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丙草胺等药剂在冬小麦上封闭除草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初报

2018-09-22徐志高黄正银江苏省靖江市新桥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14500

上海农业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禾本科阔叶药害

徐志高 黄正银 (江苏省靖江市新桥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14500)

姜晓龙 陆 亮 (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上海市浦东新区 200120)

江苏省靖江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近年来该地区麦田杂草受耕作方式改变和气候变化异常等因素影响抗药性逐年上升,杂草发生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加,对小麦的危害愈加严重。同时,因杂草常规化除成本高、防效不稳、药剂用量大且药害频发,对小麦的正常生长和高产稳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受先正达公司委托,笔者特进行4种封闭除草剂在冬小麦田的药效对比试验,旨在探索麦田杂草防除新技术,降低麦田杂草抗性,筛选出适宜在冬小麦生产上施用的高效、安全封闭除草剂,以期为小麦田的杂草防除提供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供试药剂共4种,分别为50%丙草胺EC[瑞飞特,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960 g/L精异丙甲草胺EC [瑞飞特,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450 g/L二甲戊灵CS[田普,巴斯夫(欧洲)有限公司]、33%呋草酮·氟噻草胺·吡氟酰草胺SC[拜宝玛,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

1.2 试验概况

试验设在江苏省靖江市现代农业科学研究所内进行,试验田总面积为1 866.76 m2。试验地土壤为砂壤土,pH 7.5,有机质含量1.32%。田间禾本科杂草主要有看麦娘、日本看麦娘、菵草、硬草、早熟禾等,密度达1 000株/m2左右;阔叶杂草主要有猪殃殃、繁缕、荠菜、大巢菜等,密度达300株/m2左右。供试小麦品种为“扬麦22号”,于11月14日播种,分机械播种和人工撒播后盖籽两种播种方式。施药日期为11月15日,施药时土壤含水量较高。药后7 d气温和降雨情况见表1。

表1 药后7 d气温和降雨情况

1.3 试验设计

在两种播种模式下,试验均设空白对照、50%丙草胺EC 900 mL/hm2、50% 丙草胺EC 1 200 mL/hm2、50%丙草胺EC 1 500 mL/hm2、50%丙草胺EC 3 000 mL/hm2、960 g/L精异丙甲草胺EC 1 200 mL/hm2、450 g/L二甲戊灵CS 2 250 mL/hm2、33%呋草酮·氟噻草胺·吡氟酰草胺SC 1 200 mL/hm2,共计8个处理,具体处理编号见表1。每处理重复3次,每小区面积20 m2,随机区组排列。试验于播种后第2天进行土壤封闭,每处理兑水450 kg/hm2均匀喷雾。

1.4 调查方法

小麦药害调查:每小区在固定区域定量播种100粒,待对照区小麦完全出苗后,调查各处理的出苗率。于药后 10 d、15 d、30 d、50 d调查小麦药害情况,药害调查需综合考虑小麦矮化、黄化、坏死、萎蔫等药害症状,目测打分,0代表无药害,100%代表小麦完全死亡。

杂草防效调查:于药后15 d、30 d、50 d,目测调查各处理对杂草的主要防效。0代表无防效,100%代表杂草全部死亡。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小麦生长的安全性

在机播方式下,小麦露籽1%~2%,待小麦完全出苗后(12月5日)进行调查,50%丙草胺EC(施用量为900~3 000 mL/hm2)、450 g/L二甲戊灵CS、33%呋草酮·氟噻草胺·吡氟酰草胺SC处理的小麦出苗均正常,出苗率均大于对照。960 g/L精异丙甲草胺EC处理的小麦出苗率为90%,略差于对照。据越冬期(翌年1月5日)观察,施用50%丙草胺EC(施用量为 900~3 000 mL/hm2)处理的小麦生长正常,无明显药害症状,但施用50%丙草胺EC 3 000 mL/hm2处理的小麦药害程度较施用50%丙草胺EC 1 500 mL/hm2处理高3%,返青后无明显差异,表明50%丙草胺EC作为土壤封闭除草剂,施用量在3 000 mL/hm2以内,对小麦生长安全。见表2。

