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年
2018-09-21江苏省常州市正衡中学八13陆诗涵
江苏省常州市正衡中学八(13)班 陆诗涵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每当读起这首诗,在故乡的外婆家过年的记忆便涌上心头,一字一句,都是故乡的情怀。
在常州上学也有两年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时光如水,大家期待已久的春节悄然降临。今年春节,我又回到故乡泰兴的外婆家过年。
深灰色的墙院上张灯结彩,朱红色的大门喜气洋洋,大红灯笼高高挂。红艳艳的窗花烘托气氛而又不失精致,红纸上的“福”字金光闪闪,一切都透着喜庆团圆的味道。
除夕夜之前,我们将一大袋面粉倒进盆里,兑上温水,搅拌成面糊。我拿着写好的春联,外公端着装了面糊的盆,我们一起来到门口。我拿起一把刷子在盆里搅拌了一圈,听着外公的指示在门的相应位置刷上一层面糊,再拿起崭新的春联轻轻敷在上面,然后抹平直至将春联贴牢。这个老办法虽不新奇但十分管用。
大年初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不绝于耳,家家户户都热闹得不行。一位接一位的亲戚踏进院门,外公把他们迎进客厅,给他们挨个发香烟。聊得正欢时,他又拿出珍藏的好酒,与亲朋好友一同分享,谈笑风生,把酒言欢。
按照故乡过年的习俗,主人要给大年初一来拜年的客人煮一锅香气扑鼻、补血养气的枣茶,因为这也寓意着美好和幸福。
到了差不多傍晚六点,重头戏可算来了!每年村里的“庆年会”都是一台压轴戏。在村庄里的小广场上搭个正规戏台,每人带个小板凳,有兴致的再拿两包瓜子,味儿绝不差。先是“啪”的一声,灯亮了!只见村干部身披暗蓝金丝袍,手拿双股剑,腰身一展,脚步疾走,好一个亮相!在“庆年会”上可是出尽了风头。接下来就是王太奶奶和他儿子的黄梅戏对演。看吧,开始了。王太奶奶好威风,怒目一瞪,唱道:“逆儿可顺也,此举非君哉!”另一边,她儿子也演得精妙绝伦,接道:“母已忘儿,恩何以报,只得陌路哉。”俩人针锋相对,真是妙趣横生。现在想来,外婆村里的“庆年会”,一点儿也不比鲁迅先生笔下的“五猖会”差呀。有意思!
故乡的年、故乡的路、故乡的人、故乡的情,那种淳朴的年味儿从未改变,那种过年的气氛也在心头从未走远。愿时间走得快点,我期待着,下一个,故乡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