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融合背景下的复合型人才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2018-09-21张瑞华

中国市场 2018年24期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复合型人才产业融合

[摘 要]文章分析了产业融合下,农村经济发展的态势和对人才的要求,指出在新形势下,复合型人才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和重要性。同时提出,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要主动适应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思路,勇于改革教学环节中不适应的部分,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培养出优秀人才。

[关键词]产业融合;复合型人才;农村经济发展

黨的十八大以来,努力解决好“三农”问题一直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引进人才和技术,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建设稳定发展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5年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新步伐,农民生活全面改善,扶贫脱贫成效显著,农民幸福感明显提升。十九大后,在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以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核心,对如何实现乡村振兴进行了全面部署。《意见》中明确提到:“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支持地方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综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这些都进一步说明了引进和培养复合型人才对于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意义。

1 产业融合下的农村经济发展的态势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既要具备良好的政策环境,也要培养优秀的人才队伍,还要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1.1 良好的政策环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中国农村的发展和建设美好生活描绘了理想蓝图,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保驾护航。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广阔农村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土地家庭承包继续延长30年,继续允许土地流转,完善新农合医疗制度,努力推进扶贫脱贫工作,改变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的城镇化发展。我们有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有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有坚定的政策支持,有亿万农民的奋斗和创造精神,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谱写现代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篇章。

1.2 充裕的发展后劲

乡村振兴战略包含着一系列的目标和发展要求。十九大报告将新时代农业农村的发展要求概括凝练为二十个字,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是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与要求。我国农村正在进行着几个变化:一是土地经营模式发生变化,经过土地流转,出现几十亩到百十亩大片联租种植、养殖现象;二是农业机械多样化,耕种收割、果品采集加工、田间管理等基本实现机械化;三是农村生活现代化,各种家用电器、太阳能、养生保健设备逐渐普及;四是农村住房逐渐向城镇化发展,出现农村建筑装修、农村超市、农村电子商务、农村金融、农村物流、农村幼儿教育、农村养老幸福院等服务产业。这些变化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带来了广阔的需求市场,为各类产业与人才的融合、协作提供了众多的机会。在加快农村公路、供水、供气、环保、电网、物流、信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任务繁重,人才需求迫切。

2 产业融合下农村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产业融合是产业新技术体系与高度专业化人才相结合的产物,两者间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从技术融合与产业特色的角度看乡村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还一直处于 “饥渴”的状态。如乡村旅游及农家乐需要具有外语能力的导游与宣传策划人才;种植养殖业需要林业果业畜牧科技人才;乡村广电、建筑装饰、医疗保健、养老保险、幼儿教育等需要相关专业人才。由于乡村的产品市场广阔而分散,消费观念较为传统,经济基础与生活条件较差,影响产业盈利预期,造成人力资本的短缺,直接影响乡村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乡村产业门类繁多,具有复杂性、多元性、服务性的特点,需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一定的外语水平。我国专家学者就如何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进行了诸多讨论。如杨琪(2005)、李维屏(2006)等指出了国际化创新型人才的特点。纪宝成(2006)从高校管理者的角度指出了这类人才培养的模式。文秋芳(2002)提出了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内涵。马琳(2010)认为,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以 “应用型”为培养目标,增强服务意识。专业知识的教学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加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与思维能力的训练。曹若男(2014)提出对外语人才的客观要求:应具有较高的时代觉悟,熟悉国际惯例和执行规则,熟悉礼仪,具有相应的文化素养,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竞争实力。

3 复合型人才的内涵

复合型人才即一专多能的人才。前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同志曾明确指出:“要注意培养复合型人才,既懂经济贸易,又懂工业农业;既懂经营管理,又懂生产技术。精通一门,兼知其它”。有研究者指出:“复合型人才是指那些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具有一、二门专业知识,且知识较为广泛,基础较为扎实,在广泛领域具有较强适应性和较高水平,并以自己创造性劳动,在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方面做出某种贡献的人”。由此可见,复合型人才不仅在专业技能方面有突出的经验,还要具备较高的相关技能,他们多才多艺,并能够在很多领域大显身手,包括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多方面。对于农村经济发展而言,复合型人才则是指既具有农业专业和其它相关专业的知识背景,又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能力,了解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具有捕捉和判断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信息的能力。复合型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思想修养与个人操守,在生活条件相对艰苦的乡村,能够去得了、蹲得住、干得好,能够与普通群众建立联系,吃苦肯干,勤奋敬业,身体健康,可以胜任有关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部门的工作。

4 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乡村经济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才培养与人力资本开发作为首要任务,采取多种途径,培养培训管理及技术服务人员,全方位畅通下乡通道,聚各类人才而用之。

