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校园言语欺凌远离青少年
2018-09-25吴维煊
吴维煊
言语欺凌不太容易被注意到,因为言语欺凌不像身体欺凌那样以外在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伤害的是人的心理及精神,是一种软暴力,多发生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其形式一般表现为起外号、威胁、戏弄、辱骂、奚落、嘲笑、造谣等。在某种程度上,言语欺凌比肢体欺凌造成的伤害更大。长期遭受言语欺凌,会使学生整日生活在软暴力的阴影中,影响身心健康,造成学习困难及学业成绩严重下降,甚至厌学的情况。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自己缺乏信心和勇气,继而产生对现实世界的不信任,形成习得性的无助感,严重的还会悲观厌世,寻短自杀。可见,我们要高度重视言语欺凌的危害,将防治言语欺凌作为整治校园软暴力的重要抓手。
要從净化学生语言环境入手
学生在闲聊时,往往热衷于谈论八卦和小道消息,缺少人生、集体、社会等涉及主流价值观的话题。这种缺少文化质量的语言环境极易发生言语欺凌。教师要从人生观、价值观构建的层面,高度重视学生之间语言环境的文化质量,净化语言环境,避免学生受到低俗语言文化的影响。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和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现状,每个月或每周确定一个话题,通过沙龙、辩论、读书会等形式,让同学们谈谈理想、人生、社会。当学生的语言环境有了一定的文化质量后,应畅通班级的沟通渠道,让大家敞开心扉表达自我、聆听他人,引导学生在真诚的交流中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从而提升班级语言环境的文化质量。
要特别关注班级的弱势群体有些同学身体肥胖,容易被同学起外号;有些同学个子矮小,从外型上就处于劣势,容易被同学戏弄;有些同学口吃,容易被同学取笑;有些同学家庭贫困,往往会比较自卑,也就容易成为被欺凌的对象……教师要特别关注这些较为弱势的学生,为他们开设防范欺凌的校本课程或者举行校园文化活动,帮助他们挖掘自己的特长与闪光点,引导他们用特长战胜自己的弱势,让他们自信地生活在班集体中。在关注这些弱势学生的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对全班同学进行人生观及道德观的教育,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团结向上。
要帮助欺凌者提高自我价值感
喜欢用言语欺凌他人的人一般都是自我价值感很低的人,他们无法在学业和综合表现上胜出,只好靠欺负别人、捉弄别人来吸引他人对自己的注意,以此来填补内心缺失的价值感。教师要让这些同学认识到,吸引别人关注自己最好的方法是让自己变得优秀,做让人学习的榜样。教师要帮助这部分同学找到自己的优点与潜能,为他们开设符合其“最近发展区”的个性化课程,对他们实施量体裁衣的教育。通过班级活动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释放潜能的平台,让他们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提高自信心。在班集体建设及开展各项活动的过程中,要为这部分同学提供服务班级、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机会,提高他们对自我的价值认同,让其多余的精力在有益于自我和他人的活动中转化成正能量。
要关注学生的朋友圈长期遭受言语欺凌的学生大多缺少信得过的同伴或者可以倾诉的人,这反过来会加剧他们被欺凌的情况。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和朋友对人生的重要性,高度关注每个学生的朋友圈。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交友情况,教师应通过家访、社会调查等方式,了解每个学生家庭的亲子关系及校外人际关系,对每个学生的人际关系网络有基本的掌握。比如,对那些人际关系较为复杂的学生,要与学生家长及社区合作,对学生的交友情况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构建充满正能量的朋友圈;对部分不太合群的学生,要利用各种活动让他们找到玩伴,还可以安排他们做一些服务班集体的工作,创造机会让他们接触更多的同学,丰富自己的朋友圈。
要提高学生防范言语欺凌的能力 有的人会专挑那些“软柿子”捏,他们挑选“软柿子”的方法很简单,先欺负一下试试,如果对方不反抗,他们就会变本加厉,发展出其他形式的校园暴力。如果受害者在言语欺凌发生初期能用积极的方法应对,就会大大降低被欺凌的发生概率。教师要帮助学生提高防治言语欺凌的能力,指导他们在面对言语欺凌时,先用诚恳的态度与欺凌者沟通,如果沟通不畅,可通过其他同学或教师进行协调。一旦发现班级有言语欺凌现象,要及时对实施欺凌的学生进行严肃处理,加强对欺凌现象的监督,让他们认识到言语欺凌对他人及自我造成的伤害,帮助他们用正确的方法解决同学间的矛盾。此外,还要对言语欺凌的受害者进行心理辅导,为他们提供救助服务,帮助他们从阴影中走出来。
要调动各方力量。对言语欺凌的防治,仅仅靠学校教育单方面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调动各方力量。家长首先要有防范言语欺凌的意识,在日常陪伴中,应让孩子了解言语欺凌对人心灵造成的伤害,引导孩子使用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解决同学之间的矛盾,与同学友好相处。如果发现孩子遭受了言语欺凌,要及时对孩子进行疏导,并提供帮助。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要与学校合作解决。大众媒介及社会公益机构要主动承担起防治言语欺凌的社会责任,通过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等媒介,增进广大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
防治言语欺凌,让校园软暴力远离青少年,为青少年提供和谐的生活与学习环境,需要学校承担起防控、管理、服务、监督、教育等职责,在反欺凌的过程中,扮演好教育者与管理者的双重角色,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李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