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传统文化 碰撞异彩火花
——在传统民俗剪纸中融入齐文化元素实践

2018-09-22淄博市临淄区齐陵中心小学

艺术家 2018年7期
关键词:花边柳叶剪纸

□乔 丽 淄博市临淄区齐陵中心小学

□王继明 淄博工业学校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位于齐国故都二王冢脚下,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可以挖掘,同时也深受齐文化理念的滋润与熏陶。我校学生家长中,有许多心灵手巧的剪纸高手,学生中有许多受其影响,剪得一手漂亮的剪纸。学校的美术教师也是剪纸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山东省民协会员,剪纸的名家。剪纸在齐陵中心小学早已深入人心,蔚然成风。

近几年来,当地政府越来越注重齐文化的推广,意在让后代了解和传承齐文化的精髓。作为美术教师,我们有责任深入研究,把这两种优秀文化有机地融合起来,在传统剪纸艺术作品中加入齐文化元素,让学生的作品既有传统剪纸的特点,又有齐文化的内涵,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教育。

鉴于三、四、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造型能力,并对剪刀的安全使用有了一定的认识,我校剪纸课主要以这部分学生为主。下面简单介绍我校的培养方式。

一、夯实地基,打造艺术殿堂

第一阶段是打基础阶段。只有打好基础,才能为下一步的融合奠定好基础,用八九节课的时间完成。该阶段从最基础的剪纸元素开始,主要介绍剪纸的基本元素及图案组合。可以让学生完成各种几何形状的花边组合。例如,柳叶的组合可分为柳叶横排花边、柳叶竖排花边、斜排花边、三瓣柳叶、四瓣柳叶、五瓣柳叶……八瓣柳叶等,再利用大量基本元素和锯齿组合成美丽的图案。经过这样的传统剪纸基础训练后,在教学中逐步加入齐文化的元素。图1所示为简单的排列和学生作品。

图1

二、循序渐进,搭建融合桥梁

第二阶段是融入齐文化元素的初级阶段,大约用二十节课的时间学习。采取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方式。因为此时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剪纸基础,所以开始渗透齐文化元素。例如,在六折剪纸中加入齐刀币,开始加入的齐刀币不加任何纹饰,直接用“阴剪”的方式剪出刀币的外形。但它以六折团花的形式展现,就会形成轴对称的六瓣花模样,再加上其他剪纸元素的周边修饰,作品不会显得单调。学生易学好懂,容易上手,通过一两次练习后再继续加大难度,带上刀币的纹饰,可以“阴阳剪”结合着剪,作品就更加漂亮了。之后,依次逐步加入稍繁杂的图案,如半圆形齐瓦当、圆形齐瓦当、齐鼎、齐铜镜、牺樽等。该阶段一般性的作品我们已经做得很好了,学生基本可以达到良好水平,个别学生经过几次训练辅导,也可以达到完美融合。

三、深入浅出,实现水乳交融

第三阶段是融入齐文化的高级阶段,可以把所学内容尽情大胆地运用到作品中。我们大约用二十节课的时间实践,进行综合探索。其主要从团花、对折剪纸入手,加入人物,如蹴鞠、齐邵乐、成语故事等。该阶段要求学生能学会各类图案和齐文化人物、事物的联系,可以是对折剪纸,也可以是单面剪纸。这个阶段难度较大,特别是单面剪纸,不能折叠,表现起来不像以前那么容易,画多少,剪多少,但也会更加生动,有故事性。

四、执着追求,结出硕果累累

我们首次在农村学校把民俗剪纸和齐文化融合在一起,创意性地传承并发展了祖国的优秀传统艺术。这样的融合,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传统剪纸艺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了齐国很多的文化和精神所在。美德故事、成语典故、理念性的知识等,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我校学生创作改编了许多齐文化作品,如由《足球小子》改编出了《蹴鞠小子》;由《拉手娃娃》改编出了《齐风韶乐》;由成语故事改编了《管饱之交》等的齐文化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级、省市级奖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剪纸热情[1]。

每年的齐文化国际艺术节都有我校师生专门的剪纸展厅,反响热烈。教师和学生多次被国家级、省市级媒体关注和报道,被邀请参加各级大型的现场剪纸展示表演,受到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最重要的是学生自始至终都非常喜欢这样的形式,没有感到说教的枯燥;并在剪纸活动中逐步养成了专心、细心、耐心、爱心等良好品行习惯;通过动脑、动手、动眼、动情,激发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了右脑的发育,进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让地处农村的学生也有了一技之长。教育的价值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

我们还在继续努力探索之中,非常有信心做得更好!

猜你喜欢

花边柳叶剪纸
邹汉珍十二生肖作品展
棒槌花边:指尖绕出别样韵味
柳叶和鱼
柳叶的形状是春风的“魔术剪刀”剪出来的?
常熟花边的历史及传承发展研究
剪纸
把生活“挑”出花
剪纸
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