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云审计”探讨
2018-09-20严平
严平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国家“互联网+”战略的实施,社会经济各部门各行业的数据信息得到了爆发式的增长。对于审计行业而言,如何收集整理海量数据,进行数据资源的挖掘和智慧提取,比对分析,打通这些数据的内在联系,需要创新审计方法。借助“云审计”,是审计机关应对新时代挑战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信息时代;大数据;“云审计”
新时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在众多领域掀起了变革的浪潮,给审计组织方法带来新挑战,也成为推动审计组织方式创新的主要动力。去年世界审计组织在南京组织召开了一次重大会议,围绕大数据分析和审计成果展现,多个国家的审计机关与会代表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分享了各国在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工作现状及前沿技术。在大数据时代,通过对审计对象信息采集,按指定格式进行整理,再进行信息分析处理,为决策作出重要参考,审计监督的效能将大幅提升。
新时代审计注重全覆盖,利用大数据工具分析收集的全部数据,使得审计人员可以建立起审计的总体思维模式。大数据相当于储有海量信息的数据库,体量庞大,数据类型繁多,“云计算”相当于计算系统,提供巨大的计算能力。“云审计”借助大数据处理技术,随着数据规模的增加,计算速度的加快,通过数据挖掘和算法分析,审计结果将更加准确。“云审计”思路,改变了传统审计模式,提高了审计的“效率”和“质量”。
一、面临挑战
(一)数据量大与“信息孤岛”
采集数据是开展大数据审计的基础和前提。现阶段,由于在顶层没有统一规格的设计和标准,数据信息的格式不一,数据不能互通共享,“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现象普遍存在。对不同标准规格的数据进行清理整合难度大,给审计分析带来很大的困难挑战。
(二)数据分析不够重视
在大数据时代,高效的审计,用关联事务多做比较。将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单位数据与整个行业数据以及跨行业、跨领域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和总量比对,从数字值的大小变化发现异常数字,从数字的精确度发现异常数字。数据分析思路是否正确,数据分析方法是否妥当,将直接影响着审计结论的正误。现行审计准则对于审计过程记录的要求较为宽泛,审计实务中对数据分析的记录不具体、不完整,审计复核及审理中比较注重对纸质材料的审核,对审计人员利用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的过程未进行复算,客观上增加了审计风险,被审计单位对审计人员的数据分析结果也存在不认可的情况。
(三)电子证据难认定
现行审计准则未对电子证据的效力作出单独的规定,在传统审计模式的影响下,形成了重纸介证据、轻电子证据的思维定式,导致审计取证较为繁琐。审计人员利用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后只能算作疑点,不得不再根据审计疑点去复印海量的合同、单据、凭证等资料,并要求资料提供方对复印件盖章签字确认。繁琐的取证模式,增加了审计工作量,技术工具的缺乏,导致数据审计效果不理想。
二、对策建议
“云审计”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创新,不仅仅是搭建数据平台进行系统分析,还需要创新审计组织系统、审计人员培养、相关法律法规系统建设。新时代应有新作为,须不断完善和推进“云审计”工作。
(一)搭建“云审计”数据分析操作平台
统筹多源异构数据的标准化整合。“云审计”的运用需要搭建好信息化平台,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加强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推进有关部门与审计机关实现信息共享,统一规范数据编码,进行政府信息的采集、存储、交换和共享。构建审计数据系统,加大对基础审计信息数据的归集整理工作,改变“审计进点后再采集数据”的传统审计模式,大数据时代,提前收集整理相关数据,为现场审计预留更多的时间。对基础数据统筹管理,尽量增加可用数据资源,及时做好数据整理和转换,提高数据使用的效益,实现数据互联互通。
架构大数据环境下审计的网络模式。审计云的建立将大大提升审计工作效率,在审计机关已经联网的基础上,以各级审计数据中心为平台,依托国家金审工程三期项目,加速建设审计大数据系统,整合各方面部门的审计资源,为审计人员提供更好的审计数据操作平台。随着省级审计机关垂直管理政策的落实,未来可以把审计云集中在上一级审计机关,把下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作为审计云用户接入,提升数据利用效果。
