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贺州地区花生田昆虫群落结构研究
2018-09-21陈庆政卢亚成黎淳锋叶万余吴春玲
陈庆政 卢亚成 黎淳锋 叶万余 吴春玲
(贺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 542813)
花生是广西主要的油料作物,全区种植面积达18万hm2,居全国第五位[1]。贺州市地处桂东北山区,是广西重要的油料作物生产区,同时也是国家重要的花生原原种扩繁基地。近年来,由于受耕作制度、种植方式、气候的变化以及不合理使用农药等因素的影响,花生田昆虫类群和群落结构随之发生了相应的改变[2]。花生田害虫的暴发有日益频繁及难控制其危害的趋势,从而直接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农田生态系统也受到威胁。因此,需要研究花生田昆虫群落结构,从而确保其稳定性,抑制害虫暴发,促进花生丰收。本研究以广西贺州市信都镇的花生田为调查点,开展1年6个月不间断的昆虫收集工作,并对收集的昆虫进行鉴定分类,旨在了解贺州地区花生田昆虫类群和群落结构,为指导花生害虫防治和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点和时间
地点:广西贺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田(东经110°43′,北纬23°58′)。
时间:2014年5月到2015年11月全年调查,其中5~9月每周调查一次,9月~次年4月每半年调查一次。
1.2 调查方法
试验采用马来氏网取样法进行(图1-1),马来氏网引自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设置在花生田核心区,要求通风且阳光充足。马来氏网安装需要各条固定绳索需拉紧,使得各网面抻平绷紧;网脊的倾斜角度在35°~45°为宜。中间的黑色阻隔筛网与地面之间不要有缝隙,以便爬行类昆虫的收集。收集瓶中的酒精保持在半瓶以上,并要求浓度达95%以上。每个地区设置一个马来氏网,马来氏网在花生收获后,继续放在该地收集到12月份,第二年移至相邻的花生田中收集。
图1-1 马来氏网花生田间安装效果图
2 花生田昆虫群落组成结构
2.1 广西贺州花生田昆虫群落组成结构(到目)
本研究在贺州地区共获得昆虫样本100822头,分属于14目、150科(表2-1)。其中,膜翅目昆虫36种,占该地区昆虫总科数的24.00%;双翅目昆虫27种,占总科数的18.00%;鞘翅目昆虫25种,占总科数的16.67%;鳞翅目昆虫19种,占总科数的12.67%;半翅目昆虫21种,占总科数的14.00%;直翅目9种,占总科数的6.00%;缨翅目和弹尾目昆虫均为3种,分别占总科数的2.00%;啮虫目2种,占总科数的1.33%;脉翅目、毛翅目、革翅目、蜻蜓目、螳螂目和蜚蠊目昆虫各1种,分别占总科数的0.67%。
2.2 广西贺州花生田昆虫群落组成结构(到科)
2.2.1 鞘翅目 贺州地区共采得鞘翅目昆虫1914头,隶属于25科,其中以瓢甲科、叶甲科和露尾甲科为主,共占鞘翅目昆虫总数70.33%,瓢甲科共有602头,占总数的31.45%;叶甲科共有452头,占总数的23.62%;露尾甲科共有292头,占总数的15.26%。
表2-1 贺州地区花生田昆虫群落组成结构
2.2.2 半翅目 贺州地区共采得半翅目昆虫12,947头,隶属于21科,其中以蚜科和叶蝉科为主,共占半翅目昆虫总数86.12%,叶蝉科共有9737头,占总数的75.21%;蚜科共有1413头,占总数的10.91%。
表2-2 贺州地区花生田鞘翅目群落组成
表2-3 贺州地区花生田半翅目群落组成
