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氏松茎象在红河州的风险分析评估
2018-09-22何艳萍钱石生钱永祥
何艳萍,钱石生,钱永祥
(1.云南省个旧市白云山国有林场,云南 个旧 661400;2.云南省红河州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云南 蒙自 661199;3.云南省泸西县旧城镇林业站,云南 泸西 652403)
1 背景
1.1 分类地位
萧氏松茎象(HylobitelusxiaoiZhang)系鞘翅目(Coleoptera)象虫科(Curculionidae)松茎象属(Hylobitelus)。
1.2 生物学特性
经在红河州石岩寨林场定期观察,萧氏松茎象2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蛀道、以成虫在蛹室中越冬。该虫以幼虫在树干基部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蛀道取食危害,并造成松树大量流脂,新流的树脂红褐色且软,后期变成白色颗粒状,堆于根际。
1.3 发生和防治情况
在这次普查中,建水县和州石岩寨林场有萧氏松茎象分布,石岩寨林场300亩加勒比松中幼林轻度受害,建水县零星发生。受害林分已采取清除死亡木、人工捕捉幼虫和蛹、蛀道施药等方法进行防治,取得了较好效果。
2 风险分析
2.1 分布情况
我国分布于江西、湖北、湖南、贵州、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云南省分布于昆明市寻甸县。红河州分布于建水县、个旧和红河州石岩寨林场。
2.2 扩散蔓延可能性分析
2.2.1 寄主植物及其分布
萧氏松茎象寄主:云南松、华山松、湿地松、加勒比松、马尾松等松科植物。根据2008年二类资源调查数据,全州有云南松、华山松等松科植物538万亩。
2.2.2 适应性分析
国内适生范围:江西、湖北、湖南、贵州、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的部分地区,全州适生范围:建水、石屏、个旧、开远、蒙自、弥勒、泸西7个北部县市。
2.2.3 传播方式
萧氏松茎象主要通过带虫松科植物的调运作远距离人为传播。
2.3 天敌分布情况及制约能力
我国未见萧氏松茎象天敌报道。
2.4 对经济和非经济方面的影响
2.4.1 在国内危害情况
2008年,昆明市寻甸县萧氏松茎象发生面积8000亩,华山松林分最高受害株率86.7 %,云南松林分受害株率80%,造成少量华山松中幼林死亡,死亡率2.8%。
2.4.2 潜在的经济影响
萧氏松茎象在建水县零星发生,未造成危害,在红河州石岩寨林场300亩加勒比松中幼林轻度受害,零星发现死亡松树,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大。
2.4.3 非经济方面的潜在影响
以云南松为主的松科植物,是红河州的乡土树种,也是建水、石屏、个旧、开远、蒙自、弥勒、泸西7个县市的主要树种,全州538万亩松科植物大部分划为生态公益林,萧氏松茎象的危害,对全州生态建设造成了潜在影响。该虫虽然在受害林分发生较普遍,但虫口密度并不高,受害寄主只是零星死亡,其危害性并不大。
2.5 检疫和拔除的难度
萧氏松茎象被国家林业局列入192种危险性有害生物名单,是云南省4种补充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该虫主要危害中幼林,目前未发现幼苗受害,随幼苗的调运而传播的可能性不大。若大苗受害其根际周围必定有松脂,现场检疫容易被发现,检疫难度并不大。
萧氏松茎象采用人工捕捉幼虫和蛹、生石灰刷白、树虫净钻孔施药、氧化乐果蛀道注射、呋喃丹根区施药等方法进行防治,可控制该虫危害,只是防控成本较高。
2.6 定量分析评估
2.6.1 分析依据
根据萧氏松茎象的分布、扩散的可能性、潜在危险性、寄主的重要性、危险性管理的难易程度5个方面,按照《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指标体系》,结合全州实际给予各项指标赋分,计算R值。
2.6.2 危险性综合评价值的计算
对照表1中赋分值,代入公式计算P1、P2、P3、P4、P5和R值。
P1= 2.1;
P3=0.4×P31+0.4×P32+0.2×P33=1.4;
P4=Max(P41,P42,P43)=1.8;
P5=(P51+P52+P53)/3=1.17;
表1 萧氏松茎象风险评估
3 评估结果
通过对萧氏松茎象定性和定量分析,R值为1.54,该虫属于中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
4 风险管理对策
4.1 切实加强检疫监管
禁止从疫区调运松科植物苗木,加强检疫执法工作,打击一切偷运松科植物的行为,防止萧氏松茎象人为传播。林检部门要加强对使用松科苗木绿化的单位或个人的产地检疫和复检工作。
4.2 切实加强监测工作
蒙自、个旧、建水、石屏、开远、弥勒、泸西7个县市是松科植物的主要分布区,要设置固定监测点,定期监测,做到早发现早除治。
4.3 及时开展防治
发生萧氏松茎象的地区,要采取人工捕捉幼虫和蛹、树虫净钻孔施药、氧化乐果蛀道注射、呋喃丹根区施药等方法进行防治,减轻该虫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