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体系在检测机构同时运行应注意的事项分析

2018-09-21钱梁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24期
关键词:事项

钱梁

摘 要:管理体系是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管理体系的运行包括体系的建立、体系的实施、体系的保持和体系持续改进。结合CMA和CNAS认可双管理体系同时在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运行的情况,从“人、机、料、法、环”等主要因素,分析双管理体系同时运行下应重点注意的事项,内容可为同类模式下的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提供借鉴。

关键词:双体系;检测机构;事项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24.096

0 引言

根据官方的公开报告,全国检验检测机构已有3万多家,其中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以下简称检测机构)多达2000余家,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检验检测行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关于整合检测认证机构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在全国检验检测行业机制转变,结构调整,资源整合的大环境下;在行业主管部门“双随机”和资质认定主管部门“监督检查”等监管力度的持续加大下;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技术性壁垒日益突出的大环境下;信息化、集团化、标准化也是各检测机构努力发展的方向,为进一步提升检测机构在质量管理、检测技术方面的水平,提高社会公信力,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申请计量认证(CMA)和CNAS检测实验室认可也是越来越多的机构发展的方向。

1 双质量体系同时运行概念

机构从事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结果的检验检测活动,以《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等为基础,建立了保证其检验检测活动独立、公正、科学、诚信的管理体系,并通过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评价许可。同时,为提高社会公信力,在原有的管理体系基础上,纳入《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检测和校准实验室在特殊领域的应用说明》等要求(本文指建设工程和建材检测领域),并獲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

2 注意事项

2.1 人(人员)

人员是试验检测工作的主导者,其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对检测质量有直接影响,检测机构应普及技术、质量、行政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在对人员进行监督、考核、授权、上岗基础上,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检测机构应注意人员的司龄和工作经历,如质量负责人应有2年以上司龄,5年以上检测及管理经历,技术负责人应有1年以上司龄,5年以上检测及管理经历,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本岗位工作3年以上检测人员不少于50%,且需有相应专业的执业资格。

(2)检测机构对人员进行授权前应进行能力确认,综合考虑人员的学历、职称、工作经历、职(执)业资格、培训、监督、考核结果等材料按照体系文件对人员岗位的要求进行确认,尤其关注提出意见和解释工作这类新准则引入的人员。

(3)若检测机构的最高管理者变更时,在向资质认定、实验室认可、公路水运工程质监等管理机构进行变更申请的同时,也需对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确认。(可由变更后的最高管理者在质量手册中进行有效性声明)

(4)检测机构人员是实验室签约聘用的专职人员,不得同时在其它同类检测机构中执业,可通过签订《人员诚信承诺书》进行约束。

(5)检测机构的内审员需经培训后上岗,应分领域设置质量监督员。

(6)检测机构应掌握检测人员的流动性,当12个月内离岗总量超过总人数的30%或人员变化影响其能力时,应及时向CNAS报告。

2.2 机(仪器设备、标准物质、试剂耗材)

机(仪器设备、标准物质、试剂耗材)是试验检测工作质量控制的主线,检测机构在进行采购、验收、状态标识、储存、出入库、操作、维护、量值溯源、期间核查工作的同时,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检测机构应参照《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仪器设备检定校准指导手册》,分清仪器设备的类型,制定量值溯源方案,采取送校、比对、验证等方式进行量值溯源工作。方案应可含计量时间、计量周期、计量参数、计量单位、判定依据、责任人等内容。检测机构应尤其需关注(Ⅱ-3)类仪器设备,因该类设备的计量标准处于“在编”、“待编”状态,因此该类设备无法有效的溯源至国家基准或标准。

(2)做好仪器设备计量证书的确认工作,应熟悉仪器设备的用途,针对计量证书的计量数据按照检测规范要求、计量规范要求、实验室内部要求的先后顺序进行判定。

(3)做好仪器设备服务供应商的评价工作,主要为供货方(厂家)和检定/校准机构,若采购的仪器设备为法定计量器具,应要求供货方(厂家)提供相应计量器具许可证书,对于提供检定/校准的服务机构,应核查其法定计量机构证书或相应计量参数的CNAS认可证书。

(4)注意化学试剂及易耗品的保质期和储存条件,化学试剂应有配置、使用等记录,如涉及到标准物质,需保证能够溯源到SI单位或有证标准物质。

(5)外借仪器设备应做好出入库记录,重点关注计量周期较短的外借仪器设备状态的有效性,避免出现外借设备有效性超期,如回弹仪计量周期仅为半年。

2.3 料(样品)

