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创作的价值探究
2018-09-25冯羽何鑫
冯羽 何鑫
《走近非洲动物》是生态学题材科普作品,该书以生活在非洲东部大草原地区的13类经典动物物种为主线,精心选取了大量原创科考生态摄影图片,以视觉影像为特色,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第一时间调动读者阅读的乐趣。通过运用问答式的创作手法来表现非洲野生动物的生存智慧,运用比喻、对比、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使得作品在传递严谨科学信息的过程中,力求保持通俗可读性,虽以科学为内核,却趣味互动『生不减。我们团队通过创作《走近非洲动物》科普作品,对科普创作的目的、价值、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期待能与大家分享。
科普创作的目的
如何更好地解读博物馆藏品,让更多已参观过博物馆和尚未能来博物馆参观的公众,更好地了解博物馆藏品背后的科学信息,展现科学家最新科研成果,带领公众领略生活在世界各地不同自然环境中的野生动物的风采,满足公众对于科学知识的“渴求”,帮助公众跨越信息技术的“知沟”,做一套“雅俗共赏”的科普图书,这也许就是我们团队创作这套科普图书的最初原动力。
满足公众对于科学知识的“渴求”
作为在博物馆工作的研究人员,我们经常会听到来参观的学生们说一些参观博物馆的体验。比如,自然博物馆的动物标本能复活吗?这些动物标本作为博物馆展厅里展示的自然藏品很珍贵,我能更多了解这些动物的习性吗?在自然博物馆展厅内,我看到非洲大草原的景象真是无比壮观,如果我能有机会到非洲去看看这些动物们,该有多好?我平时学习很忙,很少能有时间耐心地看完博物馆内的所有自然珍藏品,是否能有一本介绍自然博物馆展厅内动物的书籍呢?这些需求,让我们思考该如何更好地做好科学传播,满足青少年对于自然知识的渴求。
帮助公众跨越信息技术的“知沟”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就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目前,我们正处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为主的技术革命将对整个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
增强现实技术是什么?人工智能语音技术是什么?我们坐在教室里的学生们可能对这些新的名词并不熟悉,也不知道他们有什么用,而现在学生学习的课本内几乎也没有提及。如何让我们的学生不仅学习科学知识,还能够跨越技术的鸿沟,与时俱进呢?“走近动物”系列科普图书编委团队成员为了帮助青少年跨越信息技术的“知沟”,充分融合运用了AR增强现实技术和AI人工智能语音技术。
有效平衡“科学准确”与“雅俗共赏”
要做到准确把握并平衡科普书籍的“科学准确”与“雅俗共赏”非常难。有些科普书籍足够通俗,但科学内容并不严谨,常有科学性错误;而有一些学者撰写的科普书籍,表达的科学内容虽然很严谨,但各种逻辑推理和数学公式等太多,过于学术化,可读性欠缺,造成青少年不喜欢或者不愿意看。
“走近动物”系列科普图书之《走近非洲动物》,充分考虑到了目前我们所处的“读图时代”的习惯,在书中通过大量原创生态摄影图片充分展现野生动物真实的野性之美,带领读者们领略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动物们的缤纷多姿。同时为了把握书籍内容的科学严谨,不仅请专业研究人员作为科学顾问,还聘请动物生态学界的两位资深专家进行审稿,对全书的科学性进行了严格把关,有效平衡了“科学准确”与“雅俗共赏”。
科普创作的价值
《走近非洲動物》科普书不仅传播了动物生态学的科学知识,还跨界融合了AR增强现实和AI人工智能语音的信息技术:不仅讲述了生活在非洲东部大草原地区的动物,还传播了“一带一路”非洲地区生活的部分土著人的文化特色:不仅让读者感悟了每种野生动物的生存智慧,还让我们进一步懂得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需要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核心价值
第一,科学分类,体现科研价值与科学支撑。人类很早以前就可以辨别物类,汉初的《尔雅》把动物分为虫、鱼、鸟、兽4类。近代分类学诞生于18世纪,它的奠基人是瑞典植物学者卡尔·冯·林奈(Carolus Linnaeus),他认为每一物种都隶属于一定的分类系统,占有一定的分类地位。《走近非洲动物》对于每一种动物物种的介绍,依据林奈的生物分类学,包含界、门、纲、目、科、属、种,并指明了该物种的分布范围。依据权威书籍《Handbook of the Mammals of the World》和《Handbook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采用最新的动物分类系统,依据动物标准中文名进行动物介绍,并专门列出一节,展示科学的动物分类,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严谨性和科学支撑性。
