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云,火一样的老师

2018-09-21许陈静

环球人物 2018年17期
关键词:马云阿里巴巴公益

许陈静

马云是谁?这个问题问100个人,大概100个人的回答都和阿里巴巴有关。马云则自称“乡村教师代言人”,这是他在新浪微博上的名字。

他最近去了一趟非洲,为保护野生动物的巡护员颁发由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和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共同出资设置的奖项。他还有一个属于个人的公益机构——浙江马云公益基金会,工作人员刚刚结束对200名“马云乡村教师计划”获奖者的培训。这是一个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头的公益项目,从关注乡村教师逐渐发展到关注乡村校长、乡村师范生、乡村寄宿制学校。马云全程参与。

他尝试用“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法”做有质量的公益。在帮助弱势群体享受优质教育这件事上,他把着力点放在教师身上,关注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希望授人以渔。

今年9月将迎来第二届“全球XIN公益大会”。上一届大会是两年前在杭州举行的,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英国前首相布朗、姚明、李连杰等知名人士在这个平台探讨教育、互联网公益、环保、救援、医疗等话题。今年的5个分论坛,马云依然将出现在教育话题的讨论中。

为什么人生的下半场是公益?为什么关注乡村教育?在阿里巴巴成为一个如此庞大的经济体后,如何更多地参与社会事务?带着这些疑问,《环球人物》记者与马云进行了对话。

“公益是马拉松,不在意你跑多快”

《环球人物》:在成立马云公益基金会前,你已经参与了很多公益项目,为什么还要在2014年成立马云公益基金会?

马云:我和太太在创业之初就想好了,50岁之前赚钱,50岁之后要投入慈善和公益事业。这些年我心里面最想做的事就是公益。2014年时,我50岁了,觉得成立个人公益机构的事情要赶紧做起来,不能再拖。

2009年,阿里巴巴集团组织了一个员工游钱塘江的接力赛。当最后一棒员工上岸后,我看到所有参赛者身上都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塑料袋和各种各样的残渣,所有人都感到非常震惊。从那天起,我们决定阿里巴巴把每年3‰的营业额作为公益基金用于整个城市、国家和世界的环境保护。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远远不够。我决定把个人的努力和资产放进去,以更有效地推进公益事业,于是成立了马云公益基金会。

这个基金会希望“让天更蓝、水更清、人们身体更健康、思想更阳光”。也希望播下种子,让年轻人未来在成功和富裕以后,想到他们应该做点什么,让人们生活得更好一些。我们或许无法解决全部的问题,但如果我们能做些事情,启发人们思考,这就是贡献。

《环球人物》:你曾经说“用2%的股本设立个人公益基金是一种尝试,机制人才建设好后会大规模投入”,现在“尝试”到了哪个阶段?

马云:目前,基金会重点关注乡村教育领域。3年间,我们推出了4个计划:从乡村教师计划到乡村校长计划,再到乡村师范生计划以及乡村寄宿制学校計划。通过探索,基金会形成了清晰的乡村教育人才激励、培养与校园环境提升的发展框架和品牌项目,形成了乡村教育计划的组合拳。

中国有几千万的乡村儿童,决定他们未来的是300多万名乡村教师;而决定这些乡村教师成长和发展命运的,是中国20多万乡村校长。

乡村师范生计划的初心是让最年轻的毕业生投入到乡村教育的队伍当中,这样才能够保证乡村教育拥有源源不断的进步动力。

推出乡村寄宿制学校计划,是让乡村孩子们享受更优质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让他们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公益是马拉松,不在意你跑多快,最在意你跑到头。我们不追求多大规模,更看重结果和可持续性。我们要建立“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法”这样一套新公益模式。商业手法就必须有3个导向:结果导向、效率导向、公平导向。

《环球人物》:什么原因让你在众多公益项目中尤其关注乡村教育?

马云:未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一个国家的强盛不能只顾科技最先进的地方,更要关注最薄弱的地方;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不是看发达地区,而要看落后地区;一个社会的进步,不在于有多少精英,而在于底层人口的数字。

很多年前,我到农村去。早上5点多,我去赶早班公共汽车。非常昏暗的车灯下面,有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拿着包。那个地方让人感觉很荒凉,也很不安全。我问小女孩去哪,她说去读书。我好奇才5点多怎么就出门上学,她说她到学校要走10多里的路。当时我就想,如果有一天我有机会,我可以为农村的老师、为农村的孩子们做点什么事?

