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幕墙行业发展趋势
2018-09-22章一峰
章一峰
幕墙行业在中国发展了三四十年,技术革新一日千里,从最初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到自主创新,从小规模的应用,到成为全球最大的幕墙生产、输出国,幕墙行业始终以一种令人惊叹的姿势快速得发展着。城市天际线不断被刷新的同时,往往离不开建筑幕墙这一层光鲜靓丽的外衣,然而身处其中的幕墙从业者,却始终存在着各种担忧,随着市场的进一步透明,幕墙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尤其是一些掌握大量资金的上市幕墙企业,尝到资本市场的甜头后,彻底挣脱束缚,在经营、生产、技术等领域做出更大胆的尝试,为行业发展提供了众多思路的同时也无形中给其他资金实力稍弱的企业施加了压力。
从新世纪初发端的这一轮经济增长,是中国迄今为止历时最长、增长速度最快的一轮经济波峰。大量幕墙企业正是在这样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幕墙企业和企业家的能力更多的体现在行动力上,即使粗放的生产和经营管理企业在这一时期也能赚到钱。
然而很多时候,一个行业的发展与衰落往往与其他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息息相关:比如各类共享单车的出现让原本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修车师傅失去了市场。因此作为幕墙从业者,时刻保持着对行业未来的深度思考,显得尤为必要。我们不妨畅想,未来的五年,或者十年,幕墙行业会发生什么样的变革?原先粗放的生产、经营管理理念能不能适应中国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幕墙技术又将往哪些方面突破?
一、劳动力结构的转变
尽管中国是人口大国,但对于幕墙企业而言人力资源依然是一个非常大的缺口。项目高峰期、春节前后的用工荒导致个别项目的人工成本成倍攀升,细看历年定额的调整,与实际脱轨严重,足以说明劳动力成本攀升速度惊人,尤其是从前四川、河南、安徽、江苏、江西等地区的民工背井离乡来到北上广深等城市打拼的人数由于地域收入差距的缩小而大幅度降低,导致一二线城市无人可用,人力成本因此在项目运营中的比例逐年提升。而这还不是人工费的全部,更多隐性开支并不包含在内,例如一线工人的社保——目前国内大部分幕墙企业还没有给工人交社保的习惯,而现场工人及项目的流动性也让企业社保缴纳成为一大障碍。即便如此,随着工人对个人权益的日趋认识,尤其是低龄化工人的进入。相信不久之后,对于工人社保问题也必将在幕墙企业内部提上议程。
这类隐性开支将进一步加重企业的负担,这也促使许多企业加大了“机器换人”的决心。一些大型幕墙企业的生产车间已然初现现代化的端倪,流水线运作科学而高效,“人”在加工厂的比例有所下调,下一步则是将“机器”引入工地现场,释放更多的劳动力,让机器在各类复杂的工作场景中替代人的角色。
从近几年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及建筑行业的热度来看,整个就业市场中对建筑类专业人才的需求还将持续增长,促使企业在机械设备及智能化方面投入的研发加大,谁抢占先机,谁就领先市场。
此外《劳动法》对于劳动者的保护在今后会越来越全面,相反对于用人单位的限制也将更多。以欧洲国家为例,高福利和对劳动者的权益保护让企业无法轻易裁员,企业裁员的成本极其高昂,这就是西门子手机业务宁可以一欧元卖给明基也不愿意裁员断臂自保,导致企业面临两个窘境:一、重要岗位难以招到合适的人;二、无法轻易裁掉对于企业毫无贡献的人;迫使生产型企业愿意在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投入更多的精力,开发新的劳动力资源。
二、移动办公
中国互联网协会近日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用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就达5.31亿人。
