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行千里爱无涯
2018-09-21莫兰
莫兰
人生如旅行,那些路过的风景,擦肩而过的人,总是会在不经意的刹那,击中你,热辣辣的辛酸感怎么也抹不去。
2018年春节,我结束了探亲假回京。从南宁到北京的高铁,二等座931元,足足比硬卧贵了近一倍,即便如此,春运期间也是人满为患。
13小时漫长而无聊的等待,令人昏昏欲睡。车程过半,只听得前排座位上传来一个夹着广西壮族话口音的年轻女声,在跟邻座像是她丈夫的男人聊天儿。声音不大,但直率利索,穿透力特别强,直传到我耳朵,想不听都不行。只听得他俩在聊什么微信付款、下载讯飞输入法可以语音转文字,我心想手机玩得挺溜儿啊。男人不怎么说话,大部分都是女人在说,话里话外分明是个有见识的人。
过一会儿,女人打电话:“儿子,字写漂亮点,五五二十五啊!老师在群里发了作业,不懂就去问楼下阿妈,妈妈没有她微信哦。”
正在学乘法口诀表,男孩子应该是小学二三年级的年纪。
过了大约10分钟,女人又拨了过去:“作业写完没有?认真一点,明天也得交。妹妹,你今天去幼儿园哭没?妈妈肚子饿饿,又累,还没下车,没有买方便面,没有吃东西。”
那边的妹妹应该是说了一句“妈妈,我爱你”,女人放柔了声音回道“妈妈也爱你”。
女人又交代哥哥:“明天等奶奶先送妹妹上学,再送你。六八四十八啊!我不放电话,你就这样写,两分钟就完了。十分钟能写完吗?我九点半给你打电话,加油哦。妹妹不听话,你就打妹妹屁股,奶奶不愿打,妈妈打她屁股。儿子最乖了,字写得漂亮一点哦。”
显然,这是一位两个孩子的妈妈,老大10岁左右,老二才三四岁。我好奇地欠身看了一眼,女人约莫30多岁,典型的广西人样貌,皮肤黝黑,一看就是个肯吃苦的。她丈夫年龄相仿,一脸的憨厚老实。
九点半,女人拿起手机,打开了免提。
“妈妈,我写完了。”哥哥开心地汇报。
“好棒!你把名字写上,把作业收好,放进书包,等下妹妹又搞乱了。你把古诗给妈妈再背一遍。”
只听哥哥结结巴巴地背了起来:“《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纸鸢。《咏柳》:碧玉妝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女人听得有点着急:“多背几次!黄柳飘他们好几个同学都背得很流利,发在微信群里,覃老师竖大拇指。妈妈没流量了,把爸爸手机打开,给你听一下。你多背几下,先背数学乘法口诀。”
哥哥乘法背得很顺,一点也没结巴。
女人很开心:“不错不错。《古诗二首》再背一次。第一首《咏柳》背熟一点。”
哥哥听话地背诵起来,但还是很不流利。
“再背,多背几次,背10次。后5次两首一起背。这首已经背过了,不行,是两首一起。”女人口气略显严厉。
重复几遍下来,哥哥有点不耐烦了。
女人听出来了,忙换了语气:“再背3分钟,背到9点40分就去冲凉。”
哥哥不高兴地顶嘴:“你说了背5遍的!”
“你说背好了,其实又没背好。妈妈要是在家,一定让你背15分钟。”
大概是觉得妈妈说得对,哥哥没再顶嘴,继续背诗。好一会儿,他期待地问:“妈妈,到时间没?”
“还有一分钟。你快点,不然时间又过去了。”重复学习的效果挺明显,这回哥哥基本背熟了。
女人松了口气,开始叮嘱一大堆事项:“东西收拾好没有?削好铅笔,橡皮放文具盒里,看书拣好没,不然明天找不到。”
哥哥说:“妹妹找你。妈妈,妹妹吐口水到我书上!”
妹妹先告起了状:“哥哥不听话!”
女人轻声问:“妹妹想妈妈了?”
妹妹稚气地问:“妈妈,你回来没有?”
我在一旁听得心酸。幼儿园的年纪,还不知道离家是什么意思,以为就像出门买个菜,一会就能回家吧。
女人安慰道:“还没到地方,你要乖乖的,不要撕哥哥的书。”
知道妈妈不是马上就能回家,妹妹情绪开始崩溃:“妈妈,我想你了,你快回来!”
女人无奈地:“妈妈回去了谁干活啊,爸爸一个人怎么干得了?”
一直沉默着的男人听不下去了,开口打断了谈话:“十点了,快冲凉。”
妹妹带着哭腔哽咽着:“你什么时候回来?”
这个问题女人回答不了,便岔开话题,交代哥哥:“削好铅笔,放到妈妈买的新书包里。冲凉的时候要拔电,不然有电,拔不了让奶奶拔。”
看妹妹哭,哥哥撺掇妈妈教训她:“妈妈,你回来揍她。”
女人笑了:“好,妈妈回去揍她。又不是没揍过。谁不听话,妈妈都揍。拜拜!”
妹妹还在抽泣:“哦。”
女人耸起眉毛:“我说拜拜,你说什么?”
妹妹老老实实地回答:“我说‘哦。”
女人启发她:“妈妈说拜拜哦!”
妹妹乖乖地说:“拜拜!”
挂了电话,女人和男人都陷入了久久的沉默当中。我也默然,心里眼里都热辣辣的,像是有什么东西在冲撞着它们。
这是一个好女人,勤劳、好学,肯钻研,懂科技,有见识。她也是位好妈妈、好妻子,跟丈夫一起外出打工挣钱养家,教育孩子的责任也没有落下。她对孩子充满了爱和耐心,也很懂得教育方式,懂得表达爱,不吝啬表达爱,将一双儿女教得有礼貌又懂事。
这个男人,话极少,但他一直在认真倾听家人的每一句对话。
那两个可爱的孩子,有时调皮,有时乖巧,但爱读书,爱家人。
还有未闻其声的奶奶,年岁已高,本该安享晚年,却仍在默默撑起这个不完整的家,替远在千里之外儿子儿媳照顾呵护两个孙辈。
多么善良朴实有爱的一家人,他们本该可以享受儿女承欢膝下的天伦之乐,但是,无奈的现实却将他们活生生地分开。在妹妹上幼儿园的年纪,就不得不承受这种骨肉分离的痛,甚至到了奶奶这种高龄,还要继续承受。而他们只是万千进城务工家庭中的一个——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的《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8652万人,增长1.7%。还有多少农民工家庭需要背负社会经济发展的代价?我们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好几个月过去了,每每看到疾驰的火车,扛着大包小包进城务工的人,我总会想起那对农民工夫妇,还有只闻其声的一双儿女和未闻其声的奶奶。他们还好吗?团圆了吗?孩子们成绩怎样?哥哥背诗还结巴吗?妹妹还撕哥哥的书吗?希望他们安好,更希望国家更多地关注农民工群体,切实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融入难题,让每一个农民工家庭都可以安享天伦,不再需要背负骨肉分离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