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装模板工序的动作编码

2018-09-23杜劲松郑梦林戴玉芳李依璇

纺织学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裁片缝纫机缝制

杜劲松, 郑梦林, 戴玉芳, 李依璇

(1. 东华大学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上海 200051;2. 东华大学 现代服装设计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051)

随着服装加工技术和模板缝制设备的不断发展,服装工艺模板在服装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一方面,模板技术能大大提高服装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企业对员工技能水平的要求[2];另一方面,模板技术改变了传统工序的操作方式[3],这必然导致需要增加对模板工序操作动作和标准工时的研究。

服装企业多采用标准工时系统来预测工序的时间,并基于此编排生产流水线和建立合理的的工价系统[4-5],而目前的标准工时系统不具备模板工序的专用操作动作代码;所以企业大多基于相似性原则,采用传统机缝的预定动作来代替模板动作进行标准工时的预测。不少学者也运用相似性原则对标准工时的预测进行了大量研究。吴世刚等[6]采用相似性原则提取出服装加工的典型工序,并依据典型工序建立了工时定额库,采用大于就近原则,来计算工序的标准工时。王玲等[7]将产品按照款式、部件、工序、工时进行划分编码,建立标准工时数据库,根据标准工时和工序相似系数的函数关系,预测出该工序的标准时间。由于数据库庞大,新工艺的复杂多样和相似原则的局限性,由上述方法所得出的标准工时的准确性有待商榷。大量的企业实践也表明,按照相似性原则,由传统机缝的预定动作代码计算出的模板标准工时,与实际操作时间相差甚大,因此,有必要针对模板操作的专用动作代码作进一步地研究。

由于模特排时法无需进行现场测时就能根据其动作预测出工时,且利于工序操作的标准化管理[8],因此,本文采用模特排时法对新增模板的操作动作进行分析,预测出模板工序的标准动作时间;然后将模特排时法的时间值MOD转化为一般车缝时间(简称GST)的标准时间值TMU,并按照GST编码规则对动作进行编码;最终选取2个生产案例对其准确性进行检测。

1 模板缝纫机与工艺模板分类

1.1 模板缝纫设备分类

服装模板技术结合了服装工艺、机械工程、CAD数字化等技术,其相关的模板缝纫设备种类非常繁多[9]。按照人员参与模板缝纫机工作的程度,将模板缝纫机分为手动模板缝纫机和自动模板缝纫机两大类,如表1所示。手动模板缝纫机可分为改装机和半自动机,自动模板缝纫机可分为自动机和全自动机。改装机是在平缝机的基础上,改装了适应模板运动的压脚、针板和牙齿等,其操作与平缝机的操作方式相似,适用于缝制小裁片;半自动机是通过踩踏板控制机器作业,人员站着参与整个缝制过程,适用于缝制较大的裁片;自动模板机适用于大裁片的缝制,人员只需参与裁片的准备过程,不参与裁片的缝制过程,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全自动模板机的作业过程完全不需要人员参与,如2017CISMA展出的西安标准TC151-12 070 A全自动衬衫克夫模板缝纫机。

1.2 服装工艺模板分类

服装工艺模板作为在服装加工制造中的重要辅助夹具,其操作方法不同于传统的缝纫工序。模板缝制准备过程中需要摆放和定位动作,将裁片固定在模板上,模板缝纫机沿着模板槽道按序完成缝制。

表1 模板缝纫机分类Tab.1 Classification of template sewing machines

模板缝制工序不同,模板的结构也不尽相同,如袋盖、内兜这样的简单工序,采用最基本裁片固定功能的两层模板。制作免烫袋盖和免烫龟背这样的复杂工序,其模板结构是由底板、压板、插板、推板和面板等部件组合而成的。

参照模板缝纫机的分类,将服装模板分为自动模板缝纫机的模板(以下简称自动模板)和手动模板缝纫机的模板(以下简称手动模板)。其中,自动模板尺寸较大、质量较重、槽道较多,其结构较为简单。而手动模板的尺寸较小、重量轻、槽道少、结构较为复杂。根据模板工艺的缝制部位不同,其模板组成构造和操作动作也不尽相同,如表2所示。

表2 服装工艺模板的分类Tab.2 Classification of garment process templates

2 模板操作动作

2.1 自动模板操作动作

通过对自动模板缝制操作动作的分析和总结,最终提炼出12个标准自动模板的操作动作,如表3所示。将新增动作与GST预定动作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原有的预定GST动作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模板的操作动作,所以不能准确计算出模板操作的标准工时。

表3 自动模板动作与原GST动作比较Tab.3 Action comparison of automatic template and old GST

在新增动作中,动作1~3用于打开或者闭合模板,其模板规格(大、中、小)是由手臂活动的范围来界定的。只需手腕以下部位活动的为小型模板,需大臂小幅度活动或小臂活动的为中型模板,需大臂大幅度活动的为大型模板。动作4~7的模板大小是通过手臂的活动范围和模板重量综合界定的。小型模板只需小臂活动模板,模板重量较轻;大型模板需要大臂活动模板,模板重量较重。表中动作4、5表示翻转整个已固定好裁片的模板。动作6、7表示将模板从一处搬到另一个处。动作8表示用定位配件(如定位针、定位夹、磁铁)固定裁片的一角。动作9表示按动机器按钮或者屏幕按键。动作10、11表示将模板移入和移出自动模板机的固定轴。动作12主要用于免烫模板,表示推进或者拉出用于固定裁片的活动单元。

