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出口贸易公司成本控制探讨

2018-09-21刘菡婷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24期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企业战略成本控制

刘菡婷

摘 要:主要通过对目前我国进出口贸易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的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并从树立成本控制理念、完善成本控制方法、完善成本控制制度、树立明确的战略目标四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希望能够为我国进出口贸易企业在成本控制工作中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成本控制;进出口贸易;企业战略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24.017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贸易活动也越来越频繁,由于我们的在现代国际贸易中发展比较晚,如何合理的降低企业成本支出提高企业利润,从而带动企业的资金运转效率,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是目前进出口贸易企业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关于进出口贸易公司成本控制的理论概述

2.1 进出口贸易概念

进出口贸易又称为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商品和劳务等方面进行的交换活动。它是各国(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或地区)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关系,是由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构成的,一般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所组成。

2.2 进出口贸易的与国内贸易的不同点

第一,商业环境复杂。进出口贸易相对于国内贸易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大,由于与不同的国家地区进行商业活动,不同国家的政治环境、法律、对外贸易的政策、技术标准、文化差异、社会风俗习惯等等都会涉及都会对我国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还需涉及到运输、保险、银行、商检、海关等部门的协作、配合,过程较国内贸易要复杂得多。

第二,交易风险大。从事国际贸易涉及的金额、产品数量比较大,运输距离比较远,合同履约期一般比较长。在交易过程中,尤其是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几率比较大一些不可抗拒自然因素是不可预知的,另外在交易过程中容易受到交易双方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变动、双边关系及国际局势变化等条件的影响,所以说进出口贸易中相较于国内的交易风险较大。

3 我国进出口贸易成本控制问题现状分析

3.1 缺少全局成本控制意识

在进出口贸易公司的部分企业只是针对公司的生产环节进行成本把控,单一的成本控制只能起到暂时降低成本损耗的作用,长期来看不利于生产环节的优化提升以及新技术的快速推广使用。

大部分进出口企业过分的重视当前的效益和产值效益,没有对预期的企业效益进行合理的把控,没有全局性的成本控制理念。甚至于有些企业的生產流程比较短,操作简洁,生产流程短就忽视了对生产成本的把控。对于原材料采购成本、仓储成本、运输成本、人力成本、销售成本、办公损耗成本等都没有得到重视,积少成多,导致企业总体成本投入过大,降低了实际利润。

3.2 企业成本控制方式不完善

由于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时间比较短,尤其是一些规模比较小、成立比较晚的进出口贸易公司目前还没有形成一种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仍然使用一些比较传统的成本控制方式,即生产成本控制方式,通过考虑企业的设备条件、原材料的供应情况、原设计的生产能力和职工的素质及技术水平等,同时根据企业的外部条件需求设定一个目标生产成本,通过用标准成本和目标成本进行分析比较提出生产成本控制的建议。

就目前的企业成本控制来说,这种成本控制方式已经不太适合目前进出口贸易企业的成本控制的需要,过于单一,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产能力。

3.3 成本控制制度有名无实

每个企业都会制定一些关于成本控制的制度,甚至于会根据自己企业的一些特殊情况结合价值链分析法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制度,希望通过标准的作业化流程来降低企业成本损耗。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之中,由于管理的疏忽、人员素质的差异不能很好的落实到工作之中,导致数据统计失真,影响了对成本投入的分配。

另外在具体的工作中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协同不通畅,对问题处理不能协商解决,尤其是处理一些关于利益、责任相关的问题出现踢皮球的现象,不能及时解决,放任不管。比如在涉及到一些合同条款的问题,有些部门只顾眼前的业绩,随意更改条款甚至会出现一种只要能成交就可以更改合同条款的心理。直接的后果就是在谈判过程中一直处于一个被动地位,甚至会被国外的客户抓住合同的漏洞,给企业造成直接损失。

