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白手法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18-09-25何荣章美创工程咨询深圳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00

中国房地产业 2018年18期
关键词:造园园林景观山水画

文/何荣章 美创工程咨询(深圳)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现代园林景观在满足人们漫步、休憩、观赏和心理需求的同时,也向人们传递着美的韵律和节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景观设计的发展重新得到了人们的审视,而现如今景观设计追求速度而忽略品质,出现设计流于表面而缺乏深层次的内涵、忽视地域文化特色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景观设计师需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突破口,进行艺术创新。鉴于此,本文研究中国山水画中的留白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创造和谐的园林景观体系。

1、中国山水画中的留白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首次提到“白画”一词。宋代对留白技法更加注重和精细。其中著名的马远和夏奎的艺术形式“一角”和“半边”,淋漓精致的体现了“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留白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技法,更是画家的个人情感的一种表达,是画家对自然分析理解后,主观运用的一种表现手法。中国古代的画家不同于西方古典绘画,他们更注重感性的认识和情感得表达。正是这种高度主观化才诞生了留白[1]。

中国画中“云气”、“山石”、“水”、“雪”和“光影”是画面中重要的留白元素,画家可以通过抽象手法将他们进行组合。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一脉相承。书法中有一种笔法叫“飞白”。中国画中也常借散峰效果,表现虚实和苍劲洒脱。题字落款也是留白的一种表现形式。字与字之间的大小,分布关系是构成章法的重要部分。

2、留白手法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体现

2.1 水

水在园林中扮演着留白的角色。园林中的水在平面布局上可以分成集中式和分散式。集中式以水面为中心点,向周围扩展建筑,山石和植物。这样的布局疏密有度,大面积的水面平衡了紧张局促的空间,亭台楼阁倒映水中,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分散式的平面布局是将水面分成相互联通的小面积贯穿于建筑之中,忽开忽合,时收时放这样的布局为园林增添了神秘感,时常给人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水在中国园林中就如同中国画中的留白。不着笔墨却将画面的秩序,疏密及作者的开阔气度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园林之中,水面倒映出的亭台楼阁,古树山石,更加丰富了园林层次[2]。

2.2 流动的气韵

气韵是中国艺术中特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中国画将就以形传神,这里的神就指气韵。和中国画的气韵一样,园林中的水也是气韵之源。从古至今,水被赋予了美好的品格和气质。女儿是水做的骨肉。一看便觉清爽。孔子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老子说,上善若水。

不同形态的水传达的气质也不相同。动态的水,是奔放,是洒脱,是豪迈。静态的水,是温柔,是静谧,是柔和。这样的特质为园林营造不同的意境提供了可能。水的形态,气质,性格是园林得气韵所在。

2.3 二维景面

园林有动观和静观之分。三维的景观中包含着二维景面。在中国园林中,白粉墙山石,植物,漏景,框景形成景面,这些景面如同中国画一般,造园者以白粉墙为纸,山石,植物为墨,从文化主题和时序角度合理安排着空间,形成层次丰富具有中国韵味的留白景观。

从君子比德的角度,造园者在选择单体植种类和组合景观中需要考虑其文化价值和氛围[3]。如梅花象征着坚韧不拔的意志,竹象征着谦逊挺拔,莲花象征着清正廉洁,荷花象征着洁身自好,杜若象征着男女情意等等。其次,在植物的选择上还要考虑季相性,以此延长空间中景观效果的生命周期。造园者可以根据主题选择季相性植物,营造氛围。

2.4 框景漏景

白粉墙犹如一块画布,造园者在其中取空窗门洞,以此作为漏景,框景的窗口,以此突破空间的限制,营造虚实相生的景观层次。在空间开阔处,连续转和处常常通过这种方式以白衬景。使得空间张合有度,流畅交融。

2.5 虚实结合

从整体来看,园林中的建筑是实体,而庭院相当于留白,是虚的空间。造园者通过建筑与植物,山石,水面的空间,体量关系,营造出虚实相生的效果。使得游园人在园中穿行的过程中,不断感受虚实空间带来的妙趣横生。

2.6 移步换景

中国画中常以留白打破时空的限制,将不同季相的东西在同一画面上呈现。如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和韩熙载夜宴图。这种绘画技法应用在园林中被称为“步移景异”。是一种“动”与“静”的结合,随着游人所处的时间空间的改变,体味着园林的流动感和节奏感。