根据动作经济原则,采用模特排时法分析动作,分别将12个新增动作分解为左右手的单位动作,然后分别将左右手动作要素的模特值相加,二者时间的较大值便是该动作的标准时间值,如表4所示。

表4 模特排时法时间计算Tab.4 Calculation of modapts time

GST软件的动作代码由其动作的中文四字简称拼音首字母组成,由此对新增的12个自动模板操作动作进行编码,再根据1 MOD为0.129 s,1 TMU为0.036 s,将时间值MOD转化为GST的标准时间值TMU,即得到新增模板操作的GST动作代码及其时间值,如表5所示。

表5 自动模板的GST代码与时间值Tab.5 GST code and time of automatic template

2.2 手动模板操作动作

通过对手动模板操作动作的分析和总结,提取出了7个类型的操作动作。同理自动模板动作的分析过程,最终得到手动模板操作的GST动作代码与对应时间值,如表6所示。

表6 手动模板的GST代码与时间值Tab.6 GST code and time of manual template

3 实验验证

3.1 自动模板的工时预测实验

本文实验验证在济宁A服装制衣厂完成,实验选取前片绗缝加开口袋模板工序为研究对象,如图1所示。该模板由4层板组成,包括底板、中层板、面板和开袋板。首先参照对位线放置前衣片里布于底板上,然后盖上中层板,并在中层板上放置前衣片面布,盖上面板,将整套模板放置在全自动模板缝纫机机针压脚下进行绗缝,绗缝完成后,机器自动停止;在开袋位置放置口袋里布和面布,盖上开袋板,开动机器,完成口袋的缝制;口袋缝完后,机器再次停止,退出模板,取出裁片,并将裁片放置到所需位置。

图1 绗缝加开口袋模板Fig.1 Quilting and pocket opening template.(a)Fixing; (b)Preparing

缝纫工序的GST标准时间计算公式[10]为

T=tr×(1+vr)+tj×(1+vr+vj)

式中:tr为手工净时间,s;vr为人工宽放;tj为机器净时间,s;vj为机器宽放。根据该企业生产实际情况,vr=11%,vj=9%。

由于自动模板机缝制过程中无需人工辅助,上述公式可简化为

T=tr×(1+vr)+tj×(1+vj)

如表7所示的前片绗缝加开口袋模板工序分解数据,采用模板GST运算的结果为

Tz(新)=1 189 TMU×(1+11%)+1 413 TMU×(1+9%)=2 860 TMU

2 860 TMU折合为103 s

采用一般机缝GST运算的结果为

Tz(原)=1 037 TMU×(1+11%)+1 413 TMU×(1+9%)=2 691 TMU

2 691 TMU折合为97 s。

在实际生产中,普通熟练工完成该工序的平均时间为112 s,与上述2种GST代码运算结果的近似度分别为92%和87%。由此可知,新增模板GST代码更适应自动模板机缝制的工序分析。

3.2 手动模板的工时预测实验

免烫一次成型袋盖模板如图2所示。

图2 免烫袋盖模板Fig.2 Non-ironing bag cover template. (a)Fixing;(b)Preparing

表7 前片绗缝加开口袋模板工序的标准工时计算Tab.7 Standard working hours calculation of quilting and opening pocket template

该模板包括底板、面板、插板、压板和推板等5部分。首先取袋盖里片放置在底板凹槽的对应位置,盖上插板,推进推板,完成免烫定型,然后取袋盖面布,在面板上完成相同的过程,接着盖上压板,将面板和底板闭合;将整套模板移到缝纫机压脚下,抽出插板,推出推板,然后沿着模板槽道缝制完成;移出并打开模板,取出裁片,并将裁片放置到所需位置。

同理自动模板机缝制工时的计算过程,如表8所示免烫袋盖工序的动作分解数据,采用模板GST运算的结果为

Ts(新)=656 TMU×(1+11%)+93 TMU×(1+11%+9%)=840 TMU

840 TMU折合为30 s。

采用一般机缝GST运算的结果为

Ts(原)=510 TMU×(1+11%)+93 TMU×(1+11%+9%)=678 TMU

678 TMU折合为24 s。

而在实际生产中,普通熟练工完成该工序的平均时间为31 s。与上述2种GST代码运算结果的近似度分别为97%和77%。由此可知,新增模板GST代码更适应手动模板操作的工序分析。

4 结束语

针对目前的标准工时软件无法准确预测模板工序工时、无法详细分析新型模板工艺等一系列问题,增加了适合模板操作的动作编码,以确保能够准确地计算模板工序的标准时间。本文研究新增了12个自动模板GST动作编码和7个手动模板GST动作编码。实验结果表明,新增GST编码能更加准确地对模板工序的工时进行分析,从而有助于企业IE人员预测模板工序的标准时间,确保生产流水线的合理编排和工价计算。

猜你喜欢

裁片缝纫机缝制
女衬衫缝制作业标准动作的优化设计
夏云浦
穿上了奶奶缝制的旗袍
蟾蜍的大帽子
猫须镇的缝纫机
成串服装裁片自动收剪机的设计
狐狸与缝纫机
一种提高材料利用率的尾翼裁片方法
坯布裁片缝制面料利用率因素的研究
缝纫机测振装置专用改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