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以课文为依托,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2018-09-24尹淑秋

神州·上旬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习作课文教材

尹淑秋

摘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教师花了很多时间批改、讲评,学生的作文水平却不见提高。普遍表现为词句贫乏,或华丽词藻机械堆砌;或空洞、千篇一律、无真情实感。那么作文教学该如何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呢?根据多年的观察和实践,本人认为,其实长期以来,我们很多老师忽略了一个最有效的资源,那就是“课文”作为例子在作文教学中依托的作用。语文课文一直就在我们身边,学生熟悉,老师也可以信手拈来。叶圣陶先生曾说:“课文无非是例子。”课文是经过许多专家反复推敲、精选的例子。特别是新教材越来越贴近学生生活,人本观念越来越深入。教材在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都具有典范性。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新的语文教材实质上更是一部作文宝典。那我们若不利用好这本教材,不扶好我们手中这根赖以支撑的拐杖,岂不是白白的浪费了资源!所以,以语文课文为依托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真的是习作教学的一条捷径!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作方法

一、从授之方法入手,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方法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要使学生能写好作文,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能力。

小学生对作文知识一无所知,我们必须从现成的范式——课文出发教给他们基本的作文知识。选入教材的这些课文,无论是从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还是从文章的语言上,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有意识的引导孩子们了解作者是怎样选材的,拉近孩子们与文本的距离,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习作的素材就来自我们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中。亲身经历的事情可以是习作素材,耳闻目睹的事件、通过其它媒介得到的信息也可以是习作的素材;蕴含深刻哲理的事情固然是好的素材,但仅仅是使我们自己内心有所感触的小事也可以写成一篇优秀的作品内容。

二、以课文中的优美篇章为依托,鼓励学生自主进行语言积累。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小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教学中教师没有必要要求学生购买形式多样的作文书,学生手中的语言教科书就是一本很好的作文书,书中涉及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有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灿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等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因此教学时我们只要引导用心品味,及时摘记,将文本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在写作时就会信手拈来运用自如。

比如在写《秋天的图画》一文时,我让学生深入学习《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两篇课文,感受作者那些艺术化、诗一样的语言;感受作者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的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的表达方法。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各种方法引领学生感受、体会这些艺术化的语言的魅力,让学生在感情朗读中反复玩味,达到熟读成诵的地步,把书中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从而丰富了自身的语言。这样在写作时,对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才能做到有章可循的进行表达,所写的内容才不会空洞无物。

三、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教材中的课文就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文。小学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甚至有一些经典文章,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运,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如果能在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作文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运用练习,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那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很有作用的。

如何利用所学课文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让学生边读边写,知入知出,我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发挥想象,填补“艺术空白”

即利用现行教材中许多课文采取“艺术空白“的条件,把它们作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的素材,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如学完《小摄影师》,小男孩哭着离开后,高尔基还会不会等小男孩来照相,引导学生根据高尔基的品质续写结尾。《风筝》一课的结尾是开放型的,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其次,精彩片断,仿一仿。

例如在学习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语言大师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揭示了中国节日风俗的温馨与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守岁、拜年、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那一样都是我们北方孩子再熟悉不过的场景。整个教学过程 我们在字里行间寻找着熟悉与不熟悉的生活。

课后,我们有一个小练笔:《春节印象》。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着自己的生活,语言流畅、表达清晰,情感真实自然。至于按时间先后进行写作的顺序,详略得当的表达,自然而然地出现在其间。

第三,读中激情,抒一抒。有些文章的内容能给学生以很强的感染力如《掌声》一文,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的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我在教学时采取各种形式让学生置身其中读课文,谈感想,交流完后问学生:“从英子的变化中,我想到了很多,让我们交流交流各自得想法。”让我们写下来。在学生的作业中有的同学联系课文来写,有的联系生活实际来写,也有的联系老师的关爱同学的鼓励来写。内容丰富,生动,从多种角度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我想,如果在教学中我们善于以课本内容为依托,引领学生自主进行语言积累,大胆放飞自己所想,勤于动笔,一定会达到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目的。

猜你喜欢

习作课文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背课文的小偷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