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管理“动”起来
2018-09-23
通过实施“走动式管理”,使管理服务于基层、职能服务于临床。
走动式管理(简称MBWA),是指高阶主管经常到一线走动,把握实情,了解问题,听取意见,获取信息,现场办公,与员工互动交流的过程,也是“领导服务于基层、职能服务于临床”理念的具体体现和实施。此概念起源于美国管理学者彼得思和瓦特门在1982年出版的《追求卓越》一书。“走动式管理”目前已应用于各大企业机构中,当然也广泛应用于医院管理当中。
东明县人民医院就在实践“走动式管理”过程中,体会到了实实在在的价值和意义。
我认为,走动式管理首先是一种情感管理。通过走动式管理,医院管理者既能贴近一线员工,认识并了解他们,又能掌握第一手信息资料,很自然地把工作理念输入给员工,缩短与一线人员的距离,使一线人员感受到领导对他们的关心和重视。自任院长以来,我坚持每周两次下基层,不泡办公室,围着一线转,一直与基层员工保持着“兄弟姊妹”般的良性互动,关系非常融洽。
其次,走动式管理是一种积极管理。一级带动一级,从而形成互相配合、互相带动、上下衔接的管理机制和效应,把过去深入基层、深入现场、深入群众、转变作风等口号变为实实在在的“走动式管理”,由“坐等派活”转为“耕好责任田”,主动围着问题转。
再次,走动式管理是一种效率管理。具有现场办公的功能,简单问题现场拍板,复杂问题简化程序,重大问题及时解决,提升了解决问题的响应速度,节约了基层的办事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把更多的时间还给患者,同时,也避免了职能管理人员卡、压、拖、推等不作为现象的发生。
第四,走动式管理是一种指导性管理。可以有效增强工作目标计划的执行效率和准确率,使执行中出现的偏差和不足等情况得到及时掌握和反馈,从而了解决策、计划的可行性和正确性,提升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第五,走动式管理是一种细节管理。管理者能够及时发现平时易被忽视的细节问题和不周,使管理更加细致化、周密化,避免管理中的空白、误区和盲区,把管理覆盖全程,延伸到终端。医院规定,班子成员和职能科室主要负责人至少要有一半工作时间到一线科室走动。
第六,走动式管理是一种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对人力资源配置和人力资源效率进行直接把握和掌控,并根据工作量变化适时调整人员配置,既保证了工作质量,又避免了超员配备造成的人浮于事。
通过实施“走动式管理”,不仅提升了全院的整体管理水平,增强了管理效能,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为管理者创造了学习机会,也为广大员工提供了莫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