智能手机、PAD的普及和各类软件在移动端的植入,使得每个幕墙从业人员不需要将自身固定在办公场所,随时随地可以看图、回复文件、发起流程……不仅如此,许多需要直接编辑的软件也已然在移动端初具雏形,今后将进一步深化移动端APP的用户体验,将更多原本需要在电脑上操作的功能移植到手机。
随着5G时代的来临,文件传输也不再受到网速的局限。幕墙图纸、模型、参考资料、存档照片及视频等占用数据较大的文件能第一时间从设计师的手机发送到企业管理者,经审核后转送至甲方或施工单位的移动客户端。
项目上的各类交圈会议不再需要所有人千里迢迢汇集在一个狭小的会议室,而是通过手机的会议系统,自动在界面共享画面,各专业发表的观点自动形成语音、文字版本的会议纪要,既节省了差旅的开支,也提高了会议效率。
移动办公的普及将使幕墙从业人员能在各种场景中参与到工作里,地铁上、游乐场、度假村都可以是临时的办公场所,随时随地可投入到工作状态。
三、四维可编辑模型的诞生
未来建筑的信息不会再仅仅局限于一套蓝图或者是一部建筑漫游动画,而是全方位的数据储存,呈现的方式也将是以立体投影的方式,任何人可参与可互动得介入建筑信息中,这个过程不仅仅只停留在投标阶段,也会贯穿整个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加工阶段、竣工验收及存档,也就意味着,未来的档案馆并不仅仅只是存放一套厚厚的五方盖章的竣工图纸和资料,还需要建立一个模型信息库,用以将前期设计阶段的方案模型与施工阶段隐蔽工程的视频资料及竣工验收的建筑外观视频资料存储。
四维信息的建立要求将高于BIM技术,通过投影直接将建筑整体投放在空气中,展现在任何一个人眼前,同时可以通过触控对任意一个节点进行缩放、剖切,观察其细部工艺及尺度,在施工资料存档的时候则要求施工单位一边施工一边通过三维扫描的方式将完工后的隐蔽工程进行扫描存档,甲方、监理单位对其验收时只需将三维扫描后的部件与模型对照其吻合度即可,通过数据的对比及拟合,可控制项目的精度与施工单位的完成度,从而把控工程质量。
对于档案管理单位,其存储的四维信息模型应保存为两个版本,一个为静态的版本,用以记录竣工验收时项目的真实信息。另一个是动态的,会自动联网读取当地常年风荷载以及暴雪、地震、台风等极端恶劣天气等信息,综合以上因素模拟幕墙主要受力构件的损耗,适时对存档单位、使用单位、维保单位做出风险提醒。
5G时代,四维建筑信息模型或许等不及BIM技术的推广,会抢先普及到幕墙工程中。
四、傻瓜式软件和扁平化学习
过去培养一个优秀的幕墙设计师,少则三年,多则五年,才能使一个对口专业(如土木工程、机械制造专业)毕业的新人初步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今后这个过程或许可以压缩至一年甚至更短。
幕墙设计、预决算等工作渐渐将演变为“建模师”的工作,即只需完成四维模型,便自动生成了立体的幕墙图纸,自动提取当地常年风压等参数,完成结构计算,根据计算结果配比出最优化的幕墙型材、面板厚度,分格等,自行生产材料清单,同时通过联网对应信息价,根据项目复杂程度暂估措施费,结合税金和企业管理费、利润生成预算报价。
而在此过程中设计人员或者预算人员仅仅只是需要根据建筑意图建立一个模型即可。众所周知,学习一个建模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将远远少于系统得学整套幕墙理论知识及CAD、豪沃克等一些列设计软件,傻瓜式的软件大幅度降低了幕墙从业的门槛,放宽了从业人员的专业范围,减少了企业在技术方面所需要储备的资源也缩短了设计等环节的周期,让甲方的招投标工作中的管理更透明化。
图1
图3
从业人员获取幕墙知识及软件操作技能的途径也更趋于扁平化,除了传统师傅徒弟之间的“帮、传、带”之外,还可通过公众号、短视频、淘宝等渠道获取相关资料,快速掌握关键技术,迅速进入状态。
五、建筑方案的升级换代
幕墙在超高层建筑中被受青睐,在一些非线性的异形项目中也表现出色,其质量轻、表现形式多样、可靠度高、质感强烈的特征满足了业主方对于建筑的全部幻想。人们对于奇特建筑的追求也为幕墙提出了大量难题,以扎哈为代表的建筑师在国内创造了大量异形的幕墙项目,如广州大剧院、朝阳soho、望京soho、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次又一次刷新了幕墙的难度,当此类建筑成为常态时,必然会在此基础上推出更具有挑战性的建筑方案。如安徽广电中心裙楼部分,其外立面令人耳目一新的“汉字”幕墙无一字重复,凝聚了多少幕墙从业人员的心血和智慧方能让其在建筑上绽放光彩(图1)。
