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居民归属感研究初探

2018-09-23谢诗斐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

丝路艺术 2018年6期
关键词:舒适感归属感场所

谢诗斐(成都理工大学,四川 成都 610059)

一、居民归属感的影响因子理论研究

很多社会学家从社会学的角度,总结居民归属感的影响因子包含舒适感、安全感、交流感、识别感、成就感(刘巍巍,2007)。

1、舒适感

舒适感是指行为和视觉的感受,即放松、舒适等感觉。“人体的舒适性包含在两个方面,一是行为舒适性,二是直觉舒适性”(王展等,2007)。

2、安全感

居住安全感包括客观性和主观性,居住行为的安全性可分为物质与精神两方面(马航,2002)。获取安全感,是人类的本能。

3、交流感

“人的整个情绪领域都是在人们交往的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扬·盖尔,1992)。谭英也在《社区情感、社区发展与邻里保护》中提到,通过社区公共空间设计促进居民交往,能增进居民之间的联系,最终有利于居民形成社区归属感(谭英,1999)。

4、识别感

“研究表明,环境认知基于认知主体的心理图式,当环境的意象与观察者的空间心理图式相吻合,或至少具有较清晰地容易把握的空间结构时,认知的便利,可以帮助建立归属感”(姜玉艳等,2005)。

5、成就感

成就感是指居民根据自己的意愿设计和管理自己的生活环境,实现自我价值的荣誉感和满意感。成就感必然影响归属感。

二、五种情感因子与景观设计关系的探讨

1、舒适感——知觉与行为舒适的双重考虑

(1)知觉舒适感

人类的各种感官感受组成人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王薇薇,2005)。提升知觉舒适感可以从多方面入手。一是环境景观,居民对绿化也有观赏性的要求。二是嗅觉吸引,一个舒适的嗅觉环境可以缓解人们的精神,产生良好的的环境体验,从而引起情感反应。三是生态听觉,塑造生态听觉不是隔绝所有的声音,而是闹中取静,例如利用喷泉掩盖噪声。

(2)行为舒适感

行为舒适感,是从人的行为方面来说的,是人们感受到的环境给人们行为方面的舒适程度。比如在居住区中,居民要前往小区外的便利店购物,由于路线及出入口设置不合理,需要绕很远的路;在居住区内散步,却时刻要注意路上的车辆,若是环境无法给予居民行为上的舒适和方便,就会影响居民的行为舒适感。

(3)行为空间

不同年龄、不同目的的人行走路线不一样,在设计时需要考虑不同人群的需求,形成系统性、连续性的行走空间,同时尽量不要影响居民行走的障碍物。

(4)行为设施

人们在选择休息设施时,倾向于靠墙或靠柱的座位,使背部有所依靠,获取安全感;公园内最受欢迎的座位是一个嵌入式植物保护座椅,而不是一个面向街道并且没有安全感的座位。

(5)行为场所

居住区重要的行为场所包括:娱乐场所、体育场馆和休闲场所等。行为不同,对于场所的要求便不同,总体可分为“动态”和“静态”两种类型。动态的行为场所需要开阔、无障碍物的空间,可以设计成儿童专属、球场等相对自由的活动区。静态行为场所需要相对封闭,具备桌椅等休息设施,与动态区相隔一段距离。

2、安全感——打造安心的居住环境

(1)向光性心理

向光性是大多数动物的本能,人类也一样,在有光的环境中,安全感会大大增加,住宅区中设置齐全的照明设施,有利于居民增加安全感。

(3)围合的居住区形态

居民倾向于建造围合形态的居住环境,这表明了在心理上,围合的形态使居民更加具有安全感。如北京百万庄扩大街坊模式。

3、交流感——促进居民间的交往

(1)创造交往的机会

户外休闲绿地是居住区中居民的主要交往场所,它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需要把不同的空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方便人们使用,增加交流的机会。例如将户外场所分为专为儿童提供的游戏空间、专为老人提供的活动空间、专门运动锻炼的空间、人们经常停留的空间等,在分离的基础上利用合理的道路连接场所,促使空间的流通,也利于人们顺畅的交往。

(2)按照人的空间意识布置设施

人的空间意识主要包含场所意识、防御意识和边界效应。在考虑户外空间设计时,需要事先了解人们对于场所选择的特征,寻找人们喜欢的地带,再布置户外服务设施。

(3)提高环境质量

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中提到,居民的交往活动分为三类: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户外活动与户外空间质量密切相关,当外部环境质量较高时,居民的自发活动和社会活动会增加,交往的频率则会随之增加。

3、识别感——独特的风格和识别性

在进行居住区规划设计时,要根据地域文化、风俗、当地气候的特征进行设计,突出自己的特点,增加居住区的识别感。

4、成就感——公众参与

影响居民成就感的主要就是参与性。提高空间环境的合理性,增加空间的灵活性,有利于居民参与感的产生。例如在公共活动区设置公共园圃、书画展区、舞台,培养居民生活情趣,让居民有管控这些空间的权利,这会大大提高居民的归属感。

图2-1 北京百万庄扩大街坊模式

三、结论

(1)在布置居住区植物时,应考虑到有毒有刺植物的伤害性,避免居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受到伤害;第二方面要考虑植物的功能性,最大程度发挥植物美化环境的作用;第三,利用植物为居民营造更好的环境,降噪降尘。(2)设计水景时,要严格按照国家安全标准进行,不能忽视每一个微小的细节,同时发挥水景的装饰作用,让户外景观更加有趣生动,使居民更愿意停留在户外,增加居民交往。(3)划分功能场所需要考虑到每个年龄层的使用者,每个户外场所利用植物或休息设施进行隔离,使其独立,但保持视觉上的连续。(4)铺装设计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可加入设计师的个性化设计,利用铺装进行空间划分、指示方向、增加观赏性等。(5)在景观设计中,要使居民产生归属感,还需融入本土文化,在设计前期,设计师需要了解当地民风民俗,实地调查,与当地的居民沟通交流,获取有建设性的意见后再进行设计,可以将当地文化特色融入到建筑小品、细部装饰中,营造独特的景观。

图2-4 户外空间质量与户外活动发生的相关模式

猜你喜欢

舒适感归属感场所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远离不良场所
总量增加,平均收入上涨,城镇归属感较稳定——这代农民工,就是不一样
旅行舒适和美我都要
超高速电梯的噪声和振动控制
服装通风对主观热湿舒适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