4.1 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主力军作用

引导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设立相关应用型专业,培养各类人才,选拔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这是一条重要途径。以陕西省为例,多年来,在实施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2015年、2016年、2017年分别公开招聘应届及往届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1500名,落实农村人才队伍振兴计划;各地市相继行动,公开招聘应届及往届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支援农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仅2016年,西安市公开招聘268名,延安市公开招聘659名,榆林市公开招聘340名,铜川市公开招聘61人,渭南市公开招聘367人,咸阳市公开招聘239名,安康市公开招聘89名,汉中市公开招聘175名,商洛市公开招聘210名。所招聘人员重点为特困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农村中小学、幼儿园、乡镇卫生院、基层农技站、水利管理站、林业站、畜牧站及其他农村基层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

4.2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创新培训机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工作。以陕西省为例,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按照“科学规划、园区优先、示范引领“的原则,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从2014年起每年在全省范围内择优认定50个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截至2017年9月,全省共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1179个,包括有630个以宝鸡绿丰源现代农业园区为代表的实训基地,345个以陕西海升现代农业园区为代表的农民田间学校,126个以汉滨区忠诚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创业孵化基地,78个以杨凌珂瑞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代表的综合类基地。已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实训80多万人次。

4.3 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农村地域专业人才包括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在推进农村经济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建立地域专业人才培训及管理制度,落实基层单位的用人自主权,保障这些地域专业人才的福利待遇,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陕西省继续实施“三秦之光”基层人才培养计划、“三秦工匠”培养计划、“三支一扶”和特岗教师计划等,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锻炼成长计划,收到显著效果。咸阳市武功县政府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立足武功,联动陕西,辐射西北,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全县300多个网店相继上线,全县电商日成交量超万单,日交易额达100多万元,将武功打造成为陕西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地、农村电子商务企业聚集地、农产品物流集散地。

4.4 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

全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保障其在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落实农业科研杰出人才计划和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项目,实施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筑巢引凤,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使“城归族” 回乡投资创业逐渐成为良性风气。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允许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2015年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的肖婷,决心回家乡种植银耳,填补了当地种植业的一项空白,带动了本村和邻村的农户共同脱贫奔小康。陕西省石泉县是全省第一批创建和第一个通过验收的省级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县,返乡农民工有技术、有资金,有经验,有热情,创业欲望强烈,以其特有的方式促进着新农村建设和石泉县经济的迅速发展。

4.5 以资金人才为支撑,引导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

坚持人力资源开发与资金投入并重,加快推进机构、业务与人员与乡村工作的对接,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导游、外语及技术人才等,通过下乡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电商物流、保健养生、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发展村镇银行,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农村信用社“三社”协同试点。制定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落实和完善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税费减免、用地等扶持政策,明确政策边界,保护好农民利益。加快乡村产业发展,积极推广“一村一品”发展模式,扶持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景点旅游和农家乐已成为一些乡村的支柱产业,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的迅速推进,外语导游宣传显得薄弱,急需外语人才。结合乡村城镇化建设,搞好农业种植园区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加快推进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鼓励农民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农业资源、深厚的农村文化,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拓宽增收渠道。发挥社会群团组织的优势和力量,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积极作用,利用科技手段,研究解决农村产业发展、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存在问题。乡村振兴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有一个良好的乡村精神风貌,齐心协力才有发展的动力。要努力加強乡风文明建设,关爱农村弱势群体,树立良好村风、家风,使正气长存,邪不可干;使经济发展,稳定持续。

5 结论

当今的时代,任何科学技术成果无一不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晶,任何工程无一不是多专业人员协作攻关的成果。面对乡村振兴工程更是如此。因此,如何培养培训出高质量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既是高等教育应承担的任务,也是地方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高等教育需要进行深层次的变革,摒弃专业化教育模式,既有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机制,又有职业性的多功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把教育目标转移到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轨道上来。除了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之外,发挥社会培训机构的作用,加强职业农民的培训,吸引科技专家教授下乡面授指导,鼓励返乡农民工投资创业,均是乡村人才队伍振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乡村经济过程中有着重要且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新华社. http://www.gov.cn/index.htm. 2018,2,4.

[2]张瑞华.基于产业融合的咸阳市乡村旅游价值体系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9:209-217

[3]张瑞华.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乡村旅游资料翻译策略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6:74-75

[4]张瑞华.基于产业融合的咸阳市乡村旅游价值体系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9:209-217

[5]翟亚锐.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J].图书情报导刊,2009,14:23-24

[6]郑文瑾.电力企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1997,1:84-85

[7]陕西石泉县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调查报告.中国就业网,2015,8,20.

[8]我省认定各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1179个[N].陕西日报 2017,9,15.

[9]2016年西安市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招聘公告,中国应届毕业生网 2016,8,17.

猜你喜欢

农村经济发展复合型人才产业融合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