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怀:一个让城里人眼红的村庄

2018-09-22刘光琳,黄媛,覃蔚锋

农家之友 2018年9期
关键词:种桑养蚕桑蚕桑园

平怀村的桑田一望无际。

平怀村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偏”。

平怀村离百色市约80公里,车程则需要一个半小时。

走进平怀村,给人感觉就是“富”。

车子由下甲乡彩架村拐入约3公里,大山脚下就是平怀村,两三百栋各色的小楼错落有致地掩映在绿树林中,别致优雅。同行的宣传干事介绍说,每栋小楼的造价基本在50万以上。

村前是一片随风摇曳的桑树林,村民们三三两两的采摘桑叶,一派繁忙景象。

村口的路边面对桑园的一排排房子全是蚕房。

“别小看这片地,村里的千万元产业,全靠它啦!”村支书郁再俭介绍,平怀村2003年第一个在百色尝试种桑养蚕,10多年的发展,目前全村6400多亩旱地已全部种上了桑树。

平怀村位于广西百色市凌云县下甲乡大石山区深处。辖13个村民小组,368户1500多人,居住着壮、汉、瑶3个民族。2002年之前,半土半石又干旱少雨的平怀村以种植玉米、水稻为主。由于交通闭塞、自然条件也差,村里代代都从土里刨食,村民们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可以说是“望天吃饭,雨多饱一年,雨少饥一年。”

2002年,在外开诊所、搞建筑的青年党员郁再俭被乡领导“游说”回村里做带领村民致富的“领头雁”——先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后又当上村支书。

“回村一看,真是一穷二白啊。要想脱贫,一定要有实实在在的产业来带动。”郁再俭几经调研、比较,决定在村里发展桑蚕业,因为山区的光温条件适合种桑养蚕,种桑树还可改善生态环境。回到村里,郁再俭动员群众种桑养蚕,但长期靠种水稻玉米为生的村民,却不敢轻易接受一个新产业,几经劝说,最终仅几户亲戚勉强同意把稻田用于种桑。

养蚕是个技术活,不好学。郁再俭自费到南宁、横县等地学养蚕。学成归来后,带回30张蚕种,养到了四龄蚕后,免费分给村里18位乡亲试养。20多天后,这批蚕成功出茧。“平均下来,每户赚了1000多元!“要知道,我们种一亩玉米也不过千把块钱的收入。”

卖茧得钱的消息一下子传遍全村,群众开始对种桑养蚕有了了解。2003年,郁再俭趁热打铁,积极动员群众组建桑蚕协会、桑蚕生产专业合作社,在桑树种植、小蚕共育、大蚕养殖、桑园管理及蚕茧销售等环节提供全面指导和服务,提高了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村里几乎家家户户开始种桑养蚕。

2006年,国家启动“东桑西移”工程,平怀村抓住这个机遇,桑蚕产业初具规模,效益良好。

“渡过了2007~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对桑蚕产业的影响,鲜茧价格涨至每公斤 40 元。村民种桑热情高涨,到了2010年,平怀村共有桑园4620亩,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760元,其中养蚕一项收入就占了3160元。”郁再俭说。2011年全村共有211户农户参与养蚕,共养蚕3752张,产鲜蚕茧2907.6担,产值523万元,仅养蚕一项,全村农民人均收入达3606元,最大的养蚕大户收入高达20多万元。

桑蚕的效益,从村里一幢幢崭新的楼房便可看出。2008年以来,村里如雨后春笋般刷刷地冒出了150多幢三四层的“农家别墅”。村民都说,这是一张张桑叶、一条条蚕虫垒出来的。

“我当时真的只是一个无心的举动。”刘雪华是知名的琼女郎,从她后来的言论看,在《还珠格格》筹拍时,她的确将范冰冰介绍给了琼瑶。这才有了后来的金锁、现在的范冰冰。刘雪华后来回忆说:“如果我没有发掘她,同样会有其他人发掘她的。”范冰冰表示,当时没有预感这部戏会改变自己,只是单纯兴奋“我有戏拍了”,也不知道为什么剧组会找到自己。

蚕农郁再升是一个典型的种桑养蚕发财户,他家种植有20多亩桑园,跟爱人两个主要劳动力在家一起养蚕儿,一年仅就种桑养蚕这块就有12万元的收入。住着漂亮舒适的“桑叶小洋楼”,郁再升哪儿也不想去了,“在家里自己种桑养蚕多好呀,技术方面不熟的可以随时去问郁支书,既有可观的收入又可以照顾小孩。”

