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吉市蜻蜓目差翅亚目调查

2018-09-25郝建秀,张伟

吉林农业 2018年16期
关键词:延吉市

郝建秀,张伟

摘要:本文阐述了延吉市调查中发现的差翅亚目7种蜓类,分别是:碧伟蜓Anax parthenope julius Brauer、混合蜓Aeschna mixta Latreille,1805、长痣绿蜓Aeschnophlebia longistigma Selys、大团扇春蜓Sinietinogomphus Clavatus Fabricius、新月戴春蜓 Davidius lunatus Bartenef、长腹春蜓Gastrogomphus abdominalis Mclachlam和马奇异春蜓Anisogomphus maacki (Selys)。

关键词:延吉市;蜻蜓目;差翅亚目

中图分类号: Q969.2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8.16.023

蜻蜓目Odonata昆虫是半变态类Hemimetabola昆虫,它的一生经过卵、若虫和成虫3个阶段。雌虫产卵于水中或水生植物内,由卵孵化出来的若虫称为稚虫,又称水虿,取食水中的蜉蝣、蚊类的幼虫等。和其他水生昆虫一样,蜻蜓目昆虫是淡水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淡水生态系统起到重要作用。蜻蜓目昆虫在其生活史中,取食、交配等活动离不开水生植物和水域附近的植被。所以,蜻蜓是有益于人类的重要害虫天敌,重要的资源昆虫,是人类的朋友。

蜻蜓翅膀的各种功能是相辅相成,而非独立存在的。 蜻蜓飞行时翅膀振频小,速度快,所能承受拍动飞行、滑翔和盤旋等飞行中产生的负载,自清洁、抗疲劳等功能对于辅助飞行特性至关重要。蜻蜓翅膀功能特性仿生研究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从仿生学角度出发,蜻蜓翅翼结构和它的物质成分,重构翅翼的三维空间几何模型,并对其动力学的特性、疲劳寿命和翅翼表面的自清洁性能等进行了系统研究,为微型飞行器机翼的应用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我国目前已知蜻蜓600多种,而对延吉市蜻蜓目昆虫的研究却是极少的,且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本文对延吉市的部分蜻蜓目昆虫有初步的描述,对于开展蜻蜓目多样性的研究及了解部分蜻蜓种和形态特征、形态结构、种群特征,为了解蜻蜓的仿生学、生物学、生态学提供科学依据。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蜻蜓采集袋,布袋,三角纸包,捕虫网,丙酮,昆虫针,广口瓶,培养皿,塑封袋,白色硬卡片。

1.2 采集方法

采集地点为延吉市及其附近。

制作成一个厚纸盒的蜻蜓采集袋,套上布袋,挂在腰间。盒内放许多三角纸包。在野外,用捕虫网将捕得的蜻蜓标本放在三角纸包中,装入盒内。

带回到室内时,将标本取出,或连同三角纸包一起浸入丙酮24h。将标本取出,摊在桌面,放置在阴凉处,让丙酮挥发。待丙酮挥发干净,标本已充分干燥;在白色硬卡片上写明采集品种的学名,采集地点、时间,将充分干燥的标本和卡片一同放入塑封袋内,即可永久保藏。

如有必要,在标本尚未干燥之前,把标本阳茎挑出来暴露在外面,便于观察。已经干燥的标本也可使外生殖器局部软化后再使阳茎显露出来。

2 结果与分析

2.1 结果

通过对所采集标本的鉴定分类,得到蜻蜓目差翅亚目2科6属7种,现分别给予描述。

2.1.1蜓科(Aeschnidae Rambur, 1842) 体大型至甚大型,具蓝色、绿色、黑或褐色花纹。头部背面观两眼互相接触成1条很长直线。下唇中叶中央稍有凹痕。翅具2条原始结前横脉,有支持脉,前、后翅三角室形状相似。翅的中室有或无横脉;距离弓脉也一样远;在翅痣内端常有1条支持脉,有1条径增脉。亚三角室不发达或缺如,后翅臀套显著。雌性产卵器粗大。

伟蜓属 Anax Leach, 1815。体型大、飞翔力强、色泽美丽。胸部主要为绿色,腹部具有蓝色。弓分脉发出弓脉的上部;径增脉对着1个宽的区域,该区域被发自Rs脉的数条平行脉所横穿,最外一条平行脉的起点前方直对翅痣端部;后翅宽,常有很发达的附加臀套。

2.1.1.1碧伟蜓(Anax parthenope julius Brauer,1865) 体长75mm, 翅展105mm。有变异的小型,约65mm,大型约90mm。

