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设”与“生成”相统一的策略探讨

2018-09-23王文秀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琅琊镇中心小学浙江金华321061

丝路艺术 2018年6期
关键词:顺时针风车线段

王文秀(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琅琊镇中心小学,浙江 金华321061)

预设即预测、设计,特点即研透教材,使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亮点、特点更透彻,如教学计划、教案等都是预设的果实。生成是生长和建构,是根据课堂教学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形成的活动过程, 具有丰富性和生成性。

老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共同成长,课堂教学不只是简单的学习知识的过程,在课堂中要用动态的、生成的思路看待五彩斑斓的、生机勃勃的课堂教学。教师每上一节课都应对这节课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需掌握的知识点与学生今后需掌握的知识做了解,对学生相应的问题设计会出现什么样的回答进行分析预设;课堂中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抓住学生的活跃性思维、创造性想法,使预设与生成相统一。

在教学中可发现,教师的教学过程往往局限在教师的预设中,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局限了学生的思维拓展,教师要跳出原有的设计框架还是有点难度,学生的主体性不能体现,要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又不使课堂紊乱。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因此有必要对具体的数学课堂中的预设与生成进行研究,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在一节课中体现出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预设与生成的统一,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活起来,让教学有效。本文就以图形的变换教学环节为例谈谈我对“预设”与“生成”统一的一些见解

一、“预设”与“生成”统一的重要性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对立的统一体,对课堂中发生的事精心预设是必不可少的,孩子们的思维是灵活的,生成是必然的,可说预设和生成缺一不可;预设体现对教材、学生已有的知识敬仰的解读,生成是对孩子们动态的知识掌握的推波;预设是计划和封闭的,生成体是动态和开放的,两者需要互补。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但是生成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有利亦也有弊,所以,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总是需要努力追寻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相互平衡。

二、“预设”与“生成”统一的准备性策略

(一)透析教材,发散教材

在学习本知识前,孩子们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初步感知了旋转、平移,已经能在方格纸上画出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在以上基层上进一步学习图形变化的内容,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使学生知道一个简单图形在旋转、平移的过程中,能形成一个较复杂的图形。考虑学生已经知道什么是旋转,但要让学生学会画旋转图形,必须知道旋转的三个要素,即:方向、角度、固定点。所以在教学此单元我在课中详讲了图形旋转的三要素。

(二)研究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许多的生活经验,对旋转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正在慢慢向抽象思维过渡,他们的概括、归纳的能力较弱。学生三年级时已经感知了生活中的轴对称、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节课孩子通过认识旋转的三要素,了解旋转的含义,探究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三)教学过程预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索图形旋转特征的过程,知道图形旋转的三要素,能按三要素说出图形旋转的过程。

2.数学思想:经历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能按三要素说出图形旋转的过程

教学过程:

片段:明确旋转三要素

动手操作,体验旋转

(一)明确方向

1.仔细观察老师手中的风车两次旋转有什么不一样?(在此环节,风车一定要转的够顺,突出旋转的方向这不同点。防止学生走不必要的弯路。)

预设的回答:顺着转,这样转,风车顺时针转,逆时针转

2.再看钟面上的指针。

3.在数学中像这样顺着指针旋转的叫顺时针旋转,反着转的叫逆时针旋转。

设计此环节原因:[经了解学生在上此课之前没有学过顺时针与逆时针,所以特明确讲解,以免学生引起不必要的误解。

(二)明确点 (风车)

1.现在风车是怎么转的?(教师做两次不同方向的旋转)

2.这两次旋转有什么相同?

学生预设:绕着同一个点转

3.是不是每个物体做旋转运动时都有这么一个固定点呢?请你找出 。

一个物体看看是不是都有一个顶点,它的定点在哪?

4.根据这两点说说风车是怎么旋转的?(风车绕着一点顺时针旋转)

(三)明确角度

1.活动角旋转

A顺时针旋转90° B顺时针旋转180°

2.看了两次旋转你发现了什么?(角度不同)

3.请看(教师在黑板方格纸中旋转并画下旋转前和旋转后的线段)请你说说线段OA’是怎么由线段OA旋转得到的

4.出示以上图形,蓝色图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几度得到绿色图形?

5.你能完整的说说绿色图形是怎么旋转到黄色图形的吗?试着先和同桌说说。

三、“预设”与“生成”统一的过程性策略

从生活中的实际物体、立体图形的旋转向平案通过学生的和清理的想象、估计、推理出来,有待于证明后才能确定。我们要注重对学生合乎情理的猜测、想象、推测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无理由问”为“有依据问”。 伺机引导,突出文本主旨。

(一)教师捕捉、整合、利用各种生成性课程资源是“预设”与“生成”统一的关键

课堂教学中的课程资源主要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源于教材方面和教师预设的静态资源;二是源于学生已有静态资源。指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的学习准备状态,主要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绪情感、自信心以及在预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等;三是在师生、生生对话中生成的动态资源,即生成性资源。

片段生成一:明确方向

师:仔细观察老师手中的风车两次旋转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旋转的角度不一样。

师:我们再来看一下。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生:转的速度不一样,……

生:转的方向不一样。

师:哦!方向不一样,这样转是什么方向?(示范顺时针转)

生:顺着转。

生:……

生:顺时针转。

师:什么是顺时针呢?怎样转算是顺时针转?

