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歌回荡在雪峰之巅

2018-09-22佚名

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 2018年5期
关键词:官兵们边关哨所

佚名

3月下旬的喜马拉雅山北麓,依然冰天雪地,寒气袭人。这座平均海拔4800米、含氧量不足内地50%的冰峰雪岭,既是“生命禁区”,又是据守西藏的要冲,历来都是艰难险阻和牺牲奉献的代名词。西藏军区日喀则军分区的所属部队就驻扎在这里。一代代戍边官兵爱党爱国爱边关,像钢钉一样铆在雪域高原,将铮铮誓言镌刻在雪峰之巅,用青春和热血筑起雪域边关的钢铁长城。

身处边关,挑战极限,革命信仰咋坚守?官兵们说——

“哨所挂在天边,忠诚永驻心间”

岗巴,藏语意为“雪山下最美的村庄”。

一踏入岗巴县,才发现完全名不符实:这里地处偏僻,荒凉贫瘠,平均海拔4810米,年平均气温零下4摄氏度,最低气温达零下40摄氏度,每年有200多天刮8级以上大风……是名副其实的“生命禁区”。

有中国领土的地方,就有中国军人。岗巴边防营1961年进驻此地,成为全军驻地海拔最高的建制营。如此恶劣的环境,官兵靠怎样的信念戍守边关?

走进岗巴营大门,一副醒目的对联让记者眼前一亮。上联:坚守再难,也要克服万难,日复一日矗立风雪边关。下联:巡逻再险,也要执着涉险,年复一年用脚丈量雪线。横批:忠诚于党。

“雪域高原有禁区,听党指挥无盲区!”营长姜军的话掷地有声。

忠诚基因代代传。在岗巴营荣誉室,有一枚芒果干、一块奖牌和两面锦旗,令所有岗巴官兵引以为豪。那枚芒果,是1968年毛主席赠送的,官兵们舍不得吃,便珍藏起来,一直保留到现在;那块奖牌,是“全军基层先进党组织”奖牌;两面锦旗,一面是1965年国防部授予的“高原红色边防队”荣誉称号,一面是2016年中央军委授予的“高原戍边模范营”荣誉称号。官兵们说,这是我们一生的荣耀,也是卫国戍边的力量源泉。

如今的岗巴营,干部看得最多的是地图,跑得最勤的是哨卡,研究最多的是战法,全营90%以上的干部骨干是“边防通”“敌情通”“地形通”。他们佳绩不断:近3年来,创新40余项训法战法,在上级军事比武中6次夺冠,所属党支部个个是先进……官兵们常常扪心自问:“身在边关,如果我们不忠诚,武艺练不精,靠什么保家卫国?”

一年寒冬,一伙不法分子企图入境进行分裂破坏活动,岗巴官兵奉命前往某山口执行潜伏拦截任务。1小时,3小时,5小时……他们在雪地里整整潜伏了12小时。其间,班长谭青顶不慎被山石砸断肋骨,却没吭一声,直至圆满完成任务。每次提起此事,他都笑著说:“断的是肋骨,挺起的却是中国军人的脊梁!”

“查果拉,伸手把天抓……”崗巴营一连所属的查果拉哨所,海拔5318米,5个固定巡逻点都在海拔5500米以上,最高点位海拔6900米,是全军海拔最高、条件最苦的哨所之一,被称作“挂在天上的哨所”。

“哨所挂在天边,忠诚永驻心间!越是条件艰苦,越要坚守信仰,越要坚如磐石,锻造绝对忠诚的戍边人,争做习主席的好战士。”查果拉所在边防团政委施红刚说道。他说,这里的官兵,常常脸被灼伤,指甲凹陷脱落,嘴唇干裂乌紫,一张张黑脸膛写满与年龄不相称的沧桑。尽管如此,却无一人叫苦叫累,无一人装熊退缩。

“不上查果拉,不算真英雄!”据一连连长曾开元介绍,每逢查果拉进点前,一封封血书便会飞往连队党支部。有的官兵咬破手指,用血写下誓言:一切交给党安排,青春献给查果拉。

“一连有个好传统,最艰苦的岗位、最危险的任务,党员骨干总是冲在最前面。我是连队干部,关键时刻不能当孬种!”坐在面前的藏族副连长白玛多吉,话语坚定而自信。这几天,他又一次毛遂自荐,第五次申请上查果拉哨所当哨长。

“走在巡逻路上,每当远远看到哨所顶端那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时,我们都无比兴奋和自豪,浑身就充满了力量!”白玛多吉深有感触地说道。他永远记得第一次踏上国境线的那次经历,那天因高原反应强烈,加之身体不适,他不停呕吐,阵阵眩晕。这时,正好有几个邻国军人巡逻途经此地。见此,白玛多吉迅速挺起腰杆,昂首挺胸、精神饱满地与外军人员擦肩而过。待对方走远后,他便瘫倒在地,呕吐不止。他说:“祖国就在身后,决不能在他们面前丢了中国军人的脸!”

“在边关,祖国是具体的。踏入这里的每个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萌发强烈的爱党爱国之情。”提起上等兵任浪,战友们几度哽咽。参军后,任浪3次递交入党申请书,均因各种原因未能如愿。一次雪夜巡逻,他坚决要求参加,接连翻越两座雪山后,突发高原心脏病休克。战友们把任浪紧紧地抱在怀里,不停地大声呼唤着他的名字,然而只听他轻轻说了一句“我想入党……”,就再也没有醒来。这名年仅19岁的士兵,用人生留下的最后4个字,宣示了对党的向往和忠诚。

爬冰卧雪,险象环生,生死面前怕不怕?官兵们说——

“宁洒一腔热血,不丢一寸国土”

高原,能提升人的境界;雪域,能净化人的灵魂。在西藏边防,最缺的是氧气,最不缺的是精神,官兵看得最重的是使命。

日喀则军分区院内的大电子屏上,四行红字格外引人注目:距离再远绝不忘忠诚,争做新时代的好战士;氧气再少绝不缺精神,争做老西藏的新传人;海拔再高绝不辱使命,争做打胜仗的刀尖子;环境再苦绝不破规矩,争做守纪律的老实人。

“这4句话,是党的十九大召开后西藏军区党委号召全区部队开展的‘四绝不、四争做教育活动的主要精神,目的就是要强化使命意识,确保部队随时能打仗、打胜仗!”日喀则军分区政委许庆明说道。

詹娘舍,藏语意为“雪山孤岛”,被藏族群众称作“鹰都飞不过去的地方”。哨所海拔4620米,因冰峰独兀、云遮雾绕,被官兵们叫作“云中哨所”。

雪域的路,处处布满凶险。冰峰雪山间,悬崖峭壁上,车在路上颠,人在车里颠,路旁遗弃的汽车残骸和牛马白骨随处可见。风雪中的汽车,就像扔在冰面上的泥鳅,打着滑吃力地蜿蜒爬行着,随时有可能跌入万丈深渊。

猜你喜欢

官兵们边关哨所
边关月组诗
绥芬河
十五的月亮照在边关
夫妻哨
夫妻哨
詹娘舍的三位“亲人”
双语图片
边关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