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乾隆御制瓷的浪漫风格

2018-09-21沈玲王屹

陶瓷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牧羊女御制洛可可

沈玲 王屹

(景德镇陶瓷大学, 设计艺术学院, 景德镇市 ,333001)(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 ,景德镇市 ,333001)

传统上,中国历代宫廷御制瓷基本呈现或端庄典雅、或雍容华贵的正统风格,装饰主题多以动植物纹为主,以及少量仙道神佛和儒家经典故事的人物主题,甚少出现突出表现女性美的题材,更遑论带有性暗示内容。而在乾隆时期,部分的清宫御制瓷上不但出现世俗人物题材,还出现以表现女性美为主的人物主题,并显示出非同寻常的浪漫气息。如图1为一件乾隆御制瓷胎画珐琅化妆盒,其表面以类似西洋油画技法绘有一金发西方牧羊少女,倚坐在树旁。少女神态似乎暗示她正在期待着某人的到来。在少女身后描绘着暖洋洋的欧洲田园景色,少女左侧有一只盛满的鲜花花坛,右侧三只白色的山羊安然自若。颇有意味的是,羊在东西方文化中各具特别的含义。在欧洲文化中,山羊象征着情欲,而且在18世纪牧羊女是欧洲洛可可画风流行的带有爱情象征或性暗示的画面主题。这件瓷器当是模仿同时代欧洲牧羊女主题画作的作品,可视作为18世纪欧洲盛行的洛可可风格在清宫御制瓷上的体现。

在乾隆朝,以郎世宁为代表的欧洲传教士画家们已经为清朝皇帝服务多年,清宫内的西洋画风已经逐渐形成。清宫洋画家们和他们的中国学生在皇帝的旨意下,创作了许多中西风格混合的画作,其中就包括带有欧洲洛可可浪漫风格的作品。①如图2,一副西洋风格的中国宫廷美人肖像,据英国艺术史家迈克·苏利文推测,可能为郎世宁学生的作品。 画面为一名年轻中国女子,应是乾隆帝宠爱的妃子,表情甜美,身着18世纪法国服饰,左手持有一根牧羊杖,右手扶着一个装满鲜花的花篮。此画作洛可可风格明显,很可能受法国洛可可艺术大师布歇(Francois Boucher)的影响。布歇曾创作过许多牧羊女主题的作品,图3为其典型作品之一。布歇还曾为法国塞尔夫瓷厂设计过许多洛可可风格的欧洲人物主题的瓷器装饰。其作品曾被当作礼物赠送给乾隆帝。1765法王曾委托高类思(Aloys Kao)和杨德望(Etienne Yang)向乾隆帝呈递他的礼物,包括 “…18件塞尔夫瓷器,一批布歇和马德里的瓷器”②。1768 年,路易十五又赠送六块由布歇设计的“Beauvais”壁毯给乾隆帝。乾隆帝看到壁毯时赞不绝口,“皇帝陛下让人把它们从不同的角度陈列。他对此的欣赏,就如同查看精美作品时一样专心致志。”③由此可见,乾隆帝对于欧洲洛可可风格的浪漫情调是颇为欣赏的。此外,在同时代由欧洲输入清宫的其他器物上甚至还能发现情欲表达更为直接露骨装饰,如图4,一件18世纪英国产怀表,表面装饰有一对半裸相偎青年男女,为希腊神话西风之神和花神(Zephyrus and Flora)的爱情故事,画面中浪漫的情欲气氛浓郁。清宫中此类带洛可可浪漫风格的西方舶来品为数不少,显示出虽然表面倡导儒家礼教的乾隆帝内心对于浪漫题材亲近,同时又为乾隆帝下令制作模仿欧洲洛可可题材的瓷器,提供了启发和参照。

图1. 牧羊女御制瓷胎画珐琅, 乾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2. 嫔妃像, 乾隆时期宫廷画家

图3.休憩的牧羊人和牧羊女, 油画,布歇(1737)

乾隆帝本人对于西洋文化,尤其是对绘画和画珐琅有着很大的热情。清宫档案记载,乾隆九年(1744),皇帝下令“…以后不必多烧造广珐琅器物,寻觅西洋珐琅器皿呈进”。④乾隆帝在位期间,还充分利用清宫传教士郎世宁等人的西洋写实绘画技能,他们和中国宫廷画家大量地绘制记录清宫中的各种事件、庆典和皇帝本人及嫔妃的肖像。在宫廷仕女人物创作过程中,作为样板的欧洲洛可可的浪漫风格被有意识地融入,其中包括图2的嫔妃像。这种风格进而延展到乾隆帝喜爱的御制画珐琅器上。由此可以推断,在有了足够的欧洲洛可可浪漫题材范本的前提下,以及皇帝本人对于这种风格产生兴趣之后,生产这类风格的御制瓷胎画珐琅器便是水到渠成。

