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反“三违”防控体系促进矿井持续安全有序发展
2018-09-22祝琳赵传存崔瞳
文/祝琳 赵传存 崔瞳
从大量的事故调查分析发现,大约80%~95%的煤炭开采事故是由违章行为引发的。88%的事故是个人的不安全行为所致。总结出了88∶10∶2法则,即在100起事故中有88起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所致,有10起是由于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其中有2起是自然灾害造成的。因此,研究职工的个体行为,分析、探索员工个体“三违”行为特点,从根源上探索导致职工违章的原因,对掌握事故发生规律、控制矿井生产安全局面具有重要意义。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孔庄煤矿通过对大量统计数据的汇集、整理以及对“三违”行为特点进行分析,构建了立体式的反“三违”防控体系,提前预防职工违章行为的发生,安全效果显著,促进了矿井安全有序发展。
一、煤矿“三违”发生的特点
1.发生“三违”的时间
对于早中夜班来说,早班查处的“三违”相对数量多,但是中夜班“三违”发生比例高。通过不记名随机调查采掘单位20名长期上早班和中夜班的普通员工,在半年内有过一次及以上不同程度“三违”行为的发生概率分别是45%和70%,被安监人员巡查发现的概率分别是33.33%和14.29%,即发生“三违”且被抓现行的概率分别是15%和10%。所以,大部分中夜班员工有不同程度的“三违”行为。
2.发生“三违”的地点
作业环境差的地方、固定岗位、零散作业地点易发“三违”,主要是员工作业不规范、个人劳动防护不到位、睡岗、脱岗、不按照正规流程施工。
3.发生“三违”的人群
主要是特殊工种和固定岗位人员,他们的工作地点分散、任务随机性大、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对施工质量理解程度有差异,安全监管难以到位。
4.发生“三违”人员的年龄
一是老工人故意违章。经验丰富的老工人见多识广,普遍“艺高人胆大”,经常出现一般性“三违”行为。二是新工人无意违章。新工人现场危险的预判不充分,有时候受到作业不规范的老工人和师父影响,降低作业标准。
5.发生“三违”人员的心理
“三违”人员普遍存在侥幸、麻痹及马虎心理,其中侥幸心理是员工冒险和违章的重要因素,由于侥幸心理引发的“三违”行为占大多数。一些人在主动或被动情况下尝试了几次违章后,慢慢滋生了侥幸心理。
二、“三违”行为的内外原因分析
任何“三违”行为都有其必然的原因,尤其是习惯性违章,其实是每个员工个体在无明显意识的情况下,由长期养成的不正确的意识与行为方式自发引起的。
1.内在因素
从本质上看,员工个体内部同时存在两个系统,一个是以违章心理结构为核心的内驱力系统,一个是以遵守规程纪律为核心的自控力系统。是否发生“三违”,取决于介于两个系统之间的利益平衡点,影响平衡点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员工收入、工序流程、单位业绩。
员工收入。上班挣钱是几乎所有员工的最直接目标,很多员工遵循怎么做能挣钱就怎么做的原则,而且追求尽量少出力、多挣钱。在非特殊情况下,任务完成情况对员工收入影响比较大,为了提高收入,不少员工利令智昏,抢任务,出现违章行为。
工序流程。作业规程等规定的操作程序十分严格,按章作业就必须要执行相应的环节,消耗相应的时间和精力。现在一线生产很多是按照任务量计算,完成任务就可以上井下班,在作业过程中,很多员工通过减少和合并一些流程实现省时省事的目的,至于违章可能带来的损失,一般是抱着侥幸心理进行尝试。
单位业绩。在大多基层干部的认识中,事故的发生概率毕竟很小,提升生产业绩是最实惠的政绩,生产任务是“硬指标”,看得见摸得着,是具体实际的,完不成任务无法向领导和工友交代。
2.外在原因
个别现场管理领导水平差,现场管理缺乏科学性。现场干部基本上都是工人出身,文化素养普遍不高,缺乏科学管理知识,抓管理不讲究方式方法,喜欢采取“土政策”对员工高压强管。高压强管的体现之一是有的工作任务布置不合理,不考虑实际状况,安排工作只重结果。体现之二是有的管理干部不能以身作则,为了尽快完成任务,默许并掩饰员工存在的一些“三违”行为,甚至带头违章。体现之三是用严厉批评代替科学管理,在语言上动之以粗,不允许员工有否定的意见,挫伤了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
安全教育、培训与岗位需求脱节,缺乏针对性。主要是安全教育的内容与岗位结合不够紧密,与本单位实际联系不够紧密。体现之一是取证类的培训呈现形式化,培训题库与岗位联系较少,培训多是为了取证,不是为了提高安全管理能力;体现之二是每个单位班前会等场合,强调生产事项的多,强调如何注意安全的少。
部分活动与一线员工脱离,注重形式缺乏时效性。以安全为主题的活动占煤矿员工活动的大部分,但“活动不能真正下基层”依然是主要问题。各类安全活动真正的参与者不是一线员工,活动的组织者和每个单位基本是固定的少数“活动积极分子”在自编、自导、自演、自受益,一线员工没有真正得到教育。
三、煤矿反“三违”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根据以上对“三违”的特点、行为、原因分析,孔庄煤矿建立矿井反“三违”体系,规范员工安全行为,努力减少“三违”现象的发生,确保矿井安全稳定发展。
1.防控体系
以“三违”防控为先导,积极开展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教育,加大安全隐患和文明环境整治,促进职工不去“三违”。
一是强化安全理念渗透,做到自觉自愿远离“三违”。通过宣传方式,强力宣贯“只有不到位的管理,没有抓不好的安全”等安全核心理念,大力宣传“三违”的危害性,使职工真正认识到“三违”不反、事故难免,做到远离“三违”、抵制“三违”、制止“三违”,自觉做遵章守纪的带头人。
