的投资者疯狂涌入炒币行列,2011年6月8日,比特币单枚成交价达到31.9美元,创造历史新高,比初始价格上涨约一万六百倍。随后不久,比特币交易平台Mt.Gox爆发“黑客事件”,数字货币的安全性受到了投资者们的质疑,比特币价格持续走低,急剧回落,2012年2月,单枚价格跌破2美元。直到2012年12月6日,世界首家比特币交易所在法国诞生,比特币单价重回巅峰期,单枚涨至13.69美元。

2013年3月,按照兑换汇率,全球发行比特币总值超过10亿美元,比特币从这年开始猛涨,截止12月单枚价格突破1147美元,超越黄金国际价格。这一年,中国人开始成为世界上最热衷挖矿和交易比特币的人群,七成以上的矿场和交易都发生在中国。最夸张的一个月,被媒体称为“中国大妈”的买家,将约100亿元人民币用于比特币交易。

2014年到2016年比特币市场持续低靡,原因是数字货币市场受外界干扰频率较小,新投资者数量不断减少,没有成长空间。

2017年是比特币发展史中十分重要的一年,全年比特币最低价位是789美元,最高价位为18674美元,全年涨幅高达1700%,整个价格走势图有如一轮过山车,暴增暴跌让投资者为之疯狂。2017年9月,国内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中国市场热度渐渐消退,但日本和韩国比特币投资者持续涌入,比特币价格一路高涨,12月18日触及历史峰值。

进入2018年,比特币货币市场表现并不理想,受多方政策影响,比特币价格开始大幅度下跌。

实际上,比特币这些年来动荡的价格令很多美国的分析师认为,它不太像货币,而更像黄金这样的大宗商品,它的价值源于稀缺性。就其发行量而言,网络的规则决定了最多只能创造出2100万比特币。但是,稀缺性是否是货币的唯一属性呢?

比特币其实就是一堆零和一的数字,它甚至比那些有债券作抵押的法定货币更加不靠谱。作为一种商品,它的价格可以涨得很高,但由于没有实质性的支撑,理论上的最低价格可以跌到零。也正是因此,摩根大通的CEO戴蒙对媒体公开说,比特币就是一个比数百年前的郁金香泡沫还要可怕的骗局。

纵观比特币这10年发展史,虽然“暴涨暴跌永不休,几家欢喜几家愁”,但比特币的交易范围在不断扩大。目前,国外许多主流网站都支持比特币支付。同时,相关配套服务体系的建设也日臻完善。2013年3月,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Lamassu Bitcoin公司制造了全球第一台用美元兑换比特币的ATM,并落户塞浦路斯,这或许是让比特币走向线下的一个最有意义、也是最大胆的尝试。其后,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等国迅速跟进,中国首台比特币ATM也于2014年4月登陆上海。比特币ATM的数量近年来不断增加,截止2018年1月1日,全球已达2028台。

比特币的未来看起来充满希望,但它到底是泡沫,还是金钱?人们不得而知。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在接受美媒BI采访时,与彭博的里根讨论了比特币的问题。格里斯潘说:“我觉得是,你必须发挥你的想象力去推断比特币的本质是什么。我目前还无法做到这个推断。但是如果有人问我比特币是不是泡沫,我会说是的。”

关于比特币的多面

围绕比特币的去中心化、价值传递特性,围绕区块链,搞出了越来越多的新东西,毫无疑问,比特币受到了现实社会的强烈关注,也给传统社会带来巨大的震动。全球各地、社会各界對此也有不一样的看法。而这些观点和看法,甚至被整理进一项名为“比特币的愿景(Visions of Bitcoin)”的研究中。从电子现金的概念协议到低成本的的P2P支付网络,从抗审查的数字黄金到私秘和匿名性暗网货币,从加密货币行业的储备货币到可编程共享数据库,最后到不受束缚的金融资产,该研究对比特币的不同观点分成了七种有代表性的描述。

比特币被拉到聚光灯前,首先遇到的便是质疑声。虽然比特币大爆炸式的发展壮大,但质疑从来没有停止过。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认为,政府干预,尤其是对货币供应的干预,会导致不当投资。按理说,他们该是比特币的支持者。但情况却恰恰相反,大多数奥地利经济学家不仅不欣赏比特币和加密货币,他们还带有批判性观点。2014年的奥地利经济学研究会议上,几乎没有一个人提到比特币。2013年,三篇来自奥地利经济学派米塞斯研究所的关于比特币的负面文章出现在米塞斯日报上(the Mises Daily):《比特币的货币性》《比特币:未来的货币,还是老式的泡沫?》《比特币的货币神话》。