而作为分包单位,一方面要适应非线性建筑的幕墙难度,适应幕墙工程从“人性化”向“个性化”的升级,同时也要及时总结,举一反三,提前构思,迎接更有难度的工程。
六、定制式产品
建筑造型的差异化趋势也令幕墙工程无法“一套系统做到底,一招鲜吃遍天”,原先高层建筑标准层多,大量可复制的内容使设计、加工、施工都相对轻松,如今以“上海中心”、“武汉绿地”、“杭州来福士”为代表的超高层扭曲面建筑的面世预示着幕墙可实现建筑外立面的更多可能性,但标准件会大幅减少,幕墙各大部件都将以“定制式”的状态出现在建筑中。
所谓“定制式”,即每一个新项目都需要专门为其量身定做研发一套或多套系统,如某项目采用双曲面穿孔铝板幕墙,其面穿孔形式提取了“乱针绣”的元素(图2)。
在面板设计时,其排版的方式毫无先例可参考,直接对“乱针绣”的针法规律进行了提取与升级,并应用到了面板的设计中(图3),这是“去标准化”的一种体现,设计师在追求个性的同时幕墙难度大幅度提升。此外此类穿孔形式无法在背面设立加强筋,对于板块强度要求较高,而铝板龙骨的布置也得遵循“乱针绣”的规律,避免骨架外露等情况,这就是针对某个项目定制式的设计与加工。
对于建筑的要求,不在仅仅只停留在美观,更需要对当地文化元素加以提炼,全国各地文化差异巨大,建筑形态也就千姿百态了,每一栋独树一帜的建筑,都需要幕墙从业人员穷尽脑力,为其量身定制出最能体现建筑意图与风格的系统。
七、赋予全新功能
一直以来,幕墙已经实现了众多功能的集合,如采光、通风、保温、隔声等,随着建筑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幕墙也会有新的期待,作为室内与室外的分界线,它必然将被赋予更多的功效。例如笔者曾撰文提出玻璃幕墙外装饰线条可作为火灾逃生的特殊渠道;大面的幕墙也是绝佳的室内外多媒体展示平台;造型独特的幕墙形体可以与垂直绿化结合形成“有生命的外立面”;幕墙的形式也未必是亘古不变的,它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如“变形金刚”般随机组合成新的形态;向阳面的幕墙甚至可以是绝佳的太阳能、风能的采集存储工具,在需要的时候转换成其他能量;幕墙与泛光照明的结合……还有众多暂时未被发掘的幕墙新“技能”有待建筑师及幕墙设计师去“解锁”,也需要从业者在参与幕墙项目的过程中思考。
八、轻模式发展
共享经济时代,幕墙行业不宜有过重的负担,轻模式或许能让企业走得更远。当年帕玛斯作为称霸全球幕墙行业多年的龙头企业,最终先后被骊住和广田收购,以帕玛斯为样板的全链条运作模式的弊端显而易见,运营成本是导致帕玛斯利润越来越微薄的根本原因,以至大环境一有波动就很容易出现亏损现象。
信息交互,知识分享的互联网思维正改变着中国传统的制造业,也在悄然得渗透入幕墙行业,不少幕墙公司没有加工厂,没有设计及研发团队,没有固定的施工班组,但是他们依然能承揽项目,并且表现不俗,利润可观。
这并不是号召幕墙企业要摒弃研发,摒弃自主加工,摒弃全链条运作,而是可以换一种思维,以合作来取代竞争,以轻模式来替换重资产,当负重前行举步维艰的时候可以考虑轻装简行。不成立加工厂并不意味着放弃走建筑工业化的道路,如“旭格”、“贝克洛”等系统研发机构,专注于系统窗的开发与授权,并不参与实际工程的竞争,当好产业链上的一个分子,也是恰如其分。未来将会把产业链进一步细分,由专业的研发机构,专业的生产机构,专业的安装公司和专业的维保公司组成,在各自的领域深耕精研,共同促进行业进步,而不是过去一条龙全覆盖多点开花式的经营方式。
毕竟大部分的企业很难维持每个项目周边都能有自营的配套加工生产厂,只能在业务量达到一定规模后才能根据区域设置加工中心,无形之中提升了加工厂设置的门槛,即必须有一定的业务量和足以辐射到的范围,否则物流成本和运输时间、损耗都将大幅增加。
因此有偿共享加工厂、共享研发成果、共享设计团队甚至共享管理团队会是未来幕墙企业可以尝试的道路,至少目前为止,前三项已经经受了市场的考验,初具雏形,而共享管理团队则是多家企业在相同的价值观的引导下自发组成的管理层共享模式,能更好的控制及协调多家企业,避免恶性竞争,迅速达成默契,在行业的高峰期可有效分摊消化项目,低谷期则避免恶意竞价,抱团取暖,充分利用企业的闲置资源,达到1+1+N>1+1+N的效果。试想,中国前三强的幕墙企业如果以共享管理团队的方式与国际幕墙大鳄竞争,不仅在企业运营上大幅度降低了这三家企业的管理成本,同时也减少了价格战的可能性,在国际舞台上能取得多大的战果?在全球各地还有对手吗?