像小女孩那样的乡村孩子,在中国有几千万。如果他们在薄弱的教育环境里长大,中国再强大也强大不到哪里。如果教育跟不上,人类所谓的和平、发展、繁荣、昌盛都是假话,扶贫真正的目的是扶人。只有让贫困农村的受教育人口多起来,才能实现真正的繁荣发展。

“中国教育的突破点和希望在农村”

《环球人物》:你的微博名叫“乡村教师代言人-马云”,为什么会给自己这个标签?为什么基金会的第一个项目是乡村教师奖?

马云:在别人看来,我当过老师、做过老板,其实我只做了一样工作——当老师。我大学毕业后当了6年老师,创业后用当老师的办法在做企业。我认为CEO就是首席教育家(Chief Education Officer)。

我有一个梦想:就是尽我自己的最大努力,让老师得到真正的尊重。我愿意下半辈子都做乡村教师的代言人,去唤醒整个社会、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对乡村教师的关注和重视。

乡村教师计划刚开始设立的时候,我不想用自己的名字。后来我的同事说服了我:做慈善要低调,做公益要高调。慈善是援助,公益是唤醒,唤醒人们的良知,唤醒大家一起参与。

我觉得乡村教师在做中国最大的善事,他们既是保安,又是保姆,还是家长、医生,最后才是老师。乡村教师是乡村最美丽、最温暖的阳光。老师对一个人影响之大,超越我们想象。老师的一句话、一个行动、一声表扬、一点一滴都可能改变一个年轻人的人生。

《环球人物》:马云乡村教师计划到今年是第四年了,这些年,哪名乡村教师让你印象最深?

马云:我们已经资助了300名乡村教师,他们的事迹都非常感人。认识的老师越多,我越觉得他们可爱,越觉得他们值得所有人尊重。有一位获奖的“90后”老师,让我印象尤其深刻。他叫丁茂洲,是陕西省安康市贫困偏远的湖中小岛上的一位小学教师,整个学校只有30名学生。他每周都自己一个人扛米带菜、乘摩托车坐柴油船去上课,在学校里给学生们教知识,带着学生们踢足球、打乒乓球。2015年,丁茂洲获得首届“马云乡村教师奖”。获奖后,他不但收获了爱情,还成为乡亲们可以托付存折密码的人,每次回城里都有乡亲托他帮忙取钱。像丁茂洲这样的故事让我越来越受鼓舞,越来越有信心。

像他这样坚守在乡村的年轻教师还有很多。他们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他们在努力改变中国最贫困的乡村。希望有更多人关注乡村教师,让他们已婚的家庭地位更高,未婚的追求者更多,总之是让乡村教师更受人尊重。

《环球人物》:你期望如何通过对乡村教师的帮助影响乡村教育?你认为什么样的乡村教育是比较理想的状态?

马云:老师的心胸,决定了学生的心胸;老师的视野,决定了学生的眼界;老师的心情,会决定学生的心情。乡村教师的发展,不仅决定乡村学生的未来,也决定乡村教育的未来。

大学三年级时,我在浙江一个小县城的乡村做了一个多月的代课老师。到那边以后我被当时的环境条件、学生的素质震撼到了。孩子们不错,可条件实在太差。但是一个多月,我得到了莫大的快乐,得到很多以前在城里面可能没有的东西。没想到六七年以后,二十几个学生中有3个考上大学,几个考上中专,他们给我写信,说当时我的很多话鼓励了他们。乡村的孩子其实更需要的是阳光灿烂的心态以及学习的能力。

乡村学校里有大量留守儿童。乡村教师的使命不仅仅是教会知识,还要把心育、美育、体育带给乡村孩子,哪怕是在最贫困的地方。

我一直觉得,乡村孩子也许数学、语文、物理、化学并不比城里孩子好在哪儿,但在素质教育上实现换道超车是完全可能的。中国的改革是从小岗村开始的,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是从农村起来的,今天中国教育的突破点和希望也在农村。

“我没有困惑,但别人对我有困惑”

《环球人物》:2016年,你发起了全球公益大会,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马云:办全球公益大会,真正的含义是“心”。心态影响姿态,姿态影响生态。慈善是给出自己的善心,而公益在于唤醒更多的善心。从2010年开始,阿里巴巴在公益领域已经有了一些行动,将公司收入的一部分用来做公益,并且唤醒社会,采取积极措施。我们努力寻找解决譬如水、空气和食物问题的方案,不仅从中国找,也从全世界找。我们以为那样就足够了,但很快就明白一个道理:公益需要钱,但是光有钱是远远不够的。

公益和慈善还是有点差异,慈善在于给予,而公益是在于参与,在于点点滴滴的行动。慈善可能以给钱为主,而公益需要时间、激情、智慧以及所有钱买不到的东西。

同时,我们在参与公益的过程中,发现有很多志同道合的同仁,他们一直在探求,一直在努力,一直在改变着生活、改变着我们这个世界。所以我们觉得这一批人需要有一个平台、需要有一个机会来分享、交流我们的经验和看法。公益大会就是这样一个平台,唤醒每个人的公益意识,参与公益事业。

《环球人物》:从事公益这么多年,哪件事让你产生过困惑,引发了什么样的思考?