记者走进路边的蚕房,74岁的陈大爷正跟老伴收蚕茧,他说:“一张蚕收入在1500元左右,我们老两口养了1张半,这批蚕一年也有1万多元的收入。今天收的大概有一百多斤,22元/斤,可以得2000多元。不用问孩子要零花钱了。”老两口笑呵可地说。

瑶族村民张桂林原来住在山顶,农田在山脚,每当做农活时,都要从山上下来,然后再爬山回去,很是辛苦。当村里开始种桑时,她家也随村民一起种桑养蚕,2007年时,赚到钱的张桂林在山脚建了新房搬了下来,结束了爬上爬下的生活。跟随她一起搬下来的还有原散居在半山腰上的村民。

平怀村桑蚕产业初具规模,效益良好。

村民站在茂密的桑林里挥汗如雨地采桑叶。

“种桑养蚕真好,20多天时间就能养一批蚕,今年蚕茧价格好,一张蚕茧收入在千元以上。”蚕农李开行家有十几亩桑园,光养蚕一项,年收入就达十几万余元。

随着桑蚕业的发展壮大,平怀村从找老婆都困难的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一跃成为凌云县最富村,也是百色市“一村一品”示范村,还成为中央党校和广西大学林学院的学习实践基地。

在平怀村桑蚕产业发展的影响下,周边下甲乡的彩家村、加西村也掀起种桑养蚕的热潮。使桑蚕业迅速成为当地新兴的支柱产业。

凌云县委、政府因势利导,把桑蚕产业作为助农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给予资金、政策上的扶持,农民每生产出0.5公斤蚕茧,可获补贴1元钱。修建一间蚕房补贴5000元。

经过10多年的发展,目前全村6400多亩旱地已全部种上了桑树。如今平怀村户户种桑,家家养蚕,村民除了把自己所有的土地都种上桑树,还通过土地流转方式租地种桑,现在全村桑园面积达6400多亩。今年,该村卖出鲜茧收入近600万元,养蚕户人均收入超过7000元。全村有41户农户年养蚕收入超过10万元。平怀村已成为百色市最大的优质桑蚕生产示范基地。走在村里,我们发现,村头村尾,房前屋后,见缝插针都栽上了桑树。

平怀村因桑而富,而真正的发展,岂是一片桑叶能够完成?所以光养蚕是不够的,还要发展多元化产业。

我们一路参观:桑园、蚕房、豚狸养殖场、红薯粉加工厂、食用菌加工厂、有机肥生产车间……整个村庄俨然一个科学完整的现代化循环大工业园。

“因为蚕不吃老桑叶,每年每亩地丢掉的老桑叶占到桑叶产量的三分之一,实在可惜。而且一亩桑地就有 900~1000 公斤的桑枝,农户无法处理被当垃圾丢弃,既影响交通又造成环境污染。”郁再俭开始考虑如何围绕着一棵桑树,最大限度地利用每一张桑叶延伸产业链。一次去宜州参观学习的时候他发现当地人用桑枝生产食用菌,得到的回报甚至比养蚕更高。郁再俭从此找到了开启产业链的“钥匙”。

2010年开始,平怀村成立桑枝食用菌生产基地,从“种桑养蚕+食用菌”起步,平怀村开始打造一条生态循环经济产业链:即桑园——蚕房——豚狸养殖场——红薯粉加工厂——食用菌加工厂——有机肥生产车间……具体来说就是:种桑养蚕+食用菌(消化桑枝)+有机肥(消化种完食用菌后的桑枝)+豚狸养殖(消化桑叶下脚料)+红薯粉加工(在桑园套种红薯)+蚕丝被 (消化蚕茧次品)+蚕沙枕头(从蚕沙粪便中提炼)如此循环延伸。每个环节都有一笔可观的收入。

目前,平怀村年养蚕收入 1500 多万元,养豚狸收入 200 万元,生产桑枝食用菌收入 100多万元,生产红薯粉收入 50 万元,生产有机肥收入 43 万元,其他链条上刚刚起步的产业也有100多万元,总产值近两千万元。

猜你喜欢

种桑养蚕桑蚕桑园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种桑养蚕产业化发展问题解析
探究种桑养蚕机械化发展及建议
桑园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夏秋用双限性桑蚕品种“蜀芳×川白”的育成
提高桑蚕一代杂交种杂交率的方法和措施
桑蚕 广西“天虫”占全国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