生:我妈说,顺着时针转的是顺时针转。逆着转是逆时针转。

……

师:看钟面上的指针。在数学中像这样顺着指针旋转的叫顺时针旋转,反着转的叫逆时针旋转。(钟演示)

分析:此环节两次快速旋转,角度、速度不一样那是肯定有的,但这些都是不明显,学生指出也不应否定,但此环节的最终目的是方向的不同。所以教师要捕捉学生的回答的有利信息。

教师利用部分同学的静态资源——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使学生了解数学中的顺时针逆时针旋转,形象生动易懂。师在最后再次强调这知识点,使学生引起注意,使课堂生成有效,预设与生成相统一。

(二)师生、生生对话是“预设”与“生成”统一的核心

构建平等、宽容、支持、安全的对话环境,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善于倾听,尊重学生独特见解。

片段生成二:明确点

(风车)

师:现在风车是怎么转的?这两次旋转有什么相同?

生:绕着同一个点转。

师:是不是每个物体做旋转运动时都有这么一个固定点呢?请你找出旋转的物体看看是不是都有一个顶点,它的定点在哪?

生1:钟面上的指针,固定点在中间,它是不动的。

生2:电风扇也是旋转的。(学生都仰头看吊扇)中间的点是固定不动的。

生3:老师中间的点是会动的。

师:我们说的不动是它的位置不动,而不是不运动的,明白了吗?我们可以再来仔细的观察下,风车中间的点位置是不是不动的。

师:你能再找出一些吗?

分析:善于倾听,尊重学生独特见解,引导学生得到正确的理解。学生出现误解的时候教师要耐心寻找学生误解的原因,详细讲解误解点。在此环节教师没有讲清楚“固定点”,“固定点”字面理解就是固定的不动的。而在现实的物体的旋转中,这“固定点”是会动的,只是它的位置是不动的。这是生活与数学的一点小小差异。这就要教师好好的了解在这里所讲的固定点的意思,预设充分了,生成的问题才容易解决,预设与生成才能很好的统一。

(三)生生对话伺机引导,给予奖励,使“预设”与“生成”统一

片断生成三:明确角度 教具准备:活动角一个

操作:活动角旋转

A顺时针旋转90° B顺时针旋转180°

师:看了两次旋转你发现了什么?

生:两次都是顺时针旋转的。

生:都是绕着同一个点旋转的。

生:风车绕着一点顺时针旋转。

师:仔细观察你还发现了什么?(师再次旋转活动角)

生:它们旋转的角度不一样。

师:哦!真的吗?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再来仔细观察一下。

生(仔细观察后):是的。

师:这位同学观察的真仔细。(小礼物奖励)

师:请看(教师在黑板方格纸中旋转并画下旋转前和旋转后的线段)请你说说线段OA’是怎么由线段OA旋转得到的?

师:线段OA’是怎么由OA旋转得到的?

生1:线段是这样转的。

师:是哪样转的,你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吗?

生1:线段绕一点顺时针旋转。

师:那请看,线段绕一点顺时针旋转。(是操作:绕A点顺时针旋转任意角度)是这样吗?

学生争执。

生(大部分):不是,不是这样的。(举手挣着回答)

生2:线段OA绕点O顺时针旋转的。

师:你说线段OA绕点O顺时针旋转,那是这样吗?(操作:线段OA绕点O顺时针旋转,任意角度)是这样吗?

生3:线段OA绕着点O顺时针旋转90°。

师:谁能把这问题回答完整?

生:线段OA绕着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OA’。

师:哦,这样的,那我们来试下,线段O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OA’。(边操作边说)你觉得这样说可以了吗?

生:可以了。

师:这位同学讲的真不错,(给予小奖励)那你觉得要说清楚这旋转现象一定要说明什么呢?

生:方向、角度和绕着哪个点旋转。

师:说的真好。(给予小奖励)我们说旋转一定要说清楚他是绕着哪个点朝着哪个方向旋转了几度。

解析:当学生回答出现问题时,大家都有了疑问产生了质疑。“质疑”是学生动脑筋的一种表现方式,是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义,以求解决问题的形式。学生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质疑辩驳,使学生的问题意识从“随大流”、“从众思维”变为了个性化的问,正是这种辩驳式质疑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火花[1]。

当学生将形象的图形旋转用抽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给予小奖励,鼓励学生,也增强学生的探究动机。

四、结束语:

预设和生成是课堂中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两者缺一不可。我们的课堂是个动态,课堂教学中需要预设,但也不能单凭预设,死板地教学,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根据课堂的变化而变化。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辩证统一关系,使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教学艺术。

总而言之,老师多一些悉心的预设,课堂教学就会增添一些美妙的生成,学生就增添多一些思维成长;通过“预设”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目标,使“预设”与“生成”相统一。准确地处理“预设”与“生成”二者之间的关系,让他们统一起来,呈现出更精彩的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顺时针风车线段
画出线段图来比较
最后才吃梨
小风车
怎样画线段图
我们一起数线段
数线段
图形前线
纸风车
瞻仰三黄风车庙
小风车,转呀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