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改革再出发
2018-09-21江萱
江萱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节点,“红色摇篮”江西正在奋力走好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长征路。
江西是革命老区,是红色摇篮。改革开放40年来,江西凭着改革精神,正在书写着中部发展的传奇。2016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西视察。他登上巍巍井冈,在照耀了中国革命前路的八角楼前,告诫全党:行程万里,不忘初心。
以创新为动力,中国制造的C919大飞机中,多项重要研发和制造工作在这里完成;以开放为抓手,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从赣州出发的中欧班列连通欧亚,铁路、海运紧密衔接,形成12条联运大通道……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节点,江西正在奋力走好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长征路。“我们要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把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为江西的首要战略,绷紧弦、铆足劲,始终不能动摇,丝毫不可松劲,一步不容耽搁。”江西省委书记刘奇说。
从“地标”看改革开放的成就
八一广场是南昌市的地标建筑,广场经过多次改造和扩建,一直是省会城市中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1977年八一南昌起義50周年之际,广场上开始兴建“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同时,广场进行大整修,人民广场改名为“八一广场”。2001至2004年,南昌对八一广场实施大规模的扩建改造工程,使之成为突现八一南昌起义中心主题,包括纪念性、标志性、群众性和休闲性多项功能的大型现代化城市广场。
而在2017年,正值八一南昌起义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为了进一步弘扬八一精神,传承英雄基因,提升南昌美誉度,南昌市决定对八一广场及周边环境进行提升改造,打造“纪念广场城市客厅”,使八一广场成为南昌市的城市新地标、英雄城的“文化之魂”。
40年间,八一广场不仅实现华丽转身,也见证着南昌人民日新月异的生活方式,是改革开放40年间南昌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缩影。
“黄洋界上炮声隆”,井冈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建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2017年2月26日,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委托第三方评估核实,井冈山市贫困发生率为1.6%,低于国家2%的贫困县退出标准,经江西省政府批准,井冈山市正式宣布在全国实现率先脱贫“摘帽”。
在扶贫工作中,井冈山市突出精准为先,牢牢把握产业、安居、保障、基础设施四大关键。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实施产业帮扶;针对缺乏劳动能力的部分贫困群众,通过吸纳贫困户或以资金、或以土地入股等形式参与产业发展,让这些群众有稳定的资产性收益;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通过政策的兜底保障,来实现贫困人口的“两不愁、三保障”。
井冈山因地制宜选准产业,打造“231富民工程”,计划在“十三五”期间重点打造20万亩茶叶、30万亩毛竹和10万亩果业种植加工基地,实现“一户一丘茶园、一户一片竹林、一户一块果园、一户一人务工”的产业扶贫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如何使贫困人口更快地摆脱贫困,成为党和政府的关注重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提升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保持国家长治久安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实施精准扶贫战略。
2017年,江西全省脱贫攻坚呈现力度加大、进度加快、质量提升的良好态势。井冈山市、吉安县顺利脱贫摘帽;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发生显著变化。
书写革命圣地新的历史荣光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在各地发展百舸争流之际,面对前进道路上绕不过、躲不开的各种难题,面对新时代向我们提出的新课题,如何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更加宽阔的视野,登高望远、主动作为?如何把握发展大局大势,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研究,找症结、找短板,更加清醒务实地探求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路径?如何以新担当新作为,在这片曾经为中国革命做出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的红土圣地上书写新的历史荣光,让4600万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富裕幸福的生活?这是我们必须回答好的时代之问、责任之问、初心和使命之问。”刘奇说。
江西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工作重要要求作为全省工作的主题主线。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后,省委立即在井冈山召开研讨班,集中学习重要讲话精神,细化方案、落实责任、制定时限,确保总书记的每一项要求在江西都能落地生根。江西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之后,省委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的奋斗目标,提出了“创新引领、绿色崛起、担当实干、兴赣富民”的工作方针,成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要求的最有力抓手,确保重要要求真正转化为发展的强大动力,转化为发展的蓬勃伟业。
赣江新区获批,江西拥有了全国第十八个、中部地区第二个国家级新区,“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打造最好投资环境;庐山成功设市,终结许久以来一山分治局面;赣深客运专线立项开工,武九客专建设完工,江西高铁北上南下大通道打通在即,赣州南康开通中欧双向班列,江西走到了“一带一路”的前沿……处于内陆的革命老区江西,对外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
江西的发展离不开思想的解放创新。
赣州南康区林木资源贫乏,制作家具的木材75%要从东南亚、非洲、北美等地区进口,辗转运输环节多、时间长、成本高。能不能把沿海口岸“搬”到内陆?南康区创造性地实现了这一奇思妙想:通过推进赣州港建设运营,助推家具产业转型升级。我国内陆唯一进口木材直通口岸,内陆第一个国检监管试验区,我国第八个获批的国家内陆临时对外口岸、全国县级城市第一个内陆口岸……拥有诸多“第一”称号的赣州港铁路口岸,为苏区振兴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江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经济总量实现进位赶超,千亿产业由5个增加到11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1.7%,服务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达42.3%……
2018年上半年,江西省GDP总量1012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49.9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4958.1亿元,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4616.5亿元,增长10.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6.2:51.5:42.3调整为5.4:49.0:45.6。
上半年,江西省新登记市场主体 26.4万户,增长16.5%,平均每个工作日新登记2131户。其中,新登记企业8.6万户,增长20.3%,平均每个工作日新登记693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22元,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28元,增长9.2%。
把绿色优势持续转化为经济优势
近年来,江西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共进,努力走出具有江西特色的绿色发展新路子。2014年,江西列入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中央要求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江西样板”。江西一直埋头苦干。拥有全国最大淡水湖以及3700多条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江西把水生态建设放到突出战略位置,在全国率先实行全境流域生态补偿。
江西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初步形成“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文明“四梁八柱”制度框架,包括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打造河长制“升级版”、鄱阳湖及5条主要河流流域全部实施生态补偿等。
“谁保护谁受益,谁破坏谁付费。”江西在全国率先实行全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并有效破解横向补偿利益协调难题。通过考核测算,江西省给安远县下发2016年流域生态补偿资金9973万元,预拨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首批奖励补偿资金8660万元。
江西对境内鄱阳湖及5条主要河流流域全部实施生态补偿,补偿范围覆盖全省所有100个县市区。江西省级财力并不宽裕,筹措补偿资金时坚持政府主导、多方筹资,目前首期已经成功筹措并下拨流域生態补偿资金20.91亿元。
江西省完善市县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导向,将生态文明列为一级指标,并将其权重从2014年的16%提高到现在的19.35%。地方党委政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主体。江西构建全过程的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破解生态发展导向落实难题,积极引导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树立绿色政绩观。今年6月,江西出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试行)》,对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量化评价考评。
今年5月27日至29日,刘奇深入赣州市龙南县、信丰县、大余县、南康区、上犹县等地的矿区、园区、乡村和深山库区调研。“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从更高层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工作重要要求,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大兴担当实干之风,坚定不移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刘奇强调。
目前,江西省生态文明相关考核评价体系日趋完善,包括科学发展考核、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环保督察、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为强化考核评价结果运用,江西正着手建立考核标准衔接机制,提高问责追责的效率和力度。
近些年来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共抓大保护”,江西关闭了大批污染企业,关闭了大量的煤矿,光在九江就关闭700余家污染企业,非但没有影响到经济发展,反而促进了经济增长。2017年,江西省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产生68万个就业岗位,助推45万农民致富增收,其中带动了3.3万建档立卡贫困户、1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