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现代畜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建议
2018-09-22许丹娜李慧君河南省洛阳市伊滨区管理委员会畜牧兽医防疫检疫中心
文│许丹娜 李慧君(河南省洛阳市伊滨区管理委员会畜牧兽医防疫检疫中心)
近年来,洛阳市畜牧业作为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扶贫的重要支撑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脱贫致富的有力抓手,坚定不移地推进质量兴牧、品牌强牧,持续提高畜牧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水平。然而,在新形势下,现代畜牧业发展仍然面临诸多不足和问题。
一、畜牧业发展现状
河南省洛阳市围绕发挥优势打好“四张牌”,认真落实发展新战略定位,畜牧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截至2017年年底,洛阳市肉蛋奶总产达到72.4万吨,畜牧业产值126亿元。奶牛存栏7.8万头,位居全省第一,奶牛规模化养殖占总量的98%,乳品企业加工能力达30万吨,奶业产业化链条已经形成;生猪饲养量450万头,规模化养殖占总量的75%,生猪屠宰加工能力达300万头,位居全省第二;优质肉禽年出栏2000万只,位居全省前列,肉鸡屠宰加工能力达5000万只,蛋种鸡存栏25万只,年供种苗2000万羽;优质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快速发展,肉牛存栏65万头、肉羊存栏144万只,形成绿色奶业、肉牛、猪禽、肉羊四大生产示范带。年生产能力10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38家,年产能力200万吨。兽药生产企业18家,主板上市兽药企业1家,新三板上市养殖企业2家。
二、存在问题
1.主导家畜品种间发展不平衡。在奶牛、肉牛、肉羊、生猪、家禽五大主导产业中,尽管肉牛、肉羊这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但规模化养殖比重分别为18%、33%,明显低于奶牛、生猪、家禽等畜种。目前,全市存栏50头以上的肉牛规模场不足50个,饲养规模不足10万头;存栏2000只以上的肉羊规模场仅82个,饲养量仅25万只。
2.畜牧业发展方式不够优。畜禽散养所占比例很大,规模化养殖程度不高,面临发展空间的压力。种植与养殖结合不够紧密,原粮饲料化水平不高,特别是草畜动物养殖与优质牧草种植、秸秆类作物结合利用不够好。农作物种植、微生物发酵、有机物还田等循环模式推广不到位。
3.品牌影响力不够大。已形成的五大产业带中,目前,没有一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虽有3家奶业加工企业,但加工量不到20万吨,仍有近一半的原奶运到外地乳企加工,3家乳品企业总产值3亿元,与现有奶牛养殖不配套。肉牛、肉羊缺乏加工企业,市场影响不够大。
4.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难度大。随着养殖业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畜禽养殖集中产生大量的粪便、污水和臭气。洛阳市规模以上养殖企业一万多家,企业筹资进行粪污无害化处理的单位比例较少,养殖场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的运行费用较高,各级政府没有制定扶持政策,养殖场企业进行粪污污染防治的积极性较差。目前,畜牧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现象比较突出,需要加大综合治理力度。
三、建议
1.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推进种养业发展,由种养业大市向种养业强市转变。强力发展肉牛、肉羊等优质草畜,加快建设一批肉牛、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支持新建在建存栏500头以上的肉牛、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稳定发展优质猪禽,在生猪产业上,重点优化产业布局,稳定存栏、增加出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引导新增产能向自然条件好、环境容量大的区域布局。在家禽产业上,加快发展雪山草鸡,大力发展优质蛋鸡,提高设施装备建设水平。积极发展特色养殖,加快黑猪、蜗牛、肉兔、富硒畜禽等特色养殖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地方优势和资源优势,不断提升和推广特色养殖技术,丰富城乡消费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对不同特色食品的需求。
2.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立足资源优势,走畜产品精深加工新路,全力做强肉制品、做大乳制品,根据消费升级需求,调优产品市场供给结构,减少低端供给,增加中高端供给。按照适当降低猪肉比重、增加牛羊肉比重、稳定家禽肉比重思路,优化肉类结构,支持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肉制品企业发展高端加工产品。积极实施优质乳工程,推广低温生产工艺,实施绿色化清洁生产。通过产业升级、技术改造、资源整合等手段,迅速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抓好龙头企业和品牌培育。支持畜牧企业开展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积极培育特色畜产品品牌,抓好奶业品牌的创建,立足河南省面向全国打造国内知名乳品品牌,满足中高端市场消费需求。进一步拓展品牌营销传播渠道,做好品牌宣传推介工作,讲好品牌故事,注入古都文化、旅游文化、牡丹文化元素,塑造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影响力。利用媒体广告、家禽交易会、农(畜)产品展销会、网络营销等多种促销手段,进行品牌的整合宣传,提高公众对品牌形象的认知度和美誉度,力争形成一批市场知名度大、美誉度高的地方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围绕优势特色产业的形成,通过联合合作等方式,借助现有的品牌优势,加大品牌整合力度,走资产重组、低成本扩张的道路,增强市场竞争力,从而做大、做强现有的名特优产品品牌,开发打造新的强势品牌。
4.推广生产经营带动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以“强链、延链、补链”为重点,积极培育畜牧产业化集群,采取基地自建、联建、订单、合作等方式,建立来源稳定、过程可控、质量优质的绿色养殖基地。拓展直营直销、电商等销售形式,拉长产业链条。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养殖场(小区)”和“反租承包”等行之有效的产业化经营形式,建立龙头企业与养殖基地紧密联结互利双赢的运行机制。积极探索“龙头企业+担保公司+银行+养殖场户”四位一体的新型形式,推动畜牧产业化经营向更高层次迈进。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等建立产业联盟,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竞争能力。强力推动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产业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畜牧业的组织化程度。
5.创新畜牧业投融资机制。应支持龙头企业或社会其他机构成立畜牧业专项贷款担保公司,建立健全农业农村的信贷担保体系,开展订单应收账款质押和农业设施抵押,以解决融资难问题。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投入和信贷支持力度,着力培育畜牧业发展重点,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引导作用,积极争取国家投入和相关部门涉农资金的支持,用好用活市级畜牧财政资金,主要支持养殖场进行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搭建平台,搞好产业推介和项目推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吸纳工商资本、民营资本、私营资本等投资畜牧业。
6.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解决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问题,加大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扶持力度,出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指导畜牧大县编制种养循环发展规划,细化目标责任。按照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路径,全面加强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建设。引导大型规模养殖企业完善环境控制自动粪污处理科学的设施设备;引导中小型规模养殖场改进养殖工艺,建设完善粪污收集储存设施和小型厌氧处理设施,在田间地头建设储粪池和输送管网,打通粪肥还田“最后一公里”;引导小散养殖户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规模、进入市场、进入循环。在养殖密集区,逐步建立粪污收集处理中心,确保养殖场污水不乱流、粪污不乱堆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