下唇赤黄色,具黑色前缘。前、后唇基及额黄色。前额端部有1黑纹,其后是天蓝色的横条纹。合胸淡绿色无明显斑纹,翅面略带淡黄色。腹部第1、第2节膨大。翅透明,前缘脉黄色,翅痣黄褐色,足的基节、转节及腿节黄色或具黄斑,其余黑色。腹部第1、第2节膨大。雄性第1和第2腹节前缘为淡绿色,第2腹节大部分和第3腹节的基部为天蓝色;雌性第1和第2腹节前缘为黄绿色,第2腹节大部分和第3腹节的基部为天蓝色。其余各腹节背面黑褐色,侧缘有黄绿色斑纹。

蜓属 (Aeshna Fabricius, 1775)

本属弓分脉从近于弓脉中央处发出。臀套发达,但在钩脉(gaff)之后无附加臀套(supplementary loops),径分脉(Rs)和径增脉(Rpl)很发达,其中间具数行翅室,但无明显的分脉,分成为规则的行。

本属是一些相对体型较大种类。其胸部和腹部棕色。胸部具蓝或黄色的条纹或斑点,腹部具有黄、蓝或绿色斑点。翅透明。

2.1.1.2 混合蜓(杂色蜓)(Aeschna mixta Latreille,1805)

头宽6mm,体长60mm~65mm ,翅展88mm~90mm 。前翅宽11mm,后翅宽15mm,腹长49mm。

雄性头顶白色,上额有黑色“T”形斑纹。复眼蓝色。胸背褐色,侧胸绿蓝与褐色相间。翅无色透明,翅痣淡褐色,足黑色,腿节基部略微泛红,腹部黑蓝相间(有的蓝斑块透白)。

雌性腹部绿黄与褐色相间。翅痣绿黄,腿节黑红色,胫节及爪黑色。雌性有两种色型。

混合蜓雌雄异色,也有雌雄同色现象。

绿蜓 (Aeschnophlebia Selys, 1883)

体大型、绿色,具黑斑。翅淡黄色,亚前缘脉在翅结之后,延长1~2翅室,至少前翅如此。弓分脉发自靠近弓脉的中央;径增脉(Rpl)稍向后方凸,并被2行翅室与径分脉(Rs)分开。

2.1.1.3 长痣绿蜓(Aeschnophlebia longistigma Selys, 1883)

雄虫腹长52mm,后翅43mm,上肛附器7mm。

头部:下唇中叶黄色,侧叶绿色。上唇绿色,具黑前缘。上颚外方绿色。前唇基黑色,前缘具一窄的黄色线纹;后唇基绿色,具一宽的黑色前缘。额绿色,前额具明显的黑色前缘。上额具一“工”字形黑纹。头顶前部具宽的黑条纹,横贯单眼区并与上额的“工”形黑纹连接,两侧沿眼缘向下伸展,达到后唇基前缘。头顶后部黑色,在3个单眼之间为1突起,突起顶端具1对绿色斑点。后头黄色。

胸部:主要为黑、绿两色。合胸背前方黑色,具两条宽的绿色背条纹,条纹上端截形,靠近合胸脊,下端稍向两侧分离,在到达合胸领上方处,弯向中胸侧缝并又折向上方,使整个斑纹成1钩形,末端尖锐;合胸侧面绿色,下缘色暗,肩条纹上端显著,并与合胸背前方的黑色连成一片下端细,以至于无。第2条纹缺,只在气孔上方具一个小斑点,第3条纹黑色,只上端一小部分显著,下端甚细以至于无。前足基节、转节黄色,具黑斑。腿节背面基部具黄斑,其余部分黑色;中、后足基节、转节黑色,具黄斑,腿節外侧具黄的纵纹,其余部分黑色。

翅透明,前缘脉前线黄色,翅痣深黄色,细长,下覆5~6横脉,前翅三角室稍长于后翅三角室,结前横脉20条。

腹部:绿色,第1~10腹节背中隆脊两侧各具一宽的黑纵带,第8、第9两节末端具1对绿色斑点,第10节端部中央具一绿色横斑;上肛附器细长,黑色,基部具横斑,下缘具长的黑毛,愈近端部愈密,内肛附器背面中央凹陷,两侧缘隆起,黑色,其末端中央具褐色毛簇。

雌虫腹长42mm,后翅43mm,上肛附器6mm。

2.1.2春蜓科(Gomphidae Rambur, 1842)