3.4 没有明确的企业战略目标

在一些企业中没有长期企业发展目标,更没有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成本控制从根本上就是为了企业的战略发展而服务的,一个企业没有一个明确的战略发展方向,那么成本控制也仅仅就是为了实现短期的公司效益,不可能形成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完善的体系,只能是为了公司的短期效益的变动进行调整,只能不断的提升成本损耗。

4 完善进出口贸易成本控制的对策

4.1 树立成本控制理念

第一,从管理层开始强化成本管理的理念,不同部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价值链分析法制定一套成本控制体系。并且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本部门的员工进行定期培训,加强每一个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让每一名员工都能够在工作中形成成本控制的理念。

第二,企业要有一个明确的战略方向,一切的商业行为、工作管理都是以此为服务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形成一股合力,为了共同的目标去奋斗。

第三,树立成本效益的理念。每一名员工、每一个部门都要有成本效益的理念。计算投入产出比,做到成本分析日统计、月度分析、季度分析、年度分析,把每个部门中的投入产出比进行总结分析,通过数据分析指导,实现最低的投入获取最高的产出。

当然成本控制并不能一味地追求降低成本,二者是有一定的区别的,一味地降低成本在工作中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比如产品质量下降、生产效率下降、工作效率下降、员工负面情绪增多、人员流动性提高等不良现象。成本控制是在保证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工作效率的情况之下进行降低成本损耗,目的是通过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来提高企业效益的目标。

4.2 完善成本控制方法

第一,采购环节。对原材料进行采购的负责人员,一定要严格遵守采购质量标准,核实采购技术参数,并在市场上寻找多个供应商提供原材料供應,而且在价格方面需要多方比较进行采购。采购过程中一定要对供应商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供应商的实际生产车间、生产场地、工作操作流程、实际产量、实际的质量情况,保证原材料采购的实际质量并且能够及时稳定的供应,同时选择多个供应商,避免不可抗因素对原材料的采购产生影响。

第二,仓储环节。仓储在对于进出口贸易中成本投入也是一个较大的支出,在成本控制中也是一个关键节点。所以对于仓储的环节的把控责任重大,一定要建立责任到人的制度,根据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产品周转频率、产品损耗情况、产品的出库入库情况等等做好数据统计工作,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及时上报公司运营部门提前做好仓储分配工作,加快企业的资金周转。

第三,销售环节。销售环节也是成本控制的重要的一环,包括对公关费用的使用、运输方式的选择。公关费用的使用应该按照公司的财务标准进行使用,并且做好效果统计,根据费用使用情况的效果评估不断进行调整;进出口贸易的运输方式也要根据对方的要求、工期长短、运输距离、风险承担情况选择最优的运输方式。

4.3 完善成本控制制度

第一,建立成本预算管理制度,根据企业制定的战略目标和实际工作和企业的初级成本进行综合对比,优化工作流程,减少无用成本投入。

第二,建立内部成本控制责任制度。企业的各个部门都有具体的成本预算,根据不同的岗位职责实行责任到人的模式,加强对部门内部的成本把控。

第三,建立成本考核制度。每月对各个部门进行成本考核,具体到部门负责人,根据每个月的实际投入产出比进行考核,实行薪资奖惩。

4.4 树立明确的战略目标

不论是企业规模大小还是成立时间早晚,每一个企业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战略规划。所以公司的领导一定要根据企业产品的定位,进行市场细分,制定具体的、可实施的、明确的企业战略规划方向,为企业具体的工作指明方向。

5 总结

通过上文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企业在成本控制问题的分析,希望通过在实际的工作中树立成本控制理念、完善成本控制方法、完善成本控制制度、树立明确的战略目标四个方向进行改进,希望通过本文的理论研究能够为我国进出口贸易企业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杰.金岳出口与企业生产率:基于中国经验的再思考[J].国际商务研究,2016,(3):154-156.

[2]陈岩,张斌,翟瑞瑞.国有企业债务结构对创新的影响———是否存在债务融资滥用的经验检验[J].科研管理,2016,(1):12-15.

猜你喜欢

进出口贸易企业战略成本控制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的契合管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