创建完善的数据分析系统及环境。建立“云审计”大数据分析平台,搭建出符合现实需要、合理高效的审计分析系统。建成数字化审计指挥平台,推动上下内外“联起来”,推进审计机关与审计现场之间信息共享。传统的审计,只是按照审计程序按部就班,新时代高效的“云审计”,注重分析处理数据。数据本身并没有价值,只有及时做好数据整理和转换,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才能发挥巨大的作用。“云审计”找审计发现的相关性,用关联事务多做比较。提高操纵数据和解读数据的能力,形成新的数据思维,利用丰富的数据资源,充分发挥审计机关的审计经验,在大数据时代创造出独特的价值。
(二)培养“云审计”人才
新时代对审计人有新的要求,树立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加大培训力度,将信息技术领域前沿理论、数理统计等知识内容纳入日常培训,更新审计人员知识结构,补齐技术上的短板,提高审计人员驾驭大数据的能力。为“云审计”的发展做好人才和技术上的储备,形成新的数据思维和数据表达,更能让审计人员的丰富审计经验发出异彩。
建立大数据审计分析团队,切实掌握数据解读技术、联网审计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等信息化审计技术运用能力。充分挖掘审计机关内部大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手段促进可持续发展,防范审计可能风险点。培训未来越来越多的优秀审计人员,成为“审计专业中IT 最好的人”以及“IT专业中财务或审计最好的人”,注重全方位,立体式人才培养,数据信息处理能力将得到快速提高。
(三)大力拓展“云审计”成果应用
审计的目标是综合分析评价及提供决策服务,应用“云审计”系统,开阔审计部门思路,结合各自的工作对象和特点,加快审计技术的创新及成果转化。“云审计”实现审计一线作业与后台数据分析一体化。审计人员不仅仅是处理数据,更多依靠的是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方式,进而推算得出审计结论,更能根据现有数据预测发展趋势,為政府部门决策作服务。
構建国家审计大数据。创新转变思维方法,政府部门有大量详细的数据,审计部门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审计全覆盖全面到一定程度,可以为审计数据精确处理提供大量依据,而且量级要很大,量变从而形成质变,加强对现有审计技术、经验、案例的总结,录入“云审计”系统,为审计工作计划制订和审计项目安排提供数据支持,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四)筑牢“云审计”法规制度基础
以法规制度的形式明确审计机关的“云审计”权限,为审计机关及审计人员依法履职提供法律保障。对数据安全及保密作出详细规定,打消被审计单位的顾虑。建立政府信息资源目录清单制度,明确共享类型及共享方式,为审计人员索取数据提供依据。各级审计机关应该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定,防止审计信息泄密,创新建立有利于审计项目、文件传输和档案管理的行之有效的制度和规定。
加强信息安全建设。实施信息安全审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等。我国银监会、证监会等多个行业监管部门均已出台相关政策,要求建立信息安全审计制度,定期实施信息安全审计。
规范电子数据取证流程。根据大数据背景下审计方式发生的变化,及时更新和丰富审计准则及审计指南。参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印发《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收集提取和审查判断电子数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结合审计实际,制定出符合新时代特征的数据审计操作指南。对电子审计证据的种类、收集和提取、审查与判断等方面做出明确的界定,对电子数据审计记录的格式及标准进行规范,将电子数据分析结果纳入审计证据的范畴,完善审计复核及复算制度,为审计人员开展数据审计提供操作指引,为审计监督营造一个安全、规范、高效的环境。
“云审计”促进了传统审计方式向现代审计方式的转变,将“线上审计”和“线下沟通”结合,把“云审计”的产出推送给被审计单位,与被审计单位形成“共享、共羸”的利好局面。新时代我们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审计人要迎接信息时代到来,从审计实践、改革创新和管理变革三个方面不断推进“云审计”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晓江.大数据“云审计”为审计全覆盖推开一扇窗[J].财会信报,2016(01).
[2]张校伟.大数据助推审计“全覆盖”[J].中国会计,2016(01).
[3]郑伟,张立民,杨莉.试析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式审计模式[J].审计研究,2016(04).
[4]徐超,吴平平.浅析各国大数据审计工作现状[EB/OL].审计署网站,2017-06-05.
[5]金鑫,姚俐,曹娟.大数据时代下的审计工作思考[J].中国会计,2017(08).
(作者单位:军委审计署武汉审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