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部审计视角的地方院校教学经费管理问题研究
2018-09-21刘景艳
刘景艳
摘要:近年来,高校经费投入不断加大,如何更好地对教育经费进行使用和监管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地方性高校一般办学规模相对较小,财务管理和监管方式相对落后,产生了一些问题。地方高校开展内部审计,是自身发展、降低风险、健全运行机制的必然选择。文章从内部审计角度查找地方高校教学经费在投入、使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内部审计,地方高校
对教学经费投入的审计其反映载体是高校教学经费的支出预算安排,对投入的审计核心是经济决策和支出预算编制是否有保障教学投入的长效机制,投入是否符合学校发展的短期和长远规划。高校教学经费支出是否合理与审计监管是否到位对一个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以下从投入、使用和监管监督查找问题,提出建议。
一、教学经费投入、使用、审计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经费投入方面存在的问题
1.预算编制不科学,教学投入缺少长效机制
高校财务管理中,预算管理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在地方高校的实际管理过程中,对预算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够,预算编制不科学、不完整,对高校的财务管理活动缺乏正常的促进作用。目前地方高校现有教学经费的拨款方式多为财务处根据院系专业个数,教师人数等若干指标计算出拨款总数,二级院系再划拨到专业建设,科研经费等各个项目中的拨款模式。分配方法简单机械,缺少合理论证。高校的二级院系和基层部门存在惯性思维,预算与实际脱节,预算执行率偏低,对教学经费的投入和使用随意性比较大,没有经过认真测算和长远考虑,导致教学经费的投入和使用不合理。在实际支出时各部门仍然按照以前的思路随意支出,導致在执行过程中由于预算考虑不周而支出受限,影响支出率。
2.经费来源单一,教学投入不足
地方高校的教学经费来源主要由政府拨款,经费来源单一。高校自身的科研经费、捐赠款项等资金来源不足,造成地方高校融资渠道狭窄。根据教育部规定,高校财政拨款金额是按照生均每年12000元下拨,随着近些年中央提高工资待遇的力度加大,拨款中用于人员经费的支出占比越来越多,而用于教学和行政正常开支的费用越来越少。各院校不得不压缩各项开支,甚至有的地方高校由于资金紧张,已经出现教学投入递减的态势,大大影响了这类院校的进一步发展。
(二)教学经费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经费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机制不完善
地方性高校经费管理责任制不健全,没有明确每个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因此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基层部门在经费的支出管理中没有主人公意识、缺乏责任心,经费支出内容和支出进度随意性较大,缺乏对资金有效的管理。同时,地方性高校往往缺乏资金管理的责任追究机制,资金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相关责任人员互相推卸责任,不主动作为,负责的工作原地踏步,不愿意担当,最终造成资金使用管理不当,且无法追溯到相关责任人,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2.教学经费使用的绩效考评制度不健全
地方高校教学经费总量不足,同时高校基层部门在基金的申请使用上缺乏合理的安排。在制定资金预算的时候,各院系往往超出需求申请预算资金,在资金总量上争取占有更大比重,但是对资金的具体用途往往缺乏详细计划,造成资金的不合理占用,甚至造成教学资源的重复建设、教学科研设备的重复购置等资金浪费现象。上述情况的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教学经费使用的绩效考评制度不健全,对教学经费的申请、使用等没有明确的绩效考核标准。
3.学校内部资源管理不健全,缺乏资源共享机制
高校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特点,造成很多地方高校不注重教育成本的核算。很多学校单方面注重经费的投入情况,而忽略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情况,学校内部资源很多不能高效率的利用起来,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加之,各高校基层业务部门在学校资源配置的时候都尽力进行资源争夺,在争取专项资金的时候积极主动,资源争抢到手后,就形成了资源独享机制,没有形成共享平台。造成仪器设备使用效益低下,资产闲置与重复购置问题并存。
(三)教学经费审计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1.基层部门存在惯性思维,预算与实际脱节,预算执行率偏低
高校预算的编制期大约在执行期之前的半年左右,因此在高校内部部门预算的编制和使用过程中,由于预算期和执行期的不一致性,院系在进行预算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到执行期的新情况,没有对执行期的资金使用进行合理规划和充分论证,院系制定的预算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二级院系没有经过认真测算和长远考虑,导致教学经费的投入和使用与实际脱节。在实际支出时各部门按照各自的思路随意支出,导致在执行过程中由于预算考虑不周而支出受限,影响支出率。
2.专业财会人员和审计人员不足