2.2.3 双翅目 贺州地区共采得双翅目昆虫63,485头,隶属于27科,其中以花蝇科、蝇科和菌蚊科为主,共占双翅目昆虫总数70.22%,花蝇科共有17,978头,占总数的28.32%;蝇科共有14,975头,占总数的23.59%;菌蚊科共有11,626头,占总数的18.31%。
2.2.4 鳞翅目 贺州地区共采得鳞翅目昆虫3956头,隶属于19科,其中以细蛾科、卷叶蛾科、螟蛾科和夜蛾科为主,共占鳞翅目昆虫总数78.94%,细蛾科共有1122头,占鳞翅目昆虫总数的28.36%;卷叶蛾科共有753头,占鳞翅目昆虫总数的19.03%;螟蛾科共有688头,占总数的17.39%;夜蛾科共有560头,占总数的14.16%。
表2-4 贺州花生田双翅目群落组成
表2-5 贺州花生田鳞翅目群落组成
2.2.5 膜翅目 贺州地区共采得膜翅目昆虫8008头,隶属于36科,其中以姬蜂科、茧蜂科蚁科、缘腹细蜂科和金小蜂为主为主,共占膜翅目昆虫总数80.85%,茧蜂科共有3070头,占膜翅目昆虫总数的38.34%;姬蜂科共有2138头,占膜翅目昆虫总数的26.70%;蚁科共有608头,占膜翅目总数的7.59%;缘腹细蜂科共有393头,占膜翅目昆虫总数的4.91%;金小蜂科共有265头,占膜翅目昆虫总数的3.31%。
表2-6 贺州花生田膜翅目组成及比例
2.2.6 直翅目 贺州地区,共采得直翅目昆虫156头,以斑腿蝗科和蟋蟀科为主,其中,斑腿蝗科共有54头,占直翅目总数的34.62%;蟋蟀科共有44头,占直翅目总数的28.21%。
表2-7 贺州地区花生田缨翅目组成及比例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贺州地区花生田昆虫群落结构复杂、群落物种丰富,这是否与贺州地理、气候有关,尚需进一步去研究。试验共捕获昆虫样本100822头,经鉴定分属于14目、150科,优势类群为膜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双翅目、鳞翅目、直翅目等。群落结构分析表明:膜翅目以茧蜂科为主,胡蜂次之;鞘翅目以瓢甲科为主;半翅目以叶蝉科为主;双翅目以花蝇科为主;鳞翅目以细蛾科为主;直翅目以斑腿蝗科为主。以上类群是整个花生田昆虫群落的主体,占群落昆虫种类的90%以上,在整个昆虫群落中起主要作用,对昆虫群落的结构稳定、农田的生态系统平衡有着重大的影响。
花生害虫有300余种[3],主要危害花生的叶片和根茎部,而南方地区以斜纹夜蛾、花蓟马、花生蚜、小绿叶蝉、铜绿丽金龟等害虫为主,其危害较大[4]。本研究共捕获夜蛾科昆虫560头,蚜科昆虫1413头,叶蝉科昆虫9737头,鳃金龟科昆虫43头,以上各科昆虫为昆虫群落中害虫的优势种群。花生天敌昆虫在群落水平上对害虫数量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对群落结构的稳定也有重要影响[5]。本研究捕获瓢甲科昆虫602头,步甲科昆虫105头,食蚜蝇科昆虫151,头茧蜂科昆虫3070头,姬蜂科昆虫2138头,姬小蜂科昆虫107头。以上各科昆虫均为花生田的主要天敌昆虫,对农田生态系统平衡有重要作用,并抑制着花生虫害的爆发。
花生田昆虫群群结构的稳定性直接影响花生的产量与品质[6]。受环境、气候、耕作制度、种植方式的影响,花生田的群落结构将会发生变化。同时,不合理使用化学防治也会对花生田昆虫种群结构的稳定性产生威胁,甚至会破坏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探索花生田昆虫的种群结构,研究其演替、稳定,是花生害虫综合治理基础。关于贺州花生田主要类群发生动态,本课题尚需进一步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