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根廷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018-09-21刘晓亚

中国市场 2018年24期
关键词:阿根廷中国

刘晓亚

摘要:20世纪90年代,阿根廷进行了彻底的新自由主义改革,主张反对政府干预,实施私有化、自由化。改革初期阿根廷经济获得大幅度增长,但其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 2001年的经济危机标志了阿根廷新自由主义改革的失败,这也为我国经济改革提供了经验与教训。

关键词:阿根廷;新自由主义改革;中国

一、改革背景

20世纪80年代被称为阿根廷“失去的十年”,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为-0.66%,债务总额增长率为139.93%,1989年阿根廷物价急剧上升,通货膨胀率高达3079.81%,生产大幅衰退,失业急剧增加。1989年,梅内姆政府上台,全面接受了“华盛顿共识”的主张,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指导下实施大规模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具体措施包括:1)国有企业全面私有化;2)全面对外开放市场,取消进出口限制;3)推进金融自由化,最大限度地对外资开放市场;4)改革税收体制,统一税收等。另外,为抑制严重的通货膨胀,阿根廷政府还出台了“兑换计划”,即货币局制度,具体内容为:采用美元与比索汇价1:1的固定汇率制度;货币基础以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为保证,中央银行不得弥补财政赤字;美元可自由兑换等。

二、改革效果

阿根廷是90年代新自由主义改革最彻底的国家,改革初期阿根廷在稳定宏观经济、抑制通货膨胀、改善财政状况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积极效果;但后期消极影响开始显现。

1、 积极效果

(1)经济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升。除了1995年、1999年GDP增长率为负值以外,90年代阿根廷经济持续增长,1999年其GDP达到305.64亿美元,相比1990年增长57.20%。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较大的改善,人均收入持续上升,1991年、1992年两年增长率高于10%,十年间年平均增长4.27%。

(2)通货膨胀受到控制,物价趋于稳定。在货币局制度下,中央银行不能通过发行货币弥补财政赤字,物价水平大幅下降。1994年,消费品价格仅增长了4%,而通货膨胀率也始终保持在一位数的水平。

(3)外汇储备增加,财政状况改善。由于宏观环境的改善、私有化的放开,大量外国资本流入,外国直接投资在1999年高达240亿美元;国际储备逐渐上升,1999年总储备达264亿美元,相比1990年增加了200余亿美元。

(4)促进市场竞争,国内工业生产率提高。新自由主义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提倡市场经济,市场竞争拉动企业生产率。1999年制造业增加值达485亿美元,占当年GDP的18.32%,10年间平均增长率为3.62%。

2、 消极效果

(1)过度私有化导致政府丧失宏观调控职能。过度的私有化使阿根廷90%以上的经济活动被外资控制,具有明显的经济外国化特征。在外资全面垄断经济的情况下,国家经济主权受到威胁,政府无法调控经济。

(2)关税降低和贸易自由化压制国内企业。由于关税的降低和进出口限制的取消,本国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飙升。1995年阿根廷失业率高达18.8%,尽管后期有所下降,但仍处于10%以上的高失业率状态。

(3)固定汇率制度僵化,政府无法运用货币政策刺激经济。阿根廷的货币供给由外汇储备决定。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爆发后,阿根廷资金外流,外汇减少,货币供给受到限制,抑制了经济增长。为应对经济衰退,阿根廷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举借外债使阿根廷政府面临严重的债务危机。

(4)税收改革加剧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政失衡。为规制繁杂的税收体系,阿根廷统一税收,将属于地方政府的大部分税种归于中央政府,再由中央政府向其提供补贴。地方政府开支急剧上升,地方政府为弥补赤字以贷款、发债的形式将债务转移至中央政府。1999年,阿根廷政府债务再次攀升,占GDP比重高达47.4%。

三、改革失败的原因

1998年第四季度起阿根廷經济出现负增长,由此开始了四年衰退期,2001年年底爆发的经济危机标志着新自由主义改革的失败。除了上述消极影响外,以下四点也是改革失败甚至导致经济危机的原因。

1、新自由主义自身的缺陷。新自由主义过分强调市场的作用,导致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空缺;过分强调私有化,主张政府仅仅需要税收维持开支,但对于经济发展初期的阿根廷而言,政府掌握部分经济资源有利于保证国家财政充裕,以防债务危机。

2、阿根廷举债增长赤字预算。30年代以来,阿根廷每届政府都采取举债增长模式。90年代经济高增长的背后是储蓄率较低,最高的一年仅为19.7%,国内资本存量缺乏,投资不足。为此政府只能依赖外资刺激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债务的增加与利率的上升使阿根廷债务利息支出逐年上升,2000年支付利息额121.25亿美元,相比1990年增长276.79%。政府丧失还债能力直接导致了2001年的经济危机。

3、改革以贫富差距为代价。改革过分强调经济增长,忽略了民生发展,贫困差距加大。改革期间,基尼系数由1990的46.8%上升至2001年的53.3%,最低收入者(10%)、最高收入者(10%)占有的收入份额在1990年分别为1.8%及36.6%,2001年则变为了0.6%和39.5%。贫富差距的扩大危及社会稳定,也增加了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

4、完全照搬国际组织的指令。阿根廷的经济改革完全是按照西方国家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进行的,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西方国家强行加于阿根廷的一种发展道路,在诸多方面不适合阿根廷的国情。

四、对我国的启示

目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面临着“中等收入转型期”的重大挑战。国企私有化、金融自由化等是转型阶段的重中之重,吸取阿根廷新自由主义改革失败的经验,有利于我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顺利实现经济转型。

1、 审慎推进国有企业私有化。我国国企仍然存在着产能过剩、体制僵化、创新不足等问题。因此,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可审慎引入民营资本和市场化经营体制,提升国企竞争力和经营效率。但是国有企业在稳定宏观经济、实现社会公平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加之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国情,改革必须以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为前提。

2、 循序渐进推动金融自由化。金融自由化有利于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增长,增强经济效率与竞争力,但其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应循序渐进地推动金融自由化。在充分评估当前金融定位的基础上,加强金融教育与创新,合理开发资本账户与改革汇率制度,逐步推进利率自由化,定期进行金融风险评估,以期在金融自由化过程中获取最大利益。

3、 严格管理政府财政收支。2017年,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256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3330亿元,全年财政收支情况较好。在此基础上,要实施更加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加大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力度,提高财政资金效益;加强债务风险监测和防范,推进政府债务信息公开。

4、 辩证对待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仅强调产出数量的增加,而经济发展还关注经济结构的改善,收入分配的公平度,失业率的降低等。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更要与民生、生态等问题结合在一起综合考虑。

5、 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市场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的形式,可以自发调节经济。但市场存在失灵现象,这就需要政府为其提供良好的环境,监督经济运行,必要时利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进行干预。在我国经济改革过程中要将市场与政府紧密结合在一起,坚持市场在经济配置中的决定性地位,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汤志江,季小江,段迎君,阿根廷债务危机的根源影响及教训[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2(03).

[2]门淑莲,程秋芳,新自由主义与阿根廷经济危机[J],财经问题研究,2003(12).

[3]方旭飞,阿根廷国有企业私有化[J],拉丁美洲研究,2004(06).

[4]沈安,阿根廷经济危机的回顾和思考[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阿根廷中国
阿根廷玉米播种进度比2020年同期低
重叠——2020年阿根廷Hello Wood建造节
费尔南德斯:阿根廷新总统
阿根廷可能禁止敌敌畏和敌百虫的使用
20、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