二是强化安全意识教育,做到意识提高不愿“三违”。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深入地开展安全形势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安全警示教育,切实提高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责任观念、安全大局观念。
三是强化安全技能培训,做到应知应会不愿“三违”。切实强化职工培训,利用班前会、班后会、职工学习例会等形式,突出抓好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和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再学习、再教育、再培训活动。
四是合理安排工作量和制定科学的分配制度,促使职工不愿“三违”。针对井下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职工作业时间,严禁出现疲劳作业等现象,确保职工休息好。同时,杜绝急功近利行为,科学合理制定工资奖金分配办法,消除职工拼体力、拼精力、超负荷现象,促使职工不想、不愿“三违”。
五是强化互保联保责任制落实,做到群防群治不易“三违”。要严格落实互保联保责任制,针对特殊作业地点,按照作业性质,对同拨同茬作业人员明确联保、互保责任,做到相互监督、共保安全。
六是融合情感因素,增强安全意识。亲人参与,实施亲情化教育,针对典型“三违”员工,女工家属协管安全委员会要坚持开展“过妻关”教育。党群部门的安全巡查要各有侧重,做到党管安全与行政抓安全互为补充、促进;纪委开展党员安全联保活动,确保党员身边无“三违”;工会开展职工代表巡视、群监员督查,排查并上报员工在作业过程中的“三违”行为和安全隐患;团委开展青岗“零点行动”等活动,进行青工素质教育以及督查固定岗位劳动纪律。
七是职能科室落实刚性约束,加强制度管理。加强特殊时段、特殊地段巡查力度,对于有侥幸心理和麻痹心理的员工形成震慑力。实施以教育为主的处罚,让“三违”员工认识到自己确实没按正确要求工作。
2.查处体系
以“三违”查处为手段,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开展反‘三违’”专项整治活动,加大对“三违”现象的排查和惩处力度,震慑教育其他人员不敢“三违”。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规范人的不安全行为。健全完善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职工行为规范、培训教育等制度,使员工在制度的约束下主动地做到按章操作,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
二是认真排查“隐患人”,超前消除“三违”行为。及时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重点排查不懂安全的“糊涂人”,盲目蛮干的“鲁莽人”,满不在乎的“麻痹人”,工作大意的“粗心人”,图省事、怕麻烦的“懒惰人”,钻安全检查空子的“经验人”,不安心工作的“分心人”,满腹心事的“沉闷人”,受批评处罚的“情绪人”,休班探亲的“疲劳人”,新婚前后的“甜蜜人”,身体不好的“有病人”,单独作业的“自由人”。
三是严格执行带指标打击“三违”制度。各级管理人员必须要严格执行带指标打击“三违”制度,进一步加大对“三违”行为的打击力度,以“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精神重点打击危害较大、容易引发事故和屡犯不改的“三违”行为,切实消除事故的导火索。
四是加强班组自主管理,落实“三违”举报制度。各级管理人员要以身作则,善于发现并自觉制止“三违”现象,对违章指挥、强令职工冒险作业的管理人员一律给予从重从严处理,情节严重的给予免职、撤职处理。建立“三违”举报制度,给予举报人重奖,努力形成打击“三违”、人人有责的大好局面。
3.帮教体系
对“三违”人员帮教不力,流于形式,没有进行跟踪管理,没有真正转化“三违”人员的思想,是少数“三违”人员屡教屡犯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是结合现场管理强帮教。用现场的安全事故案例教育、引导职工,切实吸取教训,努力改正错误。
二是结合思想工作强帮教。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努力提升“三违”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主动规范自己的岗位行为。
三是结合部门工作强帮教。认真执行“‘三违’六谈六过关”帮教制度,多层次多角度地对“三违”人员进行帮教。
开好班前会,安全有保障
四是结合亲情强帮教。开展情感“四关”教育,即:心理帮教关,对“三违”人员讲清事故给企业、家庭带来的悲剧与痛苦,帮助他们消除凭经验等不良行为;妻子帮教关,凡是妻子在矿的“三违”人员均要由妻子进行帮教,写出保证书,并由妻子签字,使“三违”人员感到肩负的家庭责任;三是协安员谈话帮教关,“三违”人员均要由所在单位或联系单位的协管员进行谈话,并写出保证书,双方签字;四是单位领导回访关,“三违”人员回岗上班后,单位领导要加大对“三违“人员的监督力度。
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孔庄煤矿反 “三违”体系构建与实施以来,各级领导对反“三违”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促进了各级管理人员的作风转变,“三违”人数大幅度减少,实现了安全生产五周年,提高了企业的社会形象,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企业持续安全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