图4. 绘有一对恋人的镀金怀表, 伦敦产, 18世纪,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5.御制料胎画珐琅水盂, 西洋牧羊女,乾隆,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

有意思的是,这类产自清宫的浪漫牧羊女主题一出现便开始了本土化。如西方的牧羊女或其他浪漫题材的作品中,画面一般都是一对青年男女或相拥或作调情状,而清宫瓷上装饰却通常只有女性,而男性从画面中被除去,大大减弱了画面的情欲气氛。另外,在西方作为性爱象征的羊,在清宫御制瓷上,角色和文化涵义也发生了变化。如图1,在这件最为接近欧洲原型洛可可牧羊女主题的画面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共有三只山羊,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有意为之。如图5、图6两件清宫御制画珐琅牧羊女主题画面也是如此。三只羊暗合了中国本土的祥瑞象征“三阳开泰”的谐音,含勃勃生机之意,巧妙地消解了西方文化中山羊代表的性暗示。此类东西方对同一种象征物的不同解读的转换现象颇为有趣。这种以本土文化对性暗示的弱化和消解应该很好理解,毕竟太过露骨的情爱画面,不符合儒家的正统文化,尤其是在皇家御制器物上。

图5 是一件主题为牧羊女的乾隆时期的御制料胎画珐琅水盂,现藏于英国大维德基金会。与图1相似,这件作品的画面中的主人公也是一名高鼻深目的欧洲女子,头上扎着黄色的头巾,但是身上的衣服似乎已经接近中国女性的传统风格。另外她微微倾斜的婀娜体态显然不是普通农家的牧羊女所应具有的,而是与中国传统的美人仕女图上的贵族女子颇为接近;在她的左侧,也有三只羊,而羊的身后有一棵中国传统的梅花。显然,在这件画珐琅作品中,中国本土的元素已经悄然增多。而在图6,一件瓷胎画珐琅瓶牧羊女图中,画面中心已经被一名中国服饰装束的少女替代。少女叉腰微微斜着头站立在三只羊的中间,神态颇为妩媚,绝不像传统中国绘画的端庄娴淑之态。而且绘制风格也显示出明显的西方影响,以明暗来突出物象的体积感,羊的绘制极为精细写实。这类画珐琅器物风格的画面一方面减弱了西方牧羊女的情欲表达,同时又含蓄地吸收了西方文化中部分浪漫因素,并以中国女子的形象,最终替代欧洲女性的形象。从这几件牧羊女为主题的御制画珐琅器上,中西元素的变化,可以看出自欧洲的浪漫风格,逐渐地本土化的过程。

图6. 御制瓷胎画珐琅瓶,中国牧羊女,乾隆,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

综上所述,乾隆时期的御制画珐琅瓷上出现了部分以表现女性美、并带有浪漫风格的装饰主题。这类主题以西洋绘画技法风格绘制,并在产生后融入中国元素,减弱了原来的情欲特征。其出现主要有几个原因:一是欧洲输入清宫的洛可可艺术品,提供了视觉启发和范本;二是乾隆帝本人对于这类浪漫题材的喜好,为这种风格的产生提供了推动力;三是中国本土的传统文化对这种外来文化的制约和改造,使乾隆帝既能自己满足对这种异域浪漫风格的喜好,又不至背负违背儒家礼教的负担。

注释

①苏立文, 东西方美术的交流, 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p.557。

②同上pp.97-8。

③事实上,1860年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时,圆明园西洋楼建筑群还有大量法国宫廷赠送的挂毯,瓦兰(保罗兰,英法联合接受委员会法方代表)在西洋楼发现,有一大批房间铺满了带有法国纹章的法国产花挂毯,它们是1767年法国宫廷赠给乾隆皇帝的礼品。耿升:《孟斗班与第一次鸦片战争——新公布的档案文献揭露英军焚毁圆明园之真相》,学术月刊,2006年1月,第38卷,转引自 刘辉,欧洲本源与本土语境,p89。

④引自萱草园主人整理之《康熙、雍正、乾隆朝瓷胎画珐琅历史档案资料》http://www.xuancaoyuan.com/ZiLiao/Qing/FaLangCai/NiaoBiao/index.html

猜你喜欢

牧羊女御制洛可可
《御制耕织图诗》瓷板册页的清宫往事
南宋《太宗皇帝御制戒石铭》碑(梧州本)
青玉雕御制诗描金长方形插屏
Chinese astronomy in the time of the Jesuits: Studies following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秋天的梦
17世纪 洛可可艺术风格 繁复与浪漫
老佛爷的洛可可迷情
洛可可风格的时装设计研究与应用
——以作品《Recoco》为例
土耳其牧羊女
洛可可风格在现代针织女装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