九、摒弃第三方及中间环节
在幕墙单位与建设单位之间,一直横亘着众多中间环节。通过关系获取资源的能力,是以往幕墙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企业间的角逐会更依靠技术进步、业态创新、管理提升、成本控制、品牌塑造等途径,许多房产企业直接建立供应商库,如绿城中国,对供应商建设了一整套完整的评价体系,通过集团、项目公司对供应商各项分值的评比,将幕墙企业划分成多个等级,然后根据不同的项目,对接在该领域更有优势的企业,尽管也会通过竞标,但更具有针对性,是小范围的筛选。
未来的竞争一定是企业技术实力的竞争,而不是拼“关系”,“关系”或许可以成为敲门砖,但不再是保证企业的中标护身符,项目难度越来越大,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专业的事需要交给专业的人,过去活跃在幕墙领域的“掮客”将失去生存空间。
除了开发商内部的评级,互联网对于中国幕墙的进步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通过电脑可以轻易查询到千里之外的企业资质情况,荣誉证书,经营状况,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APP,甲方成本控制部门可直接与企业互动,而不需要发布招标文件,广撒“英雄帖”,等着幕墙企业报名。如今,上海已率先取消社会资本项目强制招标要求,极大得放宽了建设单位的自主权,缩小了参与竞标企业的范围,缩短了招标的周期和成本。
不仅是招投标行为的市场化,在全国范围内强制审图、强制监理、强制审计甚至一些行政层面的干预行为,都将更广泛地被取消,选择何种方式完全由建设单位决定,避免了“外行指导内行”的情况发生,对于目前行业及建设单位是一场巨大的革命,也对双方的专业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过程中或许会有一些投机取巧的企业认为钻空子的机会来临,在面临一系列的法律制裁后,行业将彻底清明,大浪淘沙剩下的企业必定是循规蹈矩且专业度高的诚信经营者。
十、期货式采购
即使大部分企业都会有长期合作的供应商,有些甚至会签订战略协议,部分大型幕墙企业还会有集采中心,用以控制采购成本,但从近期的市场行情来看,各大主材的价格波动非常大,而且几乎都是上涨的为主,例如玻璃、钢材、铝材、密封胶等,一天一个价,尽管幕墙企业在与甲方签订施工合同时都会对于材料的涨幅空间及单价调整做出约定,但仍无法彻底保障企业的根本利益:一是在单一材料涨幅范围内的价格波动甲方是不会做出调整,当多个材料均出现上浮时则成本就显得失控了;二是即使超过了双方约定的涨幅范围,甲方在审计过程中依然有千奇百怪的理由否认、规避事件的发生,在结算时轻则无法争取到上涨部分的材料费,重则导致工程结算款无限期得拖延。存在争议是个别甲方最喜闻乐见的拒付工程款理由,可以反复折腾施工企业一轮又一轮得修改结算报价,直到施工企业丧失耐心,最终选择妥协后的落袋平安,当然并不是所有甲方都有这种行为,仅指部分企业。
为了避免主材款的争议,一些常年采购量大的幕墙企业可与供应商以期货交易的方式,来转移风险。
幕墙行业期货交易的产生,是对应现货原材料市场提供一个回避价格风险的场所和手段,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期现货两个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交易。在实际的项目运作过程中,由于部分项目招标较早,而实际进场时间滞后,期间主材价格波动太大,为避免商品价格的千变万化导致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可利用与供应商期货交易的方式进行套期保值,即在期货市场上买进或卖出与现货市场上数量相等但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货合约,使期现货市场交易的损益相互抵补。锁定企业的生产成本或商品销售价格,保住既定利润,回避价格风险。
十一、更长的工期
近年来一直有一些错误的引导,认为建筑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是既能保证建筑的“新、奇、特、高”,又能做到高周转,2013年远大可建长沙“天空之城”项目被叫停,政府做出了一个理智的决策,没有盲目得去追求快、高、社会效应和政绩,而是给“征战天空”踩了刹车。
