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建筑空间的城市场所研究

2018-09-25郭璠武汉市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14

中国房地产业 2018年18期
关键词:空间建筑

文/郭璠 武汉市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 湖北武汉 430014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各个国家的新旧城区改造丧失了以往的地区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使得建筑物极其缺乏辨识度,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危机。现代的城市地段被视为一栋“膨胀的房子”,而不是场所。城市中必须明确区分私密性与公共性领域,空间不能是自由“流动”的。现代城市空间的尺度是混乱的,在建筑设计中空间的流动被盲目转换到城市空间的构造层次中。关于现代建筑运动,现代运动发言人基提恩主张建筑应该回归人性尺幅和主张个人权利,并新重视生活方式,实现度个体的尊重同时满足情感与物质的双重需求。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

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表明“推论”和“操作”是构成建筑设计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建筑技术在“操作”和“推论”中共同呈现,并成为现代建筑发展思潮中的重要线索。

现代建筑文化发展有两条线索,第一条:在文艺复兴的大背景下,如阿尔伯蒂等人开启了对先验性古典传统的继承,影响至今。第二条:哥特建筑的理性精神被重新演绎,维奥莱-勒-迪克(1872)的《建筑谈话录》开启了法国理性主义建筑思潮,博迪舍等人开启的德国技术理性传统。两条路线的思想交集才构成了世界当代建筑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1.2.2 国内研究

目前,我们通过建筑技术与结构、材料、构造的关系,采用“营造”这个词来深刻呈现我们关心的论题。中国建筑是渗透着社会机制、文化精神、以及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深刻呈现了我们内心建造行为的诉求。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技术,但是并没有改变我国建筑铭刻“历史样式”却忽略“营造”文化的现状。众多建筑行业的精英人士通过对建筑技术额认知来改变对学生的培养方向,并在不断的创作经验中深化了对技术的理解,并逐步丰富了我们看待建筑设计的设计角度。

2、理论基础

基于环境与行为学的城市建筑学研究内容包括人与环境的互动、城市空间的体验与认知、城市空间与权力、城市空间设计。

2.1 环境感知

环境感知与互动中调查内容包括:广场中的性别比例;广场在不同时段的不同天气和季节呈现的使用不同;不同使用人群所在的位置(情侣、小团体、男人、女人);人看人的特征;驻足谈话者可能停留的位置;Self-Congestion等。

2.2 城市空间的体验与认知

走进场地,做一个漫步者,纯粹的观察者,敏感的体验者 Be a sensitive person, be a flaneur walking in the city.

主体建筑:过D至E空间豁然开朗,主体建筑泰然处于其中,从而形成高潮:至F点空间在此收束:通过门洞到G空间又复开朗,可看作是序列的余音,最后至H,则宣告整个序列的结束。沿着这条流线逐一展开的画面既完整又有变化,并保持连续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PSPL调研法:是一种针对城市公共空间质量和市民公共生活状况的评估方法,具体由三部分组成:公共空间分析、公共生活调查、总结与建议。操作方法具体有:地图标记法、现场计数法、实地考察法和访谈法。——杨·盖尔2.3城市街角微空间设计

3、案例评述

3.1 巴黎

“母体”建筑群,从城市空间——庭院、路角等“小”空间,看到了城市的“细胞”和起源。巴黎圣母院所在的塞纳河上斯德岛,如图1所示,岛上有一处三角庭院,底层为公共设施,中间庭院设有草地、人行道等设施。住房、公共设施、室外空间三个要素构成了城市的基本单元,呈现了特有的生活气息、艺术意境、文化内涵。

图1 塞纳河上斯德岛

巴黎的美全体现在这些人居空间的细胞里,在这里驻足,能感受到人间的丰富多彩和生活意义。

3.2 上海南市区复兴东路更新规划

为了实现有历史文化气息、舒适和富有生气的生活环境,从城市形态、社区形态、建筑形态三方面进行考察与剖析,结合能源、经济、物质等分析进行设计。通过采用重叠式里弄系统,在三层楼面高度设置联系改建区内主要建筑物的人行道路系统,多层住宅既有高密度而又保持水平生活空间传统的生活习惯,新建筑与保留建筑溶合成一个整体。在横向和纵向设置的绿带成为连接南市区的过渡空间。

将某些工厂撤离居住区,增加商店、菜场、邮电所等,建立图书馆、成人教育中心、卫生站等公共设施,增设一个下沉花园。并增设一个六层包含食堂、阅览室、健身房等功能的老人公寓,底部架空增设公园,在周边建设幼儿园,并设置停车场。

重叠式里弄系统中的空中步行系统连接学校、活动中心,方便居民的生活且丰富了居住空间形象,使居民倍感亲切。中心绿化带、居委会,青少年和老年活动室,作为扩大的邻里空间。采用纵横两个方向阶梯形组合,利于通风与日照,又形成小院,提供邻里交往的空间,提高建筑密度,降低层数。采用坡顶,有利于太阳能利用。布置两幢8层小户型,调节土地使用,组合社区空间,增加地区识别性。

结论:

空间特性上来说,现代建筑的目标主要是赋予建筑和场所以独特性。因此设计中不得不将地方性特点和建筑的环境要素考虑进来,而非基于普遍的类型和准则。建筑空间结构应与周边空间匹配,地形的造型也可以称之为一种新的设计思路。

猜你喜欢

空间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创享空间
空间是什么?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创享空间
建筑的“芯”
山居中的石建筑
创享空间
听,建筑在诉说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