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七年之痒的纪录片——《幸福定格》
2018-09-25乐雯
乐雯
电影放映前,银幕上曾出现这样一句话“给下一代太平盛世的备忘录”。CNEX在创办初始给自己立下一个任务——十年拍一百部华人纪录片。十年过去了,CNEX作为纪录片制作的加速器,不断推进华人纪录片的拍摄和推广,展映了近百部纪录片。创办者认为: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纪录片担任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在社会快速迭代的过程中,需要保留一些东西。有时,一部纪录片未必会给我们答案,也许只是帮大家问了问题,用备忘录的方式来叙述。希望这种记录多一些,让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有更多的参照。
《幸福定格》
导演:沈可尚
时长:90分钟
国别:中国台湾
获奖:第一届华人纪录片提案大会(CCDF)、最佳提案作品(2017)
电影简介:本片主要呈现八对迈入婚姻殿堂、时间长短不一的夫妻生活对话,他们开诚布公、质问对方日常生活中不会轻易触及的话题。从结婚的原因到婆媳问题,从夫妻生活到生育孩子……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处境的夫妻,他们之间最真实的对谈,将带领观众再次反思自身对婚姻与幸福的定义。
UCCA:CNEX每年影展都有不一样的主题,那么今年的主题“承诺与承担”这把钥匙,打开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事件呢?
蒋显斌:我们有一篇回顾CNEX过去十年的文章,其中有一段提到一个比利时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是把铜丝和铜线扭曲成一个无形的状态,然后用灯光把投影打在墙上,呈现出来的是一个很漂亮的英文手写文字。当我看到这个艺术作品的时候,感触很大。世界很多纷纷扰扰,有时我们未必看得懂,但是不是给它一个角度或者一个光影,它就有了自己的故事。那么纪录片是不是就是这个角度,这个光影呢?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纪录片的观影,对这个世界再多一些理解。所以每年我们都会挑一个大题目,第十年我们挑了“承诺与承担”,也是回应我们十年前CNEX给自己定的十年拍100部纪录片这件事。我们认为承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愿景,但是真正困难的是承担的过程。像婚姻一样,大家说我愿意,这是一个承诺,之后一起走过数十年的日子,无论沉重与否都需要去承担,必须有责任来兑现承诺。我们想通过影片的放映来彰显这次主题。
UCCA:《幸福定格》讲述了8对夫妻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其中在婚礼进行的部分,应该也是婚姻最华彩的时候,影片却用了黑白色调的画面,而在夫妻日常沟通的时候,用的是彩色画面。导演在设置的时候有怎样的考虑呢?
蒋显斌:拍纪录片很多时候是一个意外的过程。这部影片导演拍了7年的时间。其实刚开始的时候并不是拍“婚姻”,而是拍“婚纱照”。七年前导演沈可尚刚刚结婚,经历一个非常别扭的拍婚纱照的过程。他发现社会上约定俗成,新人一定拍一个美美的婚纱照,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要用商业行为炒作出一个幸福感受的假象?很多人结婚十年二十年以后,这些婚纱照对他们的意义是什么?他把这些问题带到了七年前的提案大会上。他的拍摄对象就是刚刚拍完婚纱照的新人,还有结婚20年左右的老夫老妻,然后把故事收攏到一起。但是七年过去了,导演拍摄的主题也从婚纱照上慢慢转移到婚姻生活上面,对于婚后生活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当时拍婚纱照这件事。
UCCA:这部作品是第一届华人纪录片提案大会(CCDF)最佳提案作品,对于参加提案的导演和制片人来说,你们最看重的是什么?因为提案者只有15分钟的提案时间,如何呈现作品和项目,让大会相信他们的项目是值得被投资和制作的?
蒋显斌:在七年前的台北提案大会上,除了CNEX还有很多国际上重量级的电影节买家。沈可尚带着这部影片的片花,是非常早期的,展示的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婚纱照文化商业综合体。所以从全世界的电视节、电影节的角度来看,这个主题是跟西方社会婚礼很不一样的。西方社会的婚纱摄影,往往是发生在婚礼当天,新人和亲友们合影,并不会提前去做(婚礼的)cosplay。越看不懂越觉得有趣,所以,从国际的角度来讲,会有猎奇的心态在里面。从中国人角度来说,我们照婚纱照是为了什么,这个现象的捕捉打动了大家。
UCCA:CNEX在过去的十年完成了近百部华人纪录片,那么在下一个十年CNEX怎样扩大纪录片的市场传播与影响力呢?