在人工播种方式下,机械盖籽后小麦露籽极少,待小麦完全出苗后(12月5日)调查,各药剂处理的出苗率相仿,均大于对照。据越冬期(翌年1月5日)观察,施用50%丙草胺EC(施用量为900~3 000 mL/hm2)处理的小麦生长正常,无明显药害症状出现,表明50%丙草胺EC作为土壤封闭除草剂,施用量在3 000 mL/hm2以内,对小麦生长安全。见表2。

表2 不同播种方式下不同处理对小麦出苗率和安全性的影响

2.2 对杂草的防除效果

2.2.1 对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效果

由表3、4可知,各处理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效差异达极显著水平(F=405.98**〉F0.01=2.79),重复间防效差异不显著;经多重比较可知,不同播种方式下,相同处理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效无显著差异。

由表5可知,药后30 d(12月15日),两种播种方式下,50%丙草胺EC在小麦播种后第2天进行土壤封闭处理,随着施用量的增加,50%丙草胺EC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效呈上升趋势。在机播方式下,施用50%丙草胺EC 1 500、3 000 mL/hm2处理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效分别为95%、96%;在人工播种方式下,施用50%丙草胺EC 1 500、3 000 mL/hm2处理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效均为97%。两种播种方式下,施用33%呋草酮·氟噻草胺·吡氟酰草胺SC 1 200 mL/hm2处理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效分别为91.7%和93.3%,防效均比施用50%丙草胺EC 1 500、3 000 mL/hm2处理差。药后50 d(翌年1月5日),两种播种方式下,施用50%丙草胺EC 1 500、3 000 mL/hm2处理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效均分别为93.3%、95.0%,防效较好,与施用33%呋草酮·氟噻草胺·吡氟酰草胺SC 1 200 mL/hm2处理的防效相当。

2.2.2 对阔叶草的防除效果

由表5可知,药后30 d(12月15日),两种播种方式下,50%丙草胺EC在小麦播种后第2天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对阔叶杂草生长均无影响,表明50%丙草胺EC对阔叶杂草无防效。在两种播种方式下,施用33%呋草酮·氟噻草胺·吡氟酰草胺SC 1 200 m L/h m2处理对阔叶杂草防效分别为8 6.7%和88.3%。药后50 d(翌年1月5日),在两种播种方式下,50%丙草胺EC对阔叶杂草也均无防效;施用33%呋草酮·氟噻草胺·吡氟酰草胺SC 1 200 mL/hm2处理对阔叶杂草的防效较好,为88.3%。

表3 不同播种方式下不同处理对禾本科杂草防效的多重比较

表4 不同播种方式下不同处理对禾本科杂草防效的方差分析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50%丙草胺EC在小麦播种后1~3 d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对小麦生长安全,对禾本科杂草有理想的防除效果,但对阔叶杂草无防效,其最佳施用量为1 500 mL/hm2。建议50%丙草胺EC与防除阔叶杂草的除草剂复配施用,以增加对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2016年施药期间,由于小麦田的土壤含水量处于饱和状态,对土壤封闭除草剂的药效发挥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50%丙草胺EC在常规情况下对杂草的防除效果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表5 不同播种方式下不同处理对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的防效

猜你喜欢

禾本科阔叶药害
中国进口阔叶锯材价格传导问题研究
小花园观赏草种植实例
——低维护的小型观赏草阔叶山麦冬
新颖手性酰胺类的合成、杀虫活性和药害研究
作物遭受药害的补救措施
如何辨别肥害和药害
关于美国阔叶木外销委员会(AHEC)
作物药害如何急救
芦根及其混淆品的鉴定
晚荷
禾本科植物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