图4 坍塌现场图
但沉浸在狂热中的建设单位并没有就此收手,以碧桂园为代表的房企已然将超常规扩张和高周转运作当成是内部绩效考核的指标,为众多项目的安全隐患埋下伏笔:2018年6月24日下午,位于上海奉贤的碧桂园某项目的在建六层售楼处发生模架坍塌事故,官方披露,事故造成1人死亡9人受伤;7月12日,杭州萧山碧桂园某项目边上出现了一个大坑。当天早上六点,已经有人发现工地基坑坑壁上出现了裂痕;不到两个小时,基坑边缘路面塌陷。事故殃及旁边居民楼。
由于建设单位的盲目追求快速,势必会影响幕墙的安全——结构梁、柱未能满足幕墙埋件的返力,甚至整个结构本身就是存在严重缺陷——今年7月12日在墨西哥城南部,一个名为 Plaza Artz Pedegral 的高端商场也发生局部坍塌事故。其裙楼悬挑部位整体发生坍塌,连结构带幕墙瞬间化为乌有(图4)。建筑各个环节息息相关,任何一方出现纰漏都会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
同理,幕墙企业在与甲方签订合约时也不可无底线得应承甲方对于工期的要求,所谓慢工出细活,任何一个环节都应该有合理的工作周期,在幕墙行业工业化水平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之前,尽可能让工人多花点时间,提高安装精度,让管理人员多花点时间,检验工作的可靠度,而不是一鼓作气赶进度,将隐患留给小业主。
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幕墙作为建筑的外表皮是与城市最亲近的部分,体现了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和审美取向,其建设过程更应该精益求精,过去大量粗制滥造“赶”出来的项目已经通过一个个惨痛的教训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未来在制定建设计划时,要为幕墙的建设周期预留余量,为幕墙匠人们的精工细作创造条件。
十二、更完善的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幕墙工作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工具,从前期设计阶段的各类软件、插件到工厂加工时的加工设备、检测设备,再到现场的垂直运输、水平运输、安装设备,均体现了工具对于这个行业的价值。
图5 单元板块集装箱吊装
如今幕墙设计工作除了前端的方案设计之外,后续的施工图设计、现场深化设计、提单下料等工作均是劳动力集中的重复性工作为主,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在劳动力资源紧张的时候,设计企业会倒逼软件开发公司研发出更多便利的设计工具,以降低工作量。
幕墙加工厂的产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总产值,尤其是一些对外开放承接加工业务的企业,其进度计划常常被新进项目所干扰,高峰期时每个工程都催促进度,就容易顾此失彼,先进的机械设备可大幅度提升加工周期提高加工质量,现阶段大部分优质的加工设备都依赖进口德国或者意大利的品牌,价格高,维修困难,企业无法大范围高频率得进行更新换代,随着民族工业的复兴,国内的机械生产制造设备已经具备生产高精度机器的能力,更多廉价、优质的国产设备会在工厂投入使用,为幕墙加工质量添砖加瓦。
现场工人使用的设备与国外相比显得非常原始,以单元板块吊装为例,国内大部分项目还是一樘一樘吊装,而国外在十几年前就实现了多个板块以集装箱的方式吊装(图5),大大提高了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也能为室内作业人员提供更自由的工作面,其他水平运输设备国内大部分工地也是使用工地现场就地取材的钢材等原材料自行组装,对于幕墙成品材料的保护不周全,国外多个项目已初步实现幕墙材料匹配的运输工具。工人随身携带的轻型工具实际上市面上已然有成熟而全面的整套便携式工具包,但出于成本考虑,许多班组并未投入使用,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未来,采购此类工具包对于工作效率的提升贡献极大,就好像冷兵器时代的战场上,突然有一方运用了热武器,胜负的天平终将向更先进的一方倾斜。