第二,问答判断,促进自我学习和主动探究。以问答的形式专门介绍每类动物最著名的特点,同时还对相似的物种进行对比。例如:“河马喜欢一群一群地在水里‘泡澡吗?不是。其实现存的河马有两种,除了我们熟知的河马,也就是普通河马外,还有一种倭河马(Choeropsisliberiensis)。普通河马喜欢群泡,一般群体数量5~30头,多时可达100头,而倭河马的性格较孤僻,体型较小,喜欢独自或一对泡在一起,现在数量很少”。当读者阅读完每一种动物物种的介绍后,都会有一组“判断对错”的小题目,所有答案都藏在内容中,通过“判断对错”的形式可以促进青少年更好地自主学习和探究,同时也有助父母亲在辅导年龄幼小的孩子进行阅读时,通过问题来考察孩子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听讲的专注度。
认知价值
第一,明星名片,让每一个动物都成为主角。每一种动物不管它是食草还是食肉,在本书里没有主角和配角之分,大家都是主角。“明星名片”里面,介绍了动物的体长、身高、体重、寿命、食性和习性等,内容科学严谨,文风朴实无华。例如书中介绍猎豹:“它的学名是Acinonyx jubatus,是一种大型猫科动物,也是世界上短距离跑得最快的陆地动物。猎豹的身体机构特点是典型的流线型体型,体毛黄色并均匀覆盖着近2000个实心黑点。猎豹头小而圆,脸上有黑色的撕裂条纹,就像两条深深的泪痕。”
第二,对比分析,探秘非洲草原的生态环境。例如:“很多人可能非常熟悉肯尼亚的马赛马拉自然保护区,但对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却知之甚少。事实上在非洲当地,国家公园的保护力度是大于自然保护区的,马赛马拉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只有塞伦盖蒂国家公园的十分之一,塞伦盖蒂栖息着世界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庞大的陆生脊椎动物群,这里约有70种大型哺乳动物和500种特有鸟类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文化价值
第一,认识土著,感受“一带一路”的人文风俗。例如:“在非洲有很多的土著人种居住,最为世人所了解的原始部落是马赛人,马赛人放养牛羊,不种庄稼,他们的装束很显眼,男人身披束卡,女人穿坎噶。书中除了介绍马赛人,还介绍了哈德扎比人和布须曼人,他们都保留着原始的生活方式,哈德扎比人身披兽皮,以野生动物为主要食物,而布须曼人完全靠狩猎采果为生,有独自的语言体系,生活完全不用钱,几乎不与外界沟通交流。”
第二,原创摄影,体验自然生态与动物魅力。书中所有的精美照片均来自于中国野外科研人员和野生动物生态摄影师亲自拍摄,他们长期在野外辛勤工作,收集了丰富的野生动物素材。在这里读者能看到百万角马等动物横渡马拉河的壮丽场景,看到小狮子在母狮子身边撒娇的憨态,看到看似温顺的长颈鹿正在打架,河马懒洋洋地一群一群泡在河里,不时张开它那硕大的嘴巴:看到母斑马舔着刚刚出生的小斑马,告诉小斑马必须在出生后的3分钟之内站起来吃奶,否則就没有体力行走和奔跑:看到猎豹追击角马的激烈场景,而豹却懒洋洋地躺在树上:看到火烈鸟那振翅高飞的优雅。这些来自科研究人员和生态摄影师的第一手资料,能够促使青少年对自然和野外动物研究形成更为清晰的认识。
艺术价值
第一,魔法图片,展示学生的原创水彩绘画。每一个物种都有一张AR魔法图片,这些魔法图片都是来自上海市香山中学的高中学生手绘。上海香山中学是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美术教育的特色令人瞩目,在过去的20多年中,上千名学生被中央美院、中国美院等大学的美术专业录取。这些手绘水彩画变成了魔法图片,而这些魔法图片可以通过增强现实技术让平面绘画立即变成3D动物,有如变魔法一样。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作品跃然纸上,会动会跑,心里充满了自豪感,觉得自己就是那“神笔马良”。这些魔法图片更好地鼓舞了孩子们的自信心。
第二,学习画画,动物简笔画让绘画不再难。对于年龄偏小的孩子,更加喜欢用简单的线条画出动物。书内专门有一节“一起来画一画”,每一幅图片的线条简洁,几笔就能勾勒出一个栩栩如生、特征显著的动物。孩子们特别喜欢参照这些图片来画,有些孩子画好后,还会给这些动物涂色。看到孩子们通过简笔画来打开认识动物的大门,会让人觉得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都有成为画家的天赋。
传播价值
第一,四字概括,拉近你与动物之间的距离。记忆神兽——非洲象,冷血杀手——尼罗鳄,牛头马面——角马,短跑冠军——猎豹,布阵野兽——非洲水牛,当读者看到每一个物种前面的四个字的时候,就会立即明白这类物种的特点,哪怕对这类动物不熟悉,也会有兴趣进一步去了解这个物种,从而进一步激发其探索自然的热情。
