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岛“信使”

2018-09-20胡翠君

文学港 2018年6期
关键词:桃花岛竹筐信使

胡翠君

1

我收到的第一封信是同学寄给我的,信封内装的是一张分数线,我回了一封感谢信,此后,与同学通信好多年。想不到的是,那年秋天,我竟然去了小岛邮电所上班,每天收发邮件,信件不多。回想起来,足以珍贵。

在小岛邮电所工作,我还是一名话务员。乡邮电所设有电话交换机,是人工接线,需要24小时值机,但晚上电话业务量不多,有空余时光,写信成了我的功课。

在岛上跑邮路的是一位中年大叔,绰号“大炮”,因为他曾是爆破手,在石子宕口做活,发生了意外,伤了手。乡里为了照顾他一大家子的生活,给他一份跑邮路的工作,他们家里兼开销店,销店也成了一个邮政站点。此情此景会让人想起电影《那山、那人、那狗》里的投递员,不同的是,在岛上,邮袋往来得靠渡轮,投递员候在码头,等渡轮靠岸,他上船取了邮袋回销店分拣邮件,再一个岙一个岙去投递,都是山路,靠双脚,一天走下来也够呛。

2

小岛的老人不识字,有几位到邮电所找我代写信或读信,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小脚老太太,她的名字里有个素字,我喊她素婆婆。每年临近春节,素婆婆要给嫁到桃花岛的大女儿写信,絮絮叨叨,有说不完的话,我提醒她要紧的话说几句就可以了,她嘴里答应好的好的,嘴巴还是吧嗒吧嗒说个不停,我只好在信里给她长话短说,写完念给她听一遍,她就会说好个好个。慢慢的我感到老人只是想与人多说说话,也许我就是一个好听众。素婆婆的小儿子在海上搞运输,有一年发生了意外,船与船在海上相撞,几位船员落水失踪了,其中有一位是她的小儿子,老来失子,钻心地痛。素婆婆来邮电所勤了,还是给大女儿写信。她已是满头白发,她的声音苍老得让我难过,她的语速越来越慢,有时候还会停顿,说来说去都是差不多的话语,反复说到大女儿刚嫁到桃花岛,生下三个小孩,因为是渔民,粮食紧张。过年了,素婆婆送米给大女儿,得坐小船去桃花岛,船到桃花岛,逢上落潮。船靠不了岸,搁在泥涂上,素婆婆只好脚跋泥涂上岸,人冻得骨骨抖。素婆婆话里有了抱怨大女儿,平时不来也算了,过年过节也不来看看娘。大女儿没回信。

有一年春节后,素婆婆拿来一袋(布袋,是碎花布制成,一本杂志大小)虾干来谢我,虾干是她桃花岛的大女儿送来的,大女儿拜岁来过了,素婆婆看上去蛮开心的,我也替她开心。其实素婆婆泡制的海水萝卜特好吃,素婆婆的房子就建在码头边,每年冬季,素婆婆洗干净白萝卜,一个一个放进大缸,用几块平整的不大不小的石头压住萝卜,再担来海水沉淀杂质后倒进大缸,等半个来月,搬开石头,捞上几颗海水萝卜,蹦脆爽口。素婆婆每年送我海水萝卜吃,滋味犹存。有一天我回城了,再也没见过素婆婆。

3

我回城后,让我惦记的还有一位爷叔,小岛上人都喊他小对。喊他爷叔是随阿芬的叫法,阿芬是我的同学,阿芬的母亲是上海女知青,上海人的方言里喊叔叔为爷叔。阿芬的父亲叫大对,她的爷叔叫小对,一直没娶亲,过着单身汉的生活,侄子侄女就如他自己的孩子,特别亲,后来阿芬去了宁波工作,小对爷叔一个星期要与阿芬通一次电话,每次是吃午饭的辰光。那个时候,岛上打个电话是不便的,他从盘巨湾走到梅湾,到邮电所大约需要半个小时,他托我来敲阿芬的BB机,不一会,阿芬会把电话打到邮电所里的座机,他们之间说的是上海方言,偶尔他们声音讲得重些,我也没听全。

多年后,我在城里生活,路过昌国桥,看到桥边的角落里,有两三处卖水果的摊贩,这些水果都是季节性的,初夏李子、桃子和杨梅,初秋石榴、葡萄和大枣,初冬桔子和苹果,春来有草莓。在一个初夏,突然看到小对爷叔在卖桃子,穿着一件发旧的西装,戴着一顶黑蓝色鸭舌帽,他整个人就地而坐,屁股下横一根扁担,装桃子的竹筐很特别,竹筐编得不深,筐腰是鼓鼓的椭圆形,竹筐提手是高高的大拱形,红彤彤的桃子在竹筐里垒起,卖相诱人。我听有人在问桃子价格,一听比人家卖的贵三分之一,我还是买了五个桃子,他没认出我,我也没说起,赶路要紧。

到了秋天,路过昌国桥,看到小对爷叔在卖柿子,竹筐依旧是那对竹筐,硕大的柿子是橘红色,一只只,层层叠着,优美的几何图形。我忍不住走近,买了一斤柿子,付好钱,我随口问小对爷叔:“爷叔,你还认识我吗?”他抬头迟疑一会:“你是某某人的女儿是否?”我赶紧答,“是的,你种的桃子和柿子品相好足了。”“我年纪大了,卖个小钱,买包烟抽抽,解解闷。”他有些不好意思的样子。我继续问:“爷叔,阿芬有没有给你打电话?”“阿芬嫁到台湾去了,很少联络咯。”我见买柿子的顾客蛮多,不便打扰,离开的时候,我随意说了一句,明年夏天再来买你的桃子。有一次我回老家,与父母聊起小对爷叔卖水果的情况,父母笑着告诉我,小对爷叔家里没种果树,他是贩卖的,他是一位脑筋活络的老头子。第二年夏天,昌国桥头不再有小对爷叔卖桃子的身影,兴许他去别的角落摆摊了。

4

在小岛邮电所,收到过一封广州来信,写信人是一位集邮爱好者,素昧平生,他说想请收信人在当地邮局盖个地方日戳回寄,他稀罕的是小岛地名。当时,小岛邮电所还未开办正式邮政业务,不盖日戳,盖日戳的事归民间码头邮局。那封信被我搁置一处。四年后,小岛邮电所开办了邮政业务,我想起了那封信,把压积多年的信找出来,似乎牽着什么。我想,无论如何,可不能让它再在岛上过年了。于是,我提起笔满怀歉意给对方写了一封信,并寄上了那些纪念封。信一寄出,我终日惶惶然,心里七上八下,如对方已迁址,那一切都徒劳,我心里永远多了一份遗憾。

半个月过去,回信赶了回来。我小心地剪开信封口,那字里行间丝毫没有责怪的意思,反而布满了温暖的语句,我不安的心才平静下来。

猜你喜欢

桃花岛竹筐信使
月光信使
摘菜
月光信使
来自天空的信使
旋转的欢乐,旋转的爱
桃花岛(外一首)
美丽的桃花岛
关于桃花岛
金庸和桃花岛,因“侠”结缘的一段往事
村山奶奶家的竹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