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资助 做好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

2018-09-21牟晓莹

关键词:精准资助贫困生高校

牟晓莹

【摘 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高校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自2007年国家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建立以来,很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国家资助政策的帮助下,顺利完成学业。国家实行精准扶贫政策,大学生资助作为国家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要做到精准资助。[1]基于此,我们从精准资助的各方面的问题出发,探讨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新的方法和思路,以求资助更加准确,更加有效。

【Abstract】Students with family financial difficulties are a special group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ational financial aid system for student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any students from 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families have successfully completed their studies with the help of the state subsidy policy. The country implements the policy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national poverty alleviation, the financial aid for college students also needs to realize targeted funding. Based on this, we discuss the new methods and ideas of financial aid for student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various aspects of targeted financial aid, so as to make the funding more accurate and more effective.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

【Key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y students; targeted funding

【中圖分类号】G467.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8)06-0090-02

1 引言

随着国家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面临新的思路和挑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是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重要工作之一。然而由于部分高校学生数多,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数多,如何利用好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做好大学生资助工作,更好地开展并完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从而确保资助工作更加有序、严格、有效,使高校资助工作更加精准,成为高校资助工作的重点。

2 精准资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困难群体识别不够精准

高校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工作是资助工作的基础,但同时也是一项有难度的工作。目前,高校对于贫困生的认定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对于大学一年级新生的贫困生认定主要根据申请学生提供的家庭经济贫困证,证明一般是由当地村委会提供,获取证明比较容易,不少地方存在“人情章”的情况。作为高校方面,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学校方面不可能对全部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核实,不能够全面掌握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这就增加了困难生认定的准确性。有些贫困生性格比较内向,平时与班级同学接触少,在认定过程中就容易评的等级较低,甚至评议不上,另外,在资助过程中,高校多数采取学生自主申请的方式确定认定对象,这就容易出现以下两种情况。如,一些家庭情况比较困难的学生因为自卑等原因拒绝申请资助。相反,一些学生家庭虽然不困难,但看到这么大的资助力度,通过虚假证明拿到补助。这些都是资助认定工作中的问题。

2.2 帮扶措施不够精准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致贫的主要原因和家庭背景不同,他们对于资助的需求也会有所差别;而同样的困难学生在不同的年级或处于不同的阶段,他们的个体需求也存在差异。然而针对不同类别或不同时期的经济困难学生个体或群体,高校的资助工作却鲜有换位思考,缺乏创新思路,资助工作缺少个性化和精细化,往往忽略各类困难学生群体的需要差异,帮扶缺乏动态分析,工作形式不够丰富,这样的资助容易造成资助工作“供需”不对应,精准度差,使资助工作效果大打折扣。

2.3 精神贫困亟待解决

贫困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或者偏远地区,因为个人生活经历、家庭情况等原因,面对大城市的生活、学习,显得格格不入,容易出现心理、情感等方面的问题。首先,部分贫困学生有强烈的与别人不同的意识,认为自己低人一等,对一些问题比较敏感,长时间的自闭、自卑的心理,容易产生严重的心理负担,导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少数学生走向极端。另外,处于青年时期的大学生,会遇到自己心仪的朋友,但面对贫困的家庭,自己的衣着打扮、生活水平,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而高校在对贫困生的资助过程中,对经济方面的资助考虑的比较全面,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学业等其他方面的关怀,缺乏细致系统的帮扶政策。

3 “精准扶贫”思想下践行大学生“精准资助”[2]

3.1 精准识别,细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是学生资助工作开展的基础,只有做到对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的精准识别,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资助工作的精准度。

首先,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精准识贫。

①重视对新生入学前的家庭情况调查,尽可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通过QQ群,在新生中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新生家庭经济情况。高校可以在高校学生报到系统设置一个問卷调查环节,新生在不知道目的的情况下,填写的家庭经济情况问卷的内容,真实性较高。

②建立大数据分析统计平台,精准预警。学生的大部分消费都是在校园进行,高校可以建立校园一卡通分析系统,通过对学生在校消费情况进行了解,掌握学生的消费情况,对于消费水平过高和消费很低,但没有申请补助的学生进一步了解,从而确定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

其次,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困难生资助网格化管理[3]。

目前,高校贫困生资助以国家政策为主,学校自主管理、自主安排,与社会各界组织联系较少。而贫困学生虽然是学校学生,但是其家庭却是社会一员,如果高校能够与社会合力,建立贫困学生家庭网格化信息,贫困学生受到的资助不仅是高校有限的资助,还能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有益于缓解学校的资助压力。

3.2 建立全方位、全过程资助模式,精准帮扶

高校对困难学生的资助,多以助学金形式出现,学生获得资助比较容易,只要家庭经济困难就能获得资助。这种方式让部分学生不劳而获,对学生的成长有一定影响。高校可以在传统的资助形式基础上,根据学生的需求创新资助方式。如:对学术感兴趣的学生积极帮助他们联系专业课教师,使他们能够进入实验室,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优势,增加自己的自信心;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素质提升培训活动,通过专家讲授与学生素质能力提升有关的课程,如演讲与口才、人际交往能力等,提高贫困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喜欢创业的贫困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帮助他们学会生存的本领,做到扶贫必扶智。

3.3 重视对贫困学生人文关怀

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家庭经济等硬性指标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但很多人文关怀对贫困学生来说也非常重要。首先,要加强对贫困学生的思想教育,让贫困生意识到接受资助是一种社会对他们的关怀,让贫困生接受资助的同时,能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其次,注重对贫困生进行励志教育。贫困并不可怕,贫困有很多的原因,可以通过优秀校友励志报告,微信等新媒体,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励志教育,让学生意识到贫困是可以通过自身学习、努力来改变的;第三,注意

及时关注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情绪动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为其特定的家庭情况和成长环境,容易出现自卑等心理问题,作为高校,对学生的资助不能仅仅局限在物质上,精神上的资助对贫困学生来说更为重要。这就需要对贫困学生学习、生活、与同学交往等方面更加关注,对心理出现波动的学生及时谈心谈话,帮助贫困学生渡过难关。

3.4 发挥高校全体教师的优势,建立学院资助工作队伍,精准服务

高校学生是学校的学生,学生工作虽然主要由辅导员来做,但由于辅导员所带学生数量多,平时事务性工作多,很多仅仅靠辅导员去做,有时不够全面。在平时工作中,可以建立以辅导员为组长,联合班级导师、系专业课教师、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从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中,甚至在课堂中,了

解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发挥专业教师专业知识的优势,在学业上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助他们在学业上树立信息;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作为朋辈同学,平时与贫困学生接触更多,更容易沟通,协助辅导员老师做好贫困学生的各项工作。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精准扶贫”的资助模式,能够提升资助目的与资助对象需求之间的契合度,最大程度的发挥资助的效能。

【参考文献】

【1】冯光娣.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模式的研究与对策[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45.

【2】于甜,成宏涛.优化大学生资助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0):23-24.

【3】吴丽仙.建立精准学生资助工作机制研究[J].教育评论,2015(9):36-38.

猜你喜欢

精准资助贫困生高校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