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及监测站网布设研究

2018-09-21,,

地下水 2018年5期
关键词:水资源量监测站陕西省

,,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 杨凌 712100;2.陕西省地下水管理监测局 陕西 西安 710003)

1 陕西省地下水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状况

1.1 地下水资源现状

陕西省地下水资源量133.46亿 m3,其中黄河流域70.75亿 m3,占全省地下水资源量的53%,长江流域62.71亿 m3,占全省地下水资源量的47%;从地形地貌分布来看,全省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52.55亿 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87.94亿 m3,二者的重复量为7.03亿 m3。按区域划分关中地区地下水资源量48.73亿 m3,陕北地区地下水资源量22.23亿 m3,陕南地区地下水资源量62.49亿 m3[1]。

全省矿化度M≤2 g/L的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达40.36亿 m3。其中:平原区34.92亿 m3,山丘区(包括盆地外小平原和山间小盆地)5.44亿 m3;黄河流域34.02亿 m3,长江流域6.34亿 m3;在平原区中陕北风沙滩区4.38亿 m3;关中盆地27.48亿 m3;陕南汉中盆地3.06亿 m3。全省各行政分区地下水资源量详见表1。

1.2 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

我省对地下水依赖程度较高,据水利普查统计,全省现有地下水取水井143.68万眼。据《陕西省2015年水资源公报》[2],地下水开发利用总量达33.39亿 m3,占2015年度总供水量91.16亿 m3的36.6%,占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40.36亿 m3的82.7%。按地域分,关中地区地下水开采量为25.70亿 m3,占全省地下水开采利用总量的77.0%,占关中地区总供水量的47.4%;陕北地区开采地下水量为4.31亿 m3,占全省地下水开采利用总量的12.9%,陕北地区总供水量的41.7%;陕南地区地下水开采量为3.38亿 m3,占全省地下水开采利用总量的10.1%,占陕南地区总供水量的12.7%。按行业分,农业地下水用水量为16.01亿 m3,占全省地下水开采利用总量的47.94%,工业地下水用水量为8.16亿 m3,占全省地下水开采利用总量的24.45%;城镇地下水用水量为5.07亿 m3,占全省地下水开采利用总量的15.18%;乡村生活地下水用水量为3.49亿 m3,占全省地下水开采利用总量的10.45%;生态环境地下水用水量为0.66亿 m3,占全省地下水开采利用总量的1.99%[3]。全省各行政分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见表2和表3。

表1 陕西省行政分区地下水资源量统计表

表2 陕西省行政分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汇总表

表3 陕西省行政分区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汇总表

2 陕西省地下水监测站网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世纪50年代,根据农业灌区地下水水位变化较大的实际情况,我省启动了地下水监测工作,相继布设了636处省级地下水监测站,现状均为借用或租用民用井、农业灌溉用井,且能达到自动化水平的监测站数量不多,从2014年以来选择了244个监测站开展了地下水水质监测。多年来,各级精心组织,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定时监测,按时发布监测公报,积累了大量监测有效资料,为我省合理开发利用和严格保护管理地下水资源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投入不足,省级地下水监测站网已不能适应地下水保护和管理需要。主要存在问题如下:

(1)专用监测站数量少。现设有省级地下水监测站636处,均为借用或租用民用井、农业灌溉用井。受机井运行管理、生产用水和基本建设拆迁占地等多种影响,监测站点不得不经常调整,严重影响地下水监测工作,影响地下水监测资料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2)监测站控制性不够。按现有的地下水监测站虽然在关中盆地、千陇盆地和延安黄土原区、陕南三个盆地浅层地下水监测站基本达到了《规范》确定的数量,但由于我省地形地貌复杂多变,仍然不能全面监控这些区域浅层地下水变化情况。城区和其他区域监测站普遍偏少。深层承压水和榆林风沙滩区、陕北白于山区、陕南秦巴山区,以及渭北、榆林府谷岩溶水丰沛区的监测站点更少,无法全面监测全省地下水变化情况。

(3)监测数据精度难以保证。现有的636处省级地下水监测站,仅有56处配置了自动监测设备,其余站点均聘请当地人员承担日常监测。由于监测补贴较低,承担日常监测人员大多为老人和妇女,人员变化频繁,文化程度较低,管理培训难度较大。加之监测主要使用测绳、测钟、简易万用表和普通温度计等原始测量工具,地下水监测精度难以保证。

(4)监测时效性较差。目前现有的580处地下水人工监测站,监测数据主要依靠信件报送到县级地下水监测机构,经县级地下水监测机构审核后,报市级地下水监测机构进行数据校核分析,录入地下水监测数据库。监测数据从监测到录入数据库约需两周时间。在数据分析、汇总处理上,仍然主要依靠人工进行,效率较低,不能满足及时跟踪分析地下水动态和适时对地下水进行预测预警的地下水保护管理要求。

3 建议

(1)建设地下水监测站点。按照统筹布局,突出重点的原则,以水文地质单元区域控制为基础,结合现有省级地下水监测站和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站,全面布局地下水监测站,既保证地下水监测资料的连续性,也保证监测站网能够满足长远发展的需要。监测站由基本类型区水位监测站、基本类型区开采量监测站及特殊类型区监测站组成。

(2)建设地下水监测信息系统。按照地下水监测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充分利用及整合现有水利信息化成果,在国家地下水监测信息系统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信息系统结构,全面改善陕西省地下水信息系统软硬件环境,实现高效率的地下水监测信息采集、运输、处理、存储、加工、检索和服务一体化工作模式,提高地下水监测时效性,提升公众服务能力,大幅度提高地下水信息共享和服务能力。

(3)加大地下水监测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地下水监测规范化要求,本次规划建设1 800处监测站及其保护设施;结合省级监测中心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规划建设省级地下水监测基地大楼,完成地下水监测中心能力建设,为地下水监测管理工作提供基础保障。

(4)完善地下水监测管理体制和机制。按照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模式的原则,结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明确地下水监测管理职责,完善管理体制,建立管护分离管理机制,加强地下水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采取有力的保障措施,完善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

4 结语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分布广、相对均匀、水质优良供水保证程度高等特点,在保障城乡居民生活与饮水安全、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地下水监测站网现状的研究,对我省今后地下水监测站网合理布设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监测站网的合理布设,建立统一的陕西省地下水监测站网,初步形成现代化的地下水自动监测系统,地下水监测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的实效性和准确性将得到大幅度提高,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基础信息,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对控制区域地下水资源的过量开采,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也为因超采地下水而诱发的地面沉降或地裂缝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的治理提供了可参考数据。地下水水质监测,将随时掌握地下水水质的动态变化,为整治和预防地下水水质恶化、确定地下水的污染源及污染程度、有效地保护地下水资源奠定基础,为城乡供水安全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水资源量监测站陕西省
陕西省自强中等专业学校简介
基于SWAT模型分析嘉陵江流域蓝、绿水资源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北京市监测站布局差异分析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对辐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系统开展数据化运维的探讨
聚焦两会
浙江省近期各分区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
与酷暑奋战的环保英雄——宜兴市环境监测站现场采样组的一天
区域地下水资源量计算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