马云:我对从事公益好像还没有过困惑,但是别人对我做公益有困惑。一是有人困惑:马云为什么不裸捐?前几年巴菲特和比尔·盖茨到中国来,请很多中国企业家去参加晚宴,希望大家裸捐。我去参加了,但吃饭前我跟巴菲特在一个小房间进行了一次探讨,我直接表明我是反对裸捐的。我跟他说:“您今年80多岁了,40岁的时候您为什么没有裸捐?如果我现在80岁,我也都捐了,一分钱不剩。”

企业家最大的价值,是把钱用在刀刃上,用钱带动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这是第一要素。现在正是做事情的时候,是要创造价值的时候,不能裸捐,而是要把我们的智慧、知识、能力转化为社会发展的正能量。

二是员工曾困惑:为什么捐给日本地震灾区的钱比捐给国内的多?有一年日本地震,当时云南也发生了地震。公司决定捐款给日本300万元人民币,给中国云南100万元人民币,因为日本灾难更大一些。当时公司内部有激烈的辩论和争论。

我的看法是,今天世界任何地方、任何灾区,不会因为你捐出去的一点点钱而发生变化。捐款真正发生变化的不是灾区,而是你自己。世界的穷,你救不完;世界的病,你也治不尽。但是我们可以把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善意和善心唤醒,这就是我们每年到处参加各种公益的初心。

《环球人物》:你说过,未来的重点是做好3件事:湖畔大学、马云公益基金会和达摩院。这三件事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吗?

马云:一家公司有诞生这一天,一定也会有灭亡这一天,我希望阿里巴巴不在的时候,有几样东西可以留下来,成为我们留给世界最好的东西。

第一是达摩院。把我们的技术、对技术的探讨以及创业创新的思想留下来。阿里巴巴达摩院最主要的思想:技术不是让技术更强大,而是让人类更强大,让人类更幸福。

第二是商学院,包括湖畔大学和阿里巴巴商学院。把阿里巴巴的商业智慧、对经济的理解留下来。从商业角度来讲,未来整个人类变化会非常大,我们需要为未来打造一批真正的企业家,打造一些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去为人类开拓整个经济、社会、生活。

第三是公益基金会。把家国情怀、对世界的担当留下来。我们能够做很多影响社会、影响世界的事情。

《环球人物》:阿里巴巴已经发展为一个数字经济体,你希望这个经济体今后如何更好地参与公益事业?

马云:我希望阿里巴巴能打造好3个有特色、有味道的公益平台。

第一个是员工平台,7万名员工做自己温暖人心的小公益,用善良的心做聪明的事。我们鼓励公司内部成立各种跨部门、跨公司的小公益项目、公益基金,在公司内部诞生更多类似魔豆宝宝基金、蚂蚁森林这样的项目。鼓励大家建立自己的公益,建立各种丰富多彩、有情有义、有滋有味的公益机构,让更多人來参与。

第二个是经济体平台,用经济体资源做大公益,用强大的定力做专业的事。数字经济体平台上的公益更关注专注力。有的时候“少就是多”,再大的平台也不可能什么事情都做,什么事情都做好,一年少做几个,但要努力做好。经济体的公益资金,这些钱不是我们的,我们要代表所有捐款人用好这些钱,成千上万的经济体内的人的爱心不得有半点伤害。

第三个是阿里巴巴公益脱贫基金,用商业的思想做国家的事。全面脱贫,国家已经到了攻坚阶段。我们投入100多亿参与其中,想要攻到点子上,一定要做到有滋有味。有滋就是有结果,有味就是有特色。我们参与全面脱贫要有商业思想,加入商业思想才叫脱贫,没有商业思想那只是扶贫。商业思想的关键点,必须要有效率、必须要有结果、必须要可持续。

猜你喜欢

马云阿里巴巴公益
公益
公益
公益
马云不卖“一句话”
公益
打个平手
如果是马云
倒立的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