体中至大型,黑色具黄色斑纹,复眼间距离甚远,下唇中叶完整,不纵裂;前后翅三角室略呈等边三角形,后翅三角室横向而长。一般有亚三角室,臀套界限不明显。具支持脉。前后翅三角室距离弓脉一样远;无横脉。雄性后翅臀角呈一个角度(甚少数圆形);基中室无横脉;甚少具少数翅室。雌性无产卵器。雄性腹部第2节侧面各具1个耳状突。雄性交合器大型外露。

2.1.2.1 大团扇春蜓(Sinictinogomphus clavatusFabricius)

成虫腹长50~65mm,翅展45~80 mm,体型大的腹长将近60 mm。雄虫胸部黄色,有黑色细条斑;腹部黑色,背面及侧面具有黄色斑,末端有1对扇片状的突起,其内侧为黄色。雌雄差异不大,但雌虫腹部黄色斑较发达。

2.1.2.2 新月戴春蜓( Davidius lunatus Bartenef,1914)

雄性腹部及肛附器长度35mm,后翅27mm,翅痣3mm。

头部:下唇全部黑色;上唇黑色,前缘饰有稀短的黑色毛。前唇基褐色;后唇基黑色,两侧具长的黑毛;额横纹甚宽,几占有整个额部,两端比较狭窄,上面有稀疏的黑毛。头顶黑色,单眼上方具一横脊,上有长黑毛。后头黄色,后头后方黑色,上有长黑毛。

胸部:整个胸部布有短黑毛。前胸前叶大部分黄色,背板黑色,两侧各具一黄斑,后叶黑色。合胸背前方主要为黑色,具黄色条纹,领条纹完全,且宽,合胸脊黑色,被条纹上下不与其他条纹相连,肩前上点较小,圆形,肩前下条纹缺;合胸侧方黄色,具黑色条纹,第2条纹上方缺,第3条纹较宽,完全,第2、第3条纹在气孔下方合并,气孔被第2条纹遮盖。足黑色,仅前足基节外方黄色。翅透明,翅痣黄褐色,翅脉黑色,臀三角4室,无臀套。

腹部:大部分黑色,具黄色斑纹,第1节背部中央及侧下方各具一黄色斑点;第2节背中条纹达于全节,侧方端部具一黄斑,耳形突黄色,其脊具小黑齿;第3节侧方具2个黄斑,1个位于基部,1个位于近端部,侧下方的基部有少数短黄毛;第4节至第7节侧方基部各具一小的黄色斑点;第8至第10节黑色;肛附器黑色,上肛附器短,向下延伸似“S”形,内肛附器短于上肛附器;交合器的形状。

2.1.2.3 长腹春蜓Gastrogomphus abdominalis McLachlan,1884

体大型,黄绿色。面和后头全部浅黄色,头顶黑色,眼灰绿色。

雄性腹长51mm,后翅39mm,翅痣4mm,肛附器2mm。

雌性腹长47mm,后翅42mm,翅痣4mm。

雄性头部:下唇黄色,边缘具黄色长毛。上唇、前唇基、后唇基及额黄色,并有稀疏的黑毛,上唇的前缘饰有棕色毛。头顶黑色,侧单眼上方各具1扁突起,两突起之间以横脊相连。后头及后头后方全部黄色,后头有长黑毛。

胸部:前胸前叶前缘黄色,背板黄色,其前缘的中央黑色,两侧各具一黑斑,后叶黄色,有长黑毛。合胸背前方主要为黑色,具黄色条纹,布有细的黑毛,领条纹后半部分中央被黑纹分开,合胸脊黄色,背条纹甚宽,下方与领条纹相连,上方与肩前条纹相连,肩前条纹完全;合胸侧方主要为黄色,具黑色条纹,第二条纹在气孔以上缺。气孔周围黑色,第三条纹完全。足黑黄两色。各足基节主要为黄色,其前方基部具一小黑斑,腹面具一大黑斑,内侧及后侧具长黑毛,各基节外侧具黄色纵隆脊,上有黑色长毛和小黑齿,内侧具黑色纵纹;前足腿节内侧黄色,外侧黑色,均有小黑齿;中足腿节黄色,外侧具一黑色纵带,愈往端部愈宽;后足腿节内侧及端部黑色,外侧黄色。各足腿节均长有黑色小齿;各足胫节黑色,背面具完全的黄色纵纹;前足、中足、后足跗节黑色。后足的第1、第2两跗节背面黄色。翅白色透明,翅痣黄色,前缘脉黄色,其余翅脉黑色,臀三角3室,无臀套。

腹部:主要为黄色,具黑色条纹,第1、第2两节被有黑色短毛,第1节端部两侧及第2节基部两侧各具1簇黑色毛;第1节全部黄色,第2节至第10节两侧各具1条黑色纵带,此带由基部往端部逐渐变宽;第3节纵带基半部缺;第2至第9节黄色部分有黑色小齿。上肛附器与内肛附器约等长,黑色。上肛附器末端尖锐向内弯,内肛附器背面凹入,端部稍向上弯。

