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复兴路上的体育荣光

2018-09-22张旭东

今日中国 2018年9期
关键词:体育事业北京体育

文|本刊特约评论员 张旭东

体育,既是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与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进步方面,体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体育对于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发挥了显著的作用。而进一步实现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推进体育事业的改革创新,有利于推动中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从北京举办亚运会开始,中国逐步积累了举办包括夏季奥运会在内的大型综合体育赛事的经验。而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不仅显著提高了中国体育的运动成绩,而且大力推广了奥林匹克运动,鼓励了全民参与体育的浓厚兴趣,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健康中国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撑。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 体育不可或缺

健康中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目标之一。保证和提高亿万中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始终是中国体育工作的立足点和归宿。在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今天,以体育为核心要素之一的健康中国建设,毫无疑问是物质与精神文明相结合的重要领域。

应该认识到,体育对于人民群众的思想和生活影响很大。广大的体育工作者,同时也是社会文化的建设者和传播者。促进人们形成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高尚的情趣,提高生活质量,离不开体育工作者的努力。体育运动队杰出的运动成绩,顽强拼搏的运动精神,往往会在社会上形成巨大的正能量,对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爱国精神,都有着无与伦比的作用,这也有助于促进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观,对提升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和素质都大有益处。

例如,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女排曾经顽强拼搏,勇夺世界女子排球大赛的五连冠,书写了影响几代人的“女排精神”。在随后的历次奥运会中,中国女排的成绩都会牵动国人的心。2004年在雅典和2016年在里约热内卢,中国女排均取得了宝贵的金牌,这不仅是中国“三大球”项目在奥运会上难得的辉煌记忆,更是激励新一代年轻人奋发图强、努力进取的精神财富。在工作和生活中学习“女排精神”,争做时代的精英,在社会中蔚然成风。

健康中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目标之一。保证和提高亿万中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始终是中国体育工作的立足点和归宿。

利用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机会,中国在4亿多青少年中开展了奥林匹克知识教育活动,让奥运的理念不仅停留在运动赛场上,也传播到每一个青少年的身边,使奥林匹克运动实现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传播与普及。奥运理念与中国群众体育活动的结合,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使得中国大地上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体育圣火传递活动,更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受到了奥运的激情和身为炎黄子孙的自豪。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入新时期的征程中,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都对中国的体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证明,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不仅有利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体育健儿在国际赛场上为国争光,而且有利于推进以体育产业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新经济业态的发展,从而为中国的富强崛起提供崭新的持续动力。

体育事业发展的活力,始终都在于改革创新。体育事业的发展,也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适应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新期待,以改革的精神不断创新体育发展的体制,拓宽体育发展的渠道,增强体育发展的活力,夯实体育发展的基础。唯有如此,中国的体育事业才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助推改革开放进程 奥运与亚运功不可没

在不久前闭幕的雅加达第18届亚洲运动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运动健儿再一次创造佳绩,以夺得132枚金牌92枚银牌65枚铜牌共计289枚奖牌的佳绩,毫无悬念地蝉联了金牌榜和奖牌榜的首位,而且在国人非常关注的“三大球”项目中也取得佳绩,中国男、女篮球队和中国女排不负众望拿下最终的冠军。随着雅加达亚运会的闭幕,新的亚运周期也迎来了杭州时间。

中国能取得如此令人骄傲的运动成绩,并经常成为国际或洲际性运动会的主办地,实际上走过了一条极为艰辛的奋斗之路。1908年5月23日,天津基督教青年会会刊《星期报》曾经刊载了一篇题为《竞技运动》的文章。文章提出,虽然中国将没有运动员参加于当年在英国伦敦举行的奥运会,但是中国将会发展自己的体育运动事业。今后,中国不仅能派出运动员参加奥运会,有朝一日也能够举办一届奥运会。这就是中国奥运百年之问的缘起,中国运动员何时参加奥运会的疑问在1932年有了答案,中国运动员何时拿到第一枚奥运会金牌的谜底在1984年揭晓,而中国何时能举办一次奥运会的梦想,则在距1908年的整整100年后才得以实现。

1979年,中国在开启改革开放征程后,回到了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明确表示,中国不但要参加奥运会,而且可以承担举办奥运会的义务。1990年在北京成功举行的亚运会,给了中国足够的信心向举办奥运会发起冲击。1990年9月22日至10月7日在北京举行的第11届亚洲运动会,是中国第一次举办综合性的国际体育大赛。亚奥理事会的37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代表团共6500余名运动员参加了这届亚运会。中国派出636名运动员参加了全部27个项目和两个表演项目的比赛。各代表团运动员共刷新42项亚洲纪录和98项赛事记录,打破4项世界纪录,超6项、平5项世界纪录,中国体育代表团共获得金牌183枚,奖牌总计341枚,确立了在亚洲体坛无可撼动的领先地位。

北京亚运会结束半年后,中国第一次尝试申办奥运会,但最终以微弱差距惜败。1998年,北京再次提出申办奥运会,最终取得了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主办权。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胜出的一刻,成为全体中国人在新世纪初最为幸福的记忆之一。北京申奥的成功,再一次向世界表明,改革开放、日益繁荣的中国正以坚定的步伐走向、融入世界。在以“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为口号的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以夺得51枚金牌,总计100枚奖牌的成绩,首次跃居奥运金牌榜的第一位。北京奥运被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给予了“无与伦比”的评价,名副其实地成为一届精彩非凡的奥运盛会,在人类奥运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2018雅加达亚运会男子100米决赛:中国选手苏炳添破赛会纪录夺冠

紧随北京的脚步,广州以“激情盛会,和谐亚洲”为主题,于2010年11月12-27日举办了第16届亚洲运动会,将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广东的建设成就向世界进行全方位展示。广州亚运会共设42个比赛项目,成为亚运会历史上比赛项目最多的一届。最终,中国体育代表团再掀夺金狂潮,以夺得199枚金牌,总计416枚奖牌的成绩蝉联金牌榜和奖牌榜的首位。羊城广州也以独特的魅力和日新月异的发展成就,赢得了全亚洲的交口称赞。

对于中国而言,2022年毫无疑问将是中国体育史上一个极为特殊的年份,因为这一年不仅北京要代表中国首次举办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过冬季奥运会的“双料”奥运城市,而且杭州也将举办第19届亚运会,成为继北京和广州之后的第三个中国亚运城市。2016年的G20杭州峰会已经让有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名的杭州闻名世界,亚运会的到来将使美丽的西子湖畔再次成为全亚洲乃至全世界瞩目的焦点。

成功举办夏季奥运会和亚运会,使得中国成功积累了丰富的大型综合体育赛事办赛经验,体育运动成绩也得以显著提高,体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体育对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综合性助推效益也得以不断体现,体育产业在中国的发展方兴未艾。随着北京冬奥会和杭州亚运会的即将到来,中国的体育产业将在深化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在中国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期,必将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体育事业北京体育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北京,北京
师范院校体育院系服务地方体育事业的研究
当前形势下的新发展理念与全民健身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