第二,尝试找找,定位动物在博物馆的位置。上海自然博物馆和上海科技馆展厅内有书中介绍的所有动物,他们以自然标本的形式呈现在展厅的不同位置,孩子们可以拿着书尝试找一找它们在哪里。通过寻找,加深孩子们对于书中所介绍动物的感官认识。
技术价值
第一,增强现实,体验虚拟技术与现实融合。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它是集成真实和虚拟世界信息的新技术,是把原本在现实世界难以体验到的视觉信息和声音等,通过计算机仿真后再叠加,将虚拟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从而达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书中每个动物的手绘图就是一幅AR魔法图,用增强现实技术来扫一扫,这些图即在手机里变成3D动物,好像一下子来到你的身边,还可以与他们合影,分享到你的朋友圈。
第二,人工智能,语音技术促进多语种学习。本书采用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语音技术,当你在体验AR增强现实的时候,会发觉每种动物都有五国语言的读法。AI人工智能语音技术是把深度神经网络用到语音识别领域,将文本信息转换成语音信息。自然清晰的高质量合成音频语音体验,已经超过了普通人的朗读水平。增强现实的3D魔绘图与语音结合起来,让读者体会到4D的感受。科普创作的意义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保护地球是人类唯一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兴则文明兴”,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至关重要。因此,科普创作不仅仅是创作,更是科学精神的传递。
感悟生存智慧
生活在自然界中的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存方式。生存是第一要务,繁衍是生存的延续,不管是草原之王非洲狮,高个哨兵长颈鹿,还是凤凰化身火烈鸟,动物们都会为了保护自己、繁衍后代而有效利用周遭环境,趋利避害。
“走近动物系列”沿着“一带一路”路线,来到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和马赛马拉自然保护区,介绍了生活在这里的13类野生动物的生存智慧。例如“当食物有限,非洲狮会怎样做呢?雄狮绝对会当仁不让地吃独食,雌狮们只能忍气吞声地等待,哪怕猎物是它们辛辛苦苦抓到的。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如果雄狮饿着肚子,就有可能被外来入侵的雄狮或狮群打败,导致狮群的幼崽儿全部被屠杀,所以雌狮在食物上的退让,也可以视为为了更好地让雄狮肩负起保卫领地和幼崽儿的重任。”
保护生态环境
地球上每一种生物在自然生态系统中都扮演着与众不同而又非常重要的角色。人类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生态多样性和生态保护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野生动物的生存状态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有些商人为了获取不法利益,雇人射杀大象,目的只是为了获得大象的象牙,而却不知大象是陆地生态系统中不可多得的重要成员。
“走近动物系列”促使读者了解更多有关野生动物的生活知识,养成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例如:“在非洲大草原的旱季,大象能够凭借超强的记忆力寻找到水源,许多动物会跟随象群,大象成为了寻找水源的领路者。大象的‘粪便残渣不仅是一些昆虫,如粪金龟(俗称屎壳郎、蜣螂)的美食,也吸引了一些食虫鸟类的光顾,粪便中的植物种子也因此得以传播。”
培养科学精神
好奇心是推动孩子求知的重要力量,本书的内容表达采用了提问的形式,如提出:“大象用鼻子吸水送到嘴里为什么不会呛水呢?长颈鹿是陆地上头和心脏距离最远的动物,会出现‘脑缺血吗?为什么猎豹不能长时间追击猎物呢?”等问题,并用简单易懂的词来解答孩子们脑子里无穷无尽的疑问和困惑,让孩子们爱上大自然,成为一名小小科学家。此外,为了鼓励孩子们从小学会独立思考,养成勇敢探索、敢于质疑、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对于目前科学界还有争论的科学内容也在书中有所体现。
结语
在《走近非洲动物》一书中,13类非洲东部大草原地区生活的野生动物悉数登场,轰轰烈烈地演奏出激情奔放的生命狂想曲,犹如一首著名交响乐“走出非洲”的优美旋律。
林语堂曾经说过:“最好的建筑是这样的:我们居住其中,却感觉不到自然在哪里终了,艺术在哪里开始。”我想,最好的科普作品也应该是令人“感觉不到科学在哪里终了,艺术在哪里开始”。
责任编辑:严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