十三、契约精神——全方位征信
洛克菲勤的“六大创富圣经”,其中有一条:最大的破产不是财务破产,而是精神破产和信用破产。马云早在2002年就提出“让诚信的商人先富起来”的扶持计划,他认为商道的根本在于诚信的积累。在大数据下,个人和所属企业的信用会非常透明,即使是拖欠了一个农民工工资,都将成为企业和个人一笔无法抹去的污点。
大数据时代,企业跟个人的信息都将被公开,毫无隐私可言,“企查查”、“天眼查”等企业信息查询工具,通过对企业征信的相关信息整合,能够实时查询企业相关的工商登记信息、年报、股东信息、投资人信息、涉诉、失信、拥有商标、知识产权、企业证书、主要人员信息、变更记录等信息。
目前企业资信的评价机构鱼龙混杂,一些不法机构甚至公然叫卖信用评价报告,许多原本征信并不优秀的企业为了商业目的,花钱就可购得一块闪闪发光的“3A”信用铜牌,给建设单位甄别筛选优质幕墙企业带来困扰。
对于此类非法评价机构对市场的干扰,也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主管的中国社会组织网每年都会公布各类离岸社团,如“中国建筑设计协会”、“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协会”(正牌的是“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多了两字性质完全不同)等看似名头响亮实则为山寨协会颁发的荣誉证书、信用评价证书甚至行业排名毫无公信力和参考价值,可通过中国社会组织网检索便可分辨出谁是李逵,谁是李鬼。
幕墙企业真正需要去做的,只是踏踏实实将项目履行,诚信经营。在信息传递高速发达的今天,企业任何一个负面的信息,都会立刻通过网络传遍全球,与其走捷径办理这些无效的证书,事后花费不菲的代价去危机公关,不如将精力放在深耕本专业上,善待每一位员工、每一家供应商,重视每一个项目,服务好每一位甲方,做一个项目树立一块丰碑。
契约精神是每一家企业都应遵守的,是文明社会的主流精神,重信用守合同促进了幕墙行业的良性发展,为法治创造了经济基础,同时也为行业为社会提供了良好的秩序,一个全员遵守契约精神的企业或行业,能健康长久地发展,经久不衰。
过去的幕墙行业由于监管不到位,投机取巧的行为普遍存在,在违约成本日渐增高,公众法律意识逐渐提升,网络传播迅猛发展的今天,不注重信用,毫无底线的行为终将导致企业的出局。2008年三鹿因为“三聚氰胺”事件曝光,从此声名狼藉一蹶不振;2018年7月,“长春长生”问题疫苗事件引起了李克强总理的关注,作出批示:“此次疫苗事件突破人的道德底线,必须给全国人民一个明明白白的交代。” 全面征信愈发完善的今后,企业和个人都不得不珍视个人信誉,每一桩突破道德和法律底线的行为,都将受到全国人民的排斥和谴责,导致企业再无生存空间。
十四、大量待改造和维保工程诞生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既有建筑幕墙的现状,住建部早在2006年就曾发布关于印发《既有建筑幕墙安全维护管理办法》的通知(建质[2006]291号),深圳市在2017年开发并上线了既有建筑幕墙管理系统(深建房安〔2017〕5号),2018年5月,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天津市既有建筑玻璃幕墙使用维护管理办法》(第4号)正式实施,此外广东、上海等各地均有文件发布,受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既有建筑幕墙潜在危害较多,市场也足够大。
“后建筑时代经济”已经强势来临,我们不得不要面对一个个严峻的问题:一二线城市的土地资源日益稀缺,新建项目向二三线城市转移;人口红利趋于消失,未来中国经济要过一个“减速关”;幕墙行业前三十年兴建的工程,已经临界退役年龄,有些甚至已经超龄服役(幕墙结构使用年限仅25年)。