奥地利经济学家对于比特币的主要异议是,比特币是否就是货币。许多奥地利经济学家认为,像比特币一样的纯粹网络系统“原生币”,都是没有真实价值支撑的,因此不具备货币最重要的价值属性。

奥地利经济学家认为,价值是主观的,所以计算机技术赋予比特币的主观价值,应该和那些有钱人对贵金属奢侈品的价值估定差不多。不管是贵金属还是加密货币,如果没有一群人所谓的主观价值,就无法拥有客观的内在价值。

除奥地利经济学家的批判之外,还有很多人也认为比特币完全没有前景,比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就撰写过数篇批评比特币的文章,认为这种耗费现实资源制造虚拟比特币的行为是愚蠢无知的。还有大家都熟悉的股神巴菲特表示不熟悉比特币,但对其没有信心。就连搞技术出生的比尔·盖茨也仅仅表示比特币是个不错的技术产物。担心的理由也很多,如比特币市场容易发生通货紧缩,比特币缺乏政府监控和信用,无论是货币价值的安全性还是技术上的安全性都难以保证。他认为比特币只是一个时期的产物,一种技术人员的玩物。

第二种观点,比特币是点到点的电子现金。这也是中本聪本人的定义。

比特币现金派系的成员认为比特币不应当限制区块大小,以促进无边界的点到点支付。在他们看来,中本聪最初的目的就是要创建一个点到点的电子货币,而不是什么所谓的数字黄金。他们通常会引用比特币白皮书的名字以及摘要作为论据,还会援引中本聪本人关于逐步增加区块大小的言论。这些支持者们觉得比特币系统不应当只作为那些能够支付得起日益增加费用的用户的清算层(比如说银行以及其他富有的实体)。他们也坚决反对出于技术以及意识形态考虑的用例,他们期待看到的是最大的链上活跃度。

这部分人认为,现金和比特币都是推动式交易,人们自愿进行支付。相比之下,在银行卡和电子支付等这类的拉动式交易中,个人并未完全控制自己的资金,而是由银行,企业和政府控制。而比特币这种数字货币具备现金的所有品质,是进行点对点交易且不受第三方机构干扰的理想方式。他们重申现金目前能够做到的事情,比特币同样都能够做到。另外,比特币还能被发送到目前现金无法到达的地方,使所有人成为世界公民。

第三种观点,被认为是当今最主流、最站得住脚的观点:比特币是一种可抗审查的电子黄金,是一种加密技术的储值货币,也是一种无关联金融资产。这种观点认为,比特币因为储量恒定、开采难度逐渐变大、稀缺、易分、快速传递等特点,未来将可能是一种全球流通的数字资产,起到价值存储的作用,相当于现在的黄金。

在过去几年时间内,对于比特币的性质,大家慢慢达成了一致意见。比特币已经被逐渐定义为“数字黄金”等字眼。全球货币溢价所需的特性,比特币全都拥有,这就和黄金差不多了。稀缺以及新供应之间的关系要比供不应求更加重要。在未来几年时间内,比特币的库存流动比(即稀缺以及新供应之间的联系)将会低于黄金的库存流动比。比特币的年通货膨胀率将会不断下降。许多人相信在此期间,比特币将作为一种通胀对冲工具吸引全世界的关注。

……

各种理论,见仁见智。可不管怎么样,正如朱嘉伟所言,比特币已经发展成为区块链在全球最成功的应用,市值高达几百亿美金。美国、日本、德国、菲律宾等国已开始为比特币立法。它的存在,或许真的如许多人预言的那样只是“泡沫”,但谁又能断定,未来它真的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呢?

猜你喜欢

中本记账比特
财务自由第1步,从记账开始
记账类APP
记账理财的好处有哪些
比特币的谜底,很多年后才会揭开
《彭博》比特币有多贵?
比特币分裂
让手机帮你记账吧!
比特币一年涨135%重回5530元
“中本贯通”政策的逻辑、隐忧及理性实践
神秘的比特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