雌性与雄性基本相同,仅有下述差异;下唇的亚颏黄色,侧单眼上方突起小,两突起之间隆脊低,在两突起的侧上方各具一小黄色突起,侧单眼的外侧弧形隆脊上各具一刺状突起;前胸背板中央两侧各具一小黄斑点;足黄色部分大。

2.1.2.4 马奇异春蜓Anisogomphus maacki Selys 1872

雄性腹部及肛附器35mm,后翅32mm。雌性腹部35mm,后翅30mm。雄性上颚大部分黄色,内侧及末端黑色。上唇基方2/3处淡黄色,端方1/3黑色。头顶及后头黑色。后头的后方具1甚大黄绿色斑点。前胸背板大部分黑色,前区黄色;中区中央具1对圆形小点,两点之间仅由1条黑色细线分开,两侧各具1个椭圆形斑点;后区黑色。合胸领条纹中央间断的距离甚短。背条纹颇宽,下方与领条纹相连,形成1对7字形纹,位于合胸脊两侧。肩前条纹上方间断:肩前上点甚大,三角形。肩前下条纹甚细。第2条纹上方间断,相距甚远。第3条纹完全。后胸下前侧片大部分黄色。足大部分黑色,但基节外方大部分黄色。翅透明,基端微带金黄色。腹部大部分黑色,具黄色斑点。第1节背方具1个甚大三角形斑点,侧方大部分黄色;第2节背中条纹中央部分膨大,侧方大部分黄色,上方沿耳状突起后缘有黑色侵入一段短距离;第3~7节背中条纹甚细,伸抵各该节全长;第3节侧面基方具1个甚大三角形斑点;第4~6节侧面基方具1个小斑点;第7节侧面具2个斑点;第8节侧面具1个甚大斑点;第9节后缘具有1個不很清晰的小斑点;第10节及肛附器黑色。雌性色彩以及头部与胸部的构造基本上与雄性相同,仅有少许差异。肩前条纹完全。翅透明,基方具较多的金黄色。翅基亚前缘横脉存在。左右翅臀圈两室。腹部较雄性具更多的黄色斑点。

3 讨论

本文对延吉市蜻蜓目差翅亚目7种进行了分布记述,以及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由于调查时间短和所到地点有限,可能导致本次调查结果不尽完全,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工作和发现。

参考文献

[1]隋敬之,孙洪国.中国习见蜻蜓[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

[2]王治国.中国蜻蜓名录(昆虫纲:蜻蜓目)[J].河南科学, 2007,(02).

[3]欧阳玖,陈启杰,陈凤虎.黑龙江省蜻蜒目昆虫调查初报[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8,(06).

[4]Needham JG. A Manual of the Dragonflies of China [J]. Beijing Zoologia Sinica 1930.

[5]赵红蕊,孟庆繁,李燕.延吉省西部地区蜻蜓目昆虫多样性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6).

[6]张大治,郑哲民.中国蜻蜓目昆虫研究现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S2).

[7]赵修复.中国春蜓分类[M].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486.

[8]王辰,高新宇,刘阳,张正旺.湿地植被对北京地区蜻蜓生态分布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7,(02).

[9]赵彦如.蜻蜓膜翅结构特征和纳米力学行为及仿生分析[D].吉林大学,2007.

[10]弯艳玲.蜻蜓翅翼三维空间结构的动力学与疲劳寿命研究[D].吉林大学,2010.

[11]何时新.中国常见蜻蜓图说[M].福建大学出版社,2007.

[12]赵修复.蜓标本采集制作与保藏要点[J].昆虫知识,1968,

26(03):173-174.

[13]蔡邦华.昆虫分类学(上册)[M].北京财经经济出版社,1957:61-89.

[14]赵红蕊,孟庆繁,李燕.延吉省西部地区蜻蜓目昆虫多样性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6).

作者简介:郝建秀,本科学历,工程师,研究方向:森林病虫害防治。

猜你喜欢

延吉市
延吉市极端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延吉市12名科技小将参加NOC比赛获佳绩
冬日里的暖阳——追忆吉林省延吉市依兰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人民调解员苏国富
延吉市老年大学校歌
延吉市开展“农地贷”的有效举措
延吉市不同类型绿地蝶类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研究
《青年友谊圆舞曲》教学设计
刍议影响延吉市速度滑冰发展因素
"秀才院"里育人才:记延吉市关工委委员太基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