建筑外立面追求高,追求奇,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追求耐用和安全。既有建筑幕墙的维保与改造,是中国建筑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需要面临的重大难题:大量高楼的建立和每年都会有玻璃自爆、窗扇脱落、石材线条砸伤人等事故发生,意味着建成后的幕墙存在着大量隐患,尤其是早年间不规范的操作和不科学的设计以及不全面的资料存档,导致建筑从交付那一刻就危险重重且无从下手,而人与建筑的互动频繁,一些人流密集的商业场所,每年都会发生幕墙伤人的事故,交付使用阶段定期巡查的方式来做到事前监控必不可少,每个既有建筑项目都应建立项目模型和数据库,通过软件自动分析项目受力情况,分析项目安全隐患,提前做好隐患位置的排查,做到防范于未然。所谓大医治未病,在既有建筑未发生重大事故之前提前做好排查工作,有利于项目的维保和后续的改造,为每栋建筑建立一个“病例卡”。
一些嗅到商机的幕墙企业已经新增了既有建筑幕墙业务板块,例如上海美特成立了既有幕墙服务中心;浙江中哲在2016年成立了慧幕科技是一家围绕建筑幕墙后市场服务开展业务的公司;上海玻机成立了“既有幕墙事业部”,并研发推出具有创新意义的“墙管家”服务;中建深圳装饰牵头成立的“中国建筑装饰行业既有建筑幕墙检测及维改技术中心”在深圳揭牌;广州安德信携手西安科技大学创办了安德信学院,针对政府主管部门、物业单位、街道、房产公司进行既有建筑幕墙维保知识培训……以动态的眼光看待幕墙行业的发展,才能提前布局,把控未来的市场。
十五、远离资本市场
幕墙行业在主板上市公司为数不少,如江河(沪601886)、亚厦(深002375)、方大(深000055)、广田(深002482)等,还有为数众多的新三板上市企业,其目的也显而易见,一方面上市企业可以有更大的影响力,不论是招聘或者承揽业务,都比普通幕墙公司更有信服力,另一方面股市也是企业融资最便捷的地方,尤其是倍受银行排挤的建筑行业,要贷款难于上青天。迫使一些希望在幕墙领域有一番大作为的企业家选择上市的道路,借此广泛得吸收闲散资金,利用资本优势迅速扩大、占领市场。
上市之后的弊端也会逐渐显现,即企业会渐渐脱离掌控,这对于一些优质的企业而言是非常头疼的,一方面为了扩大经营必须出让一部分股权,另一方面又要避免话语权的削弱,如2015年宝能系“围猎”万科:钜盛华直接持股8.39%,前海人寿通过管理的产品持股6.65%,剩余10.36%的持有人为钜盛华公司通过合约控制的资管计划。不难看出,宝能系在对万科下手时,利用了低成本保险资金,也利用了金融杠杆,对此证监会表示,市场主体之间收购、被收购的行为属于市场化行为,只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监管部门不会干涉。这个案例警示我们,只要合理利用规则,上市公司的创始人一个不留意就会引来“野蛮人”敲门,最终王石辞别万科,祝九胜走马上任。
幕墙行业的并购事件也不少,如广田收购帕玛斯,曾引发轰动;江河收购中清能绿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军清洁能源领域;亚厦股份参股盈创科技,涉足3D打印,不胜枚举。
这不难理解,毕竟幕墙行业各企业之间的市场份额基本固化,总的建设量有限的情况下,想在业绩上有所突破已然很困难,要实现质的飞跃更是可能性极低,快速提升企业总产值的方式就只能是利用上市公司资本优势实行收购或者入股了。这也是许多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会走上多元化发展道路的原因。
但是一家同时从事纺织、化工、金融、教育的幕墙企业,恐怕更多时候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得为了提升产值而提升产值吧。
谈到不上市,就避不开“老干妈”。老干妈自上世纪90年代创立至今,迅速地从一家小作坊成长为年产值几十亿的行业龙头企业,并没有借助资本的市场,完全凭借的是优质的“产品”本身。而我们幕墙企业要获得甲方的认可与行业的尊重,也取决于其技术、质量、进度、服务等因素,而不是是否上市,是否拥有更多社会资源等次要因素,多点开花式得收购与发展无非是不想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事实上有能力把“一个篮子里的鸡蛋”都经营好的企业,才是真正在这个领域有实力的企业。
远离资本市场对于幕墙企业而言并不是倒退,而是回归理性,我们不需要虚假的繁荣,也不需要纸面的富贵,只需要脚踏实地得做好每一个项目,创造出更好的声誉和口碑,自然会有更多项目可供承揽。
未来一定会有很多企业进入股市,也一定会有很多企业离开股市,就像围城里的人想出来,围城外的人想进去,作为企业家,抵制诱惑和虚荣,才能使企业更长久持续得以发展。
十六、百年幕墙企业的形成