料(样品)是试验检测工作的科学、有效进行的前置条件,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样品管理的程序,以保护样品的完整性并为客户保密。

(1)检测样品应加贴唯一性标贴,并具有状态标识。

(2)样品检测前应经符合性检查、根据样品特性按要求分类存储,如钢绞线需避潮。

(3)若需要对样品进行留样时,样品应张贴留样标识,标识应包含样品名称、样品编号、留样数量、留样日期、到期日期、送样人、留样人等信息;封存单上应有送样人及留样人的签字并注明封存时间。

(4)当需要对样品进行送外加工时(如力学材料、岩石、取芯芯样),需对样品加工做出书面的技术要求,可制定加工作业指导书或加工技术图纸等。

2.4 法(检测标准、方法、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

法(检测标准、方法、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是试验检测工作质量保证的重要步骤,采取方法的不同会造成结果的重大差异,因此检测机构在保证方法的统一、准确、有效的同时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做好检测标准/方法的内部管理工作,包含受控、发放、回收、作废等,受控检测标准/方法应涵盖获批资质所列标准/方法,受控文件标识应有唯一性;发放应具有目的性,可结合各岗位工作需要制定文件发放控制清单。

(2)对于上墙的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等第三层次的文件,检测机构应将此类文件纳入受控文件进行管理,确保此类文件的有效性、规范性。

(3)重视检测标准/方法现行有效性管理工作,当检测机构资源允许时,可利用标准动态管理系统,提前筛选年度即将作废标准清单;当无第三方资源时,检测机构应按规定的周期进行标准的有效性核查工作(可委托当地的标准化研究院)。当存在标准变更时,检测机构应分析检测标准/方法更前后的差异,按当地省级质监部门和认可委规定进行变更申请(书面确认或自我声明)。

(4)当检测机构接受外部评审,若涉及资质证书变更时,应考虑从申请书递交至资质证书发放这段时间,检测标准/方法在此期间变更的情况,避免出现获批资质证书存在作废标准/方法的现象。

(5)检测机构应了解检测标准/方法选用的优先顺序,尽量避免选用非标准方法,若需使用时,应经充分论证,并经委托方同一后使用。

2.5 环(环境)

环境是试验检测工作开展的有效支撑,检测机构应具有满足检测所需要的工作场所,并依据标准、技术规范和程序,识别检测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并对环境条件进行控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检测机构应注意相邻区域的不相容性,如电子分析天平不可放置在摇筛机旁,水泥成型室不可放置有高温炉,洛氏硬度计不可放置在万能材料试验机旁等。

(2)检测机构应注意安全防护和隔离,如应在化学操作室内安装洗眼和紧急喷淋等防护装置,静载锚固试验机、万能材料试验机应配置安全防护装置,在沥青室或存放贵重物品应放置灭火器并张贴状态、核查标识。

(3)检测机构对工作产生的废物、废气、废液应妥善处理(如沥青试验中的三氯乙烯等有害废液),可委托专业环保公司进行处理,并保存有毒有害物质和废弃物处置的记录

(4)检测机构在实验室区域应有“限制无关人员进入”的标识,对恒温恒湿室应有“限制进入的人数规定”的标识,对进入实验室区域的人员应进行登记。

3 结语

总之,在双管理体系同时运行下的情况下,检测机构应整合双方的管理要求,在做好“人、机、料、法、环”各方面的工作的同时,应定期上报业务统计、自查报告;充分识别各项活动的风险;及时进行电子文件、信息系统的“加密、加权、加备”工作;按照《能力验证频次要求》参加能力验证活动;综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检测和校准机构能力认可准则》的要求开展内审和管理评审;通过PDCA(计划、实施、核查、纠正)循环实施各项质量活动,不断改进完善管理体系,确保管理体系的适宜、充分和有效,从而推动检测机构科学、规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CNAS-CL01: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S].

[2]国认实〔2016〕33号.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S].

[3]CNAS-CL56:2014.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建材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Z].

[4]CNAS-CL44:201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建设工程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Z].

[5]質监综字〔2013〕 5号.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仪器设备检定校准指导手册[Z].

猜你喜欢

事项
如果要献血,需注意以下事项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饲喂奶牛应注意的事项
疫情期间,这些事项请注意!
青铜器收藏10大事项
一周重大重组事项一览
中日合作拍摄项目中翻译应注意的事项
母猪人工授精时应注意的几点事项
“内部事项”是否属于不公开范围
四季养猪应该注意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