首先是高校二级学院缺少专业财会人员,以至于在预算管理和经费使用上仅凭学校财务部门一己之力。随着学校规模扩大和预算经费的不断增长,地方高校财务人员明显不足。预算申报一般情况都有时间限制,时间紧,任务重,很多时候为能及时上报而缩短了审核时间。二级学院预算申报中有些问题不能发现及时,在使用中才会发现预算与实际需求不一致,造成预算执行不到位。第二就是专业内部审计人员不足,造成内部审计发挥作用有限。
二、基于审计视角的教学经费管理建议
(一)教学经费投入的管理建议
1.不断完善教学经费拨款机制
建章立制,不断优化拨款方式,结合高校发展不同阶段和新旧专业发展不同阶段,适时调整学校拨款政策和预算资金支持重点,深化校院两级财务管理改革,实现财务管理重心下移,扩大院系办学自主权。将学院本科教学经费专项管理、分类明细核算,保证教学经费专用实效。同时,加强经费的即时监管和绩效考评,保障资金安全。教学业务费可以建立量化标准,确定每年递增的系数,按照学生人数和职工人数的比例及系数确定预算总量,财务处按预算定额直接下拨各教学单位。实践教学经费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经费按照固定标准进行下拨。教学专项经费下拨教务处,其分配办法、比例及标准由分管校领导组织专题研究,教学单位以项目形式申报,经专家评审,由财务处审核汇总后下达预算执行计划。
2.积极开辟教学经费筹资辅渠道和激励制度
当前,地方高校由于其管理归属的原因,其资源来源多来源自政府拨款和学费收入,其他资金来源所占份额极小,在此情况下,高校应当积极开辟教学经费筹资渠道,不断加到教学经费投入。高校筹资渠道中,社会捐赠和部门创收是可行的主要渠道。当前,地方高校获得捐赠的资金量很少,这和社会公众的意识和学校的宣传引导都有很大的关系,学校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捐赠行为,建立健全高校捐赠机制,提高各界的积极性。此外高校内部创收也是值得提倡的一个好的筹资渠道,高校人才汇集,创收潜力巨大,学校应当加以引导,同时给教师们提供更多的政策和机会,鼓励教师服务社会,同时达到为学校创收的目的。
(二)教学经费支出的管理建议
1. 进一步完善教学经费使用的绩效评价制度
地方高校应当不断完善内部监督和内部审计,对学校的资源配置进行有效监管,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同时财务部门应定期向领导层汇报财务状况、财务分析等以促进经费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同时,高校可以将绩效考评的结果充分加以利用,作为资金配置、表彰奖励的依据,以此来调动高校内部各部门的资金管理的积极性,实现资金的精细化管理,提高各项经费的使用效益。
2. 利用大数据加强对全校资源的管理
通过调查当前高校资源的配置和使用存在较严重的重复投入情况,该情况在地方高校较为严重。针对这种现象,各高校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等大平台数据,定期进行大数据的分析,通过分析,整合资源,形成一套完整的资源共享的制度、流程体系。特别是对于投入的设备,更应该充分发挥价值,共享,杜绝浪费的重复投入。通过大数据分析,还可以在项目审批中发挥作用,对于利用率高且急需的项目早上马。
(三)教学经费审计监管的建议
1.正确合理确定教学经费审计监管理念
高校内部应该树立教学经费审计监管理念,意识到教学经费审计监管的重要性,将教学资金监管放在学校招生、就业、发展中去考虑,放在人才培养中去考虑。只有高校全员真正认识到教学经费使用和监管的重要性,才能切实从自身做起,对资金进行需求控制和支出控制,提高学校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学校资金的审计监管是和服务并重的,不能轻服务重监管,要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2.深入开展审计工作,提高内部审计水平
高校审计人员要完善审计工作方法,进行审计信息化建设。当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审计手段发生了重大变革,由手工审计转变为计算机审计,大大提高了高校的审计效率。此外,高校应当将审计工作贯穿到高校工作的全过程,将传统的事后审计延伸到事前和事中,从事前、事中、事后多角度开展审计工作,同时侧重对事前环节的重点监控,争取做到防患于未然,提高审计工作的效果。
3.提升审计应对经费违规违纪事件的能力
从整体层面上而言,内部审计人员在应对教学经费违纪违规带来的审计风险时,保持更加审慎的职业怀疑,在审计工作中安排富有经验的人员,或利用外部审计工作提供帮助,同时在审计中强化复核的作用,为审计工作提供更多督导;具体层面上,应当在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上做出相应调整,比如:增加审计程序,实施审计程序时增加更多的不可预见性因素,并考虑实施审计程序时间的合理性和扩大样本规模。
结论:本文针对地方院校教学经费的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部分建议措施,但随着内部审计的内容、范围、职能的发展逐渐扩大的,内部审计对于找出地方高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促进学校自我约束机制完善,提高学校的教学经费的使用效率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梦涛.地方高等院校財务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与路径 [J]. 会计之友, 2016(6).
[2]陈铭.高校教育资金监管问题研究-基于北京市属高校[D].北京:首都经贸大学,2014.
[3]蒋春凤,王荣霞.高校教育资金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会计师,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