国内外市场上的公司,不乏寿命在百年以上的优秀企业,如日本的住友集团已有100多年的光辉历史,在日本百年企业已有两万两千多家,超过一百五十年的企业也有两万一千多家。
在中国百年企业屈指可数,但已然有不少企业经历了历史沉淀,发展稳健,步步为营得向着百年企业挺近。
中国幕墙行业将1980年兴建、1984年竣工的北京长城饭店项目标志为中国幕墙元年,这是我国第一幢玻璃幕墙高层建筑,也曾有人提出1959年人民大会堂外墙采用的花岗岩,但行业内普遍达成共识的还是北京长城饭店,至今也三十几年了。
为此笔者统计了行业内部分知名幕墙企业的成立日期,分别是:香港远东1969年(由于香港的幕墙企业起步早于中国大陆,2012年3月被中建收购);浙江中南1984年;中山盛兴成立于1984年,1987年开始涉足幕墙;深圳金粤1985年;浙江圣大1987年;中建深圳装饰1985年;深圳方大1991年;深圳科源1992年;苏州金螳螂1993年;沈阳远大1993年;上海美特1993年;浙江亚厦1995年;珠海兴业1995年;山东雄狮1998年;北京江河1999年;苏州柯利达2000年;深圳三鑫2008年……
需要说明的是,部分公司实际筹备时间会早于注册时间,或幕墙属于增项业务晚于公司注册时间,存在一定出入。较典型的如浙江建工集团成立与1949年8月,而幕墙公司则是2008年成立,跨越半个世纪;同样情况的还有浙江中天建设集团前身注册成立时间是1949年11月,而装饰幕墙公司实际组建的时间是1999年,但在此期间这些企业也承揽过不少幕墙工程,特别是有些项目以装饰或者总包名义承接,实际上包含了幕墙,因此无从考证单位真正涉足幕墙的时间。
柳传志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20年的中国企业剩下的已经不多了,被淘汰的要么是适应不了环境,要么是在管理方面出了问题。”值得欣慰的是幕墙行业经营超过二十年的企业比比皆是,超过30年的也大有人在,但能否成为百年企业,还有待观察。
经历了二三十年的发展,这类幕墙企业的经营已然非常稳健,有了固定的长期战略客户和供应链,内部管理人员也实现了阶梯状的迭代和培养,尤其是领导者的接班人也开始在行业内崭露头角——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眼界更为开阔的新一代管理者能更精准得捕捉商机,有更优质的社会资源,对市场敏感,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受到过发达国家、先进企业的熏陶,是企业发展中重要的新鲜血液,日本的百年企业很多也是家族式的薪火相传,这一点在中国幕墙行业也初现端倪。
笔者认为,百年幕墙企业的形成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幕墙行业产品推陈出新,始终保持着市场认可度和生命力;
2.企业有正确的文化和价值观,走正道,避免走捷径;
3.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技术并对本行业保持专注;
4.拥有科学的管理体系,与员工保持同盟关系;
5.注重下一代接班人的培养;
6.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内部资金健康稳健,不盲目扩张;
7.关注世界格局,以动态的思维面对行业发展问题;
8.居安思危,坚持长期对企业及行业发展的深入思考;
9.企业家拥有打造百年企业的决心。
相信将来的幕墙企业会有更多的接班人接替前人的岗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推陈出新,把优质的幕墙工程输出到三四线城市或者国外待开发区域,涌现出众多的百年幕墙品牌。
未来充满未知,风险与机遇并存,过去是政策引导市场,未来的风口则是由企业自身创造,每一次新技术的变革,都会在行业内引起震荡。
要想让自己的企业在行业新一轮调整中屹立不倒,只能让企业管理者尽早地进行知识、技能的储备及观念的更新,对未来有着长远而充足的预判,以便能够平滑过渡——这是摆在希望长期从事幕墙行业的人面前的唯一道路。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对于行业未来发展的思考,由于条件有限,不足之处,请广大同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