2.7 意境的表达

从传统认知方式和文化思维出发,人对景观的感知是基于自身情感的。因此,传统园林意境的传达也是通过带入游园者的情感实现的。在中国画中,留白技法是实现意境的重要手法。留白在园林中的体现形式多样,造园者通常通过障景,借景隐藏留白,使有限的空间通过景观的遮挡,重叠给人虚实交错之感,这种创作情感和道家哲学思想具有内在逻辑一致性。

3、留白手法在新中式景观中的体现

下面某城乡规划展示馆为例,探索留白在建筑中的应用。详见图1。

图1 城乡规划展示馆

第一,环境相对于建筑的留白。在展示馆入口的选择上,采用西高东低的立面构思,呼应馆内建筑的高度,远远看去形成了与老建筑群自然衔接的天际线。这样相对于馆内建筑的留白使得空间感增强。

第二,庭院作为空间中的留白。设计者在展示馆的设计上传承了优秀的传统造园手法,将庭院设计融入到建筑中,以一个主庭院为中心,围绕许多小庭院,庭院中以水景见长,水面相对于建筑庭院形成了留白,更显得空间开阔疏朗。

第三,每一个三维空间都可以被看成若干个二维空间。我们可以将中国山水画营造的意境技法应用到造园,甚至建筑中去。设计者在博馆的入口处就精心安排了这样一幅画面:在白粉墙的映衬下,错落有致的山峦绵延起伏,片石之影投向水面,在水面中荡漾,远远看去犹如山水画中浓墨重彩的投影,画风简约而立体。

4、探索“量化留白”方式

留白是中国画中常用的构图方式,属于中国的传统美学;黄金比例属于西方的形式美学,在文艺复兴时期被大量的运用到绘画当中。前者偏向感性,是根据创作者的生活阅历和对人生、自然、命运的理解决定的,重在意境;后者偏向理性,根据数学理论和几何理论,要求精准。所谓“量化留白”,就是将留白和黄金分割比例结合起来,以留白为载体,在内容上保留留白的精神、气质,在形式上以黄金分割的数学手段作为约束,形成最符合视觉美感的留白。景观设计作为一门既需要艺术审美又需要技术手段的学科门类,量化的留白可以作为一种容易掌握,有据可依的审美方式运用在设计当中。

中国山水画和中国造园本是同根同源的关系,可以相互借鉴。它们都植根于传统美学,最终都是追求意境的营造。绘画者和造园者皆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崇尚自然之美。它们的不同只是一个依托二维平面,一个是三维空间的景面艺术。中国画中的留白技法作为能营造虚实相生的意境美的一种手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被无限运用到现代景观设计中。但是,如何恰到好处的运用留白技法确是值得探究得一个课题。园林中的各个元素都要符合审美需求,如何对其体量进行掌控其实是一个具有科学性的问题,其中涉及到了人体工程学、数学、色彩学、植物学、地理学等。如何将这些理性的东西与艺术相融合值得探讨的。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率先将“数”的概念应用到美学之中,认为愉快的感受来自恰当的比例,提出了“黄金分割”其中心思想与东方老子的“道”有着相似之处。可以概括为:不管事物随着时间如何变化。其中依然有规律可循。这就是“道”和“数”。

将“留白”和西方的黄金分割比例相结合,可以形成更符合视觉美学的留白方式。量化留白的提出是具有实验性的,是否正确可能还需要时问来证明,但是在经历了早期吸收西方文化和模仿西方的设计风格之后,发现西方在设计中融合了数量的计算和西方对与科学应用到设计中的做法,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景观设计,好的设计理念确实是设计的“灵魂”,带整个设计的“肉身”还是通过技术完成、实现的。同时,由于使用者对于设计的要求本身就有科学的依据可循,中国的文化更加注重的确实精神上的体验,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将“感性”的文化与“理性”的科学相结合,为实现既有文化厚度又科学合理的景观提供了一种更好的方式。

结语:

综上所述,留白作为中国山水画中重要的艺术手段和中心环节,蕴含着丰富的东方哲理和智慧。在当下园林景观设计的环境中,将中国山水画中的留白手法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中,更能够体现景观中的人文关怀精神以及深远的意境,可以为现代的景观设计带来更好的指引和思考,并且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运用留白手法,设计师需要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实际情况进行把握,并通过空间、景物等进行合理布局,使园林景观意境得以提升,充分体现出园林景观的美感。

猜你喜欢

造园园林景观山水画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景观构思在产业园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壹 造园·纳瑞集祥
生态环境建设与园林景观结合初探
浅析竹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江南园林造园手法在新中式园林中的应用初探
论生态美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浅谈古诗文与中国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