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全球机器人领域开放合作发展更好造福人类社会
2018-09-21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 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刘 鹤
机器人是当前科技变革的最重要领域之一,最领先的国家、最活跃的投资者和最富有想象力的人们都大显身手,这将对人类社会的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产生深刻影响。当前,机器人领域发展呈现出一些趋势性现象:第一,机器人产业发展明显加快。近年来,全球机器人产业年均增长速度始终保持在15%以上,2017年全球机器人产业规模已超过250亿美元,增长20.3%,预计2018年将达到近300亿美元,完全有潜力成为新的增长点。第二,机器人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机器人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实现与人深度交流、互动、协作正成为努力方向。第三,机器人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工业机器人应用场景已从生产线、车间拓展到仓储和物流,应用领域从汽车、电子等产业扩展到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服务机器人应用场景扩展更加迅速,已服务于家庭、学校、商场、银行、酒店、医院等多种场所,并进入人类日常生活的诸多领域。第四,机器人领域的国际协作更为密切。机器人全球产业链初步形成,不同国家根据各自比较优势,深度参与到机器人设计、研发、制造、集成、服务、培训等产业链不同环节,正在形成一个开放式、全球化的产业生态体系,等等。
当今世界,机器人发展受到广泛重视,我体会背后至少有几个主要因素在发生作用。一是人口和社会结构变化。2017年底,全球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有9.6亿,占总人口的13%。老龄人口将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快于其他年龄人口增长速度。另外,人口和社会结构还发生其他变化,导致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供求发生变化,用机器换人成为一个大趋势。二是由“科”到“技”的变革加快。在20世纪我们已有大量科学积累,而21世纪是由科学到技术加速转化的时代,需求拉动使技术进步迎来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近年来,机器人领域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储备已具备相当条件,接近实现突破的拐点,带动机器人产业迅速发展,机器人领域的“巴斯德象限”特征明显。三是经济发展迫切需要新的增长点。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全球流动性过剩,实体经济缺乏新的增长点,大量资金迫切需要投资机会。在这种背景下,机器人领域正提供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中国机器人产业也在快速发展,2017年,工业机器人生产超过13万台,较上年增长68.1%,目前,高速增长的态势还在延续。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在机器人领域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为促进中国机器人领域持续健康发展,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需求导向。中国老龄化问题尤为突出,人口和社会结构变化面临加速趋势,经济转型明显加快。这些都表明中国对机器人的潜在需求无疑非常可观。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适应需求总量和结构的变化,不断提高机器人产业的供给质量和水平。
第二,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机器人产业总体上仍处于起步和探索发展阶段,各种未知大于已知。我们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允许自由思考和充分探索,为企业家创新和科技人员发明创造提供尽可能大的空间,为科技创新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政府也要根据需要,加大基础性研发投入,为创新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尤其要坚定不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
第三,大力加强教育。科学技术进步在与教育赛跑,教育要急起直追。一方面,要大力加强机器人发展所需要的学科、多学科和跨学科教育,高度重视历史、哲学、心理学、人类学等人文素养,最大限度启发人的想象力,培养更多机器人领域发展所需人才;另一方面,努力提升国民教育水平,提倡终身学习、鼓励自主学习,适应机器人时代对人类提出的新要求,使劳动者能够适应新的就业形势需要。在教育方面,政府要发挥更大作用,企业也应当尽到应有的社会责任。
第四,妥善应对道德伦理和法律法规方面提出的新问题。机器人领域的快速发展在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道德伦理和法律法规面临诸多选择。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试图从机器人的角度,规范人机之间的互动关系,现在看,他提出的不少观点值得深入研究,怎样在发展人工智能方面趋利避害,是我们需要共同回答的严肃问题。
第五,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中国将在开放环境下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欢迎各国来华投资和开展多种形式合作,我们坚决保护外商在华合法权益。我们生活在一个新的时代,很多挑战都不是单个企业乃至国家能够独自解决的,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远远大于分歧矛盾,比如,机器人发展就提出许多新问题,需要大家共同解决。我们由衷希望对此能够形成共识,不同政治制度之间、不同国家之间能够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选择合作而不是奉行具有伤害力的单边主义,大家携起手来应对解决面临的诸多问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