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学的四点做法
2018-09-20陈爱民陈凤山
陈爱民 陈凤山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可见语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正确地理解语言文字,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还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能力,并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当前一些语文课堂语文味十分浓厚,教师在课堂上精心创设情境,适度拓展延升,学生在课堂上听、说、读、写等各方面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这是值得欣喜和推广的。但是,语文课程的另一性质“人文性”,在课堂上处于“依稀存在”的命运,很多教师不敢多花时间,怕被扣上“不务正业”的帽子,有的蜻蜓点水,略微一点,这一现状令人担忧。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文本的发掘,使语言教学和思想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并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在揭示课题中渗透品德教育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打开文章中心内容的窗户。纵观小学语文课本,各种不同体裁的课文题目真可谓是精彩纷呈:有的概括出課文主要内容,有的直接点明课文中心,有的围绕与内容相关的景物,有的阐明事物之间的关联……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紧扣课题进行思考,从板书题目开始,引导如何审题,初步感知,或指导朗读,或引导质疑,或揣测文义……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文章的兴趣,达到学文悟“道”的目的,还有利于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例如《老人与海鸥》一文,课题“老人与海鸥”,既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暗示将课文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讲老人喂海鸥,后一部分写海鸥送老人,中间的“与”字将二者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因此教学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从课题中你明白了什么问题?你还想知道什么?“老人”“海鸥”两个词顺序能调换吗?为什么?然后再出示“老人与海鸥_ ____,海鸥对老人__ __。”让学生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猜测二者之间的关系,推测老人与海鸥之间到底有怎样的情谊,课文中哪个词语最能概括二者间的情谊。诸多问题的出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最后师生带着问题,共同品味作者语言表达之美、人文情怀之美,学生被老人与海鸥之间亲人般的深厚感情,以及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所打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自己与动物的故事。最后引导学生再读课题时,学生对老人的敬仰之情,对海鸥的喜爱之情,溢于脸上,并深深地刻在心里,同时将主题上升到更深的层面,从而使学生树立“真、善、美”的情操,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在品词析句中渗透品德教育
文章是思想内容的载体,而词句是文章的生命,因而在教学中要紧扣词语,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在“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中接受思想教育。《草原》一课,叙述了老舍先生和朋友们在草原上受到蒙古族同胞的热情接待,勾画了“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美丽画面,表现了蒙汉两族之间紧密团结、亲如一家的思想感情。文中的草原在作者笔下如诗如画,意境深远。教师应指导学生反复品读,深入理解,仔细揣摩、品味文章唯美的语言,领会语言描绘的图画美,受到美的陶冶。作者描绘草原的“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心情一下子变得很美、很愉快,以至于有想要“高歌一曲”的好心情。接着作者紧紧围绕“天涯碧草”这一特点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运用了恰当的比喻把这种想象准确地表达出来。羊群还为那“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加上小丘那柔美的线条真像一幅中国画。作者被这美好的画面深深地打动了,从而产生了“惊叹”不已,“舒服”至极,想“久立四望”,又想“低吟小诗”的感受。透过这些语言文字,学生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草原美丽风光,宛如身临其境;体会到作者的神妙之笔,与作者感同身受,产生共鸣,由衷地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以及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三、在反复诵读中渗透品德教育
教材中的文章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爱、有恨、有悲、有喜……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融入角色,有助于触动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审美的乐趣。而要达到这一点,把握朗读的情感基调十分重要。只有找准朗读的基调,引导学生有滋有味地朗读,作者表露于字里行间的各种情愫,才会深深地感染学生,使学生的心灵得以洗涤,使学生的思想情操得以陶冶。如,《匆匆》这节课所表达的时间稍纵即逝,学生有体会但感触不深,只有通过入情入境的品读,才能感悟到时间的匆匆:“如轻烟”,“如薄雾”,瞬息被“吹散”,被“蒸融”。每个人都拥有时间,但是无法合理支配时间的人,只能让时间从“凝然的双眼前”溜走。课文第一句话:“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讲得形象、生动,为了让学生明白时间的重要性,教学中笔者借助肢体语言,运用齐读、范读、引读、伴读、对比读、拓展读等方式,用无奈、彷徨、伤感的低沉舒缓的语调,点拨引导学生在反复品读中,理解了课文内容,懂得:时间一去不复返,要珍惜时间,要有所作为,切莫蹉跎岁月,虚度光阴。
四、在拓展中渗透品德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适当拓展课文的内容,可以丰富教材知识,有机联系课文内外学习,更好地渗透品德教育。教学时,可以某一篇文章为基点,推荐课外拓展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之获取更全面的知识和技能。如学完课文《争吵》,可以将《爱的教育》推荐给学生阅读,因为此书主要通过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记日记的形式,以孩子视角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教师是怎样启发学生心灵的;同学之间怎样彼此照顾、相互鼓励、互相学习;父母在孩子成长道路上扮演的各种角色等。从书中可以学到:爱国、正义、尊重、无私……再如,教《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等经典名篇时,可推荐学生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中国经典名著。这样,阅读教学就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把学生带向古代文化、现代文化、世界文化,让学生在拓展学习中,开阔视野,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充实自己,全面提升素质。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平市紫云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 黄晓夏)