蒋显斌:纪录片的定义不断在向外扩延,随着科技的发展,叙述故事的方法一直在变化。纪录片仿佛有着一种责任,传播和帮助构建对于世界的观察,把知识类的东西和影像做一个链接。我们希望大家在看完影片之后,可以带走一些东西,能够构建未来。我们现在在发展实体空间,和网络媒体一起做很多探索。接下来,想要打造一个类似纪录片学院的机构。因为放映本身还需要有新一代的创作者能够源源不断的进来,运用新的科技和说故事的方法。我们期待用纪实影像来链接知识、回忆,甚至是梳理家庭关系。我们需要大量的跨界合作,比如在科技和商业方面,我们会和专业媒体合作,会吸引到不一样的人进入到纪录片行业。我们在放映纪录片的时候,发现不同的主题吸引的人群是不一样的,比如《幸福定格》放映的时候,走进来观影的大多是结婚之前的准新人。所以我们觉得纪录片很有趣,他在社会中是一个隐性,但是具备很强的连接性,与各界的人都可以构成很强的链接。所以我们在接下来的十年,会寻找这些链接,努力把他们形成一个网络。
观众:导演是如何让被摄对象能够如此真诚的在镜头面前表现自己?七年的拍摄时间,中间一定出现了很多故事,导演是怎么挑选,最后形成主线的呢?
蒋显斌:沈可尚是一个很特别的导演,他会像朋友一样,坐下来和你聊心事,这是他的本能,也是他的迷人之处。他会用一个看似无心实之有意的方式,来互相挖掘故事,他也很愿意分享他的故事。所以大家看到这些夫妻愿意侃侃而谈,其实是减掉了他说自己故事的部分。他会先说他的经历,之后对方就会开始讲自己的事情。这里的夫妻大多都是上班族,通常回到家把小孩哄睡着,都是十点以后了。所以导演很多时候十点才出机,两杯酒下肚,大家就开始聊天。他一个人带着机器去,跟一对夫妻一聊就是两个小时,有时不是一次拍完,也许会聊几次。这个过程不会很刻意很别扭,导演是真的想听你的故事。
观众:我在看影片的时候发现,影片中夫妻的聊天的时候大多都用面对面对立的坐姿,是导演刻意安排吗?还有导演现在还有没有关注婚纱摄影的题材,之后我们有机会看到相关题材的影片吗?
蒋显斌:导演在讲完自己的故事之后,会让夫妻双方对话,并不是三人聊天的方式,所以会看到夫妻面对面的对话状态。一般这种状态,聊天内容会谈得比较深。导演应该是无意选择,但是这种状态又会呈现一个很好的张力。现在我们在制作一个短版电视的节目,大概60分钟左右,内容就是环绕婚纱摄影的。到时候大家可以两部影片连在一起看,应该特别有趣,像前传和后传一样。
观众:这部作品的制片成本是多少?
蒋显斌:七年很长的时间,大概10 0(万)-200(万)元之间。
观众:为什么这部影片叫《幸福定格》,英文名字是Double Happyness limited,中英文翻译上,并没有完全对应,是什么用意?
蒋显斌:这个题目是七年前导演在提案的时候定下的中、英文。因为当时的主题是拍婚纱照,这样一个商业操作,所以英文中有一个limited,英语语境里面有公司的含义。“幸福定格”也是婚纱照的意思。所以题目是延续当时理念,有一些反讽的意味在里面。
七年,《幸福定格》终于问世,因为主题是婚姻,所以观影的人大多是将要步入婚姻殿堂的情侣和经历过婚姻的夫妻。这部影片也从一个正在照婚纱照的新人,变成了度过七年之痒的“老”人。观众通过影片或提出问题,或寻找答案,展开了对婚姻的无限联想。我想这也正是纪录片存在的意义,通过别人的故事,来回味自己的人生和认知,并对未来有憧憬。希望读者能亲自走进影展观看这部影片,